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首个单幅纪实摄影奖是如何直播评奖的?|第三届“拾城摄影奖”终评全程回顾

2023-09-01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距离第三届“大犟杯”拾城摄影奖终评直播已过去一个月,评选过程中的讨论、对获奖作品的热议或争议,从线上会议室、直播间,延续至线下摄影人相聚的大大小小空间。本篇为终评直播全程文字回顾。

拾城主席周馨

各位拾城的读者,各位拾城摄影奖的评委、参赛者,所有关心拾城、热爱纪实摄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拾城摄影奖又和大家见面了!在这里,我想和新朋友老朋友简单介绍一下拾城以及拾城摄影奖。

拾城是中国首个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自2015年4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在努力成为纪实摄影同好们的一个聚集地,希望能够为优秀摄影师提供一个展现作品的平台。今年,是拾城一路走来的第九年,8年多里,拾城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调整创新。当初的十人小组,如今,已经发展为一个由来自二十几个城市的四十多名摄影师、图片编辑、视频编辑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另外还有多名志愿者。

我们一直坚持“每逢周三,遇见拾城”,在过去的455个周三里,用我们的影像,以及对纪实摄影最单纯的热爱,和读者进行一场场时空的对话。此外,我们开设了“拾城号外”、“拾讯”、“拾话”“拾不相瞒””“年度主题”以及读者来稿选登的“一起拾城”等栏目,上个月,我们还开通了专题图片栏目“拾集”,并向所有读者开放,希望给一样喜欢纪实摄影的你们一起相互扶持的动力。

2021年我们启动了第一届“拾城摄影奖”。举办“拾城摄影奖”是我们的一个尝试,这是中国首个只评选单幅纪实摄影作品的奖项,也是中国首个采用线上视频直播方式进行终评评选的摄影奖。通过这个略显“另类”的奖项,我们希望让那些和拾城成员一样,扎根于自己生活之处默默拍照的摄影人,被更多人所知晓,让那些记录着周遭每一次触动,时代每一点回响的照片让更多人所看见,也让拾城“捡拾微影像 汇聚大时代”的理念被更多人所了解。

今年,大犟杯第三届拾城摄影奖如约而至,短短不到两个月,我们收到了4297名作者共37354幅投稿作品。作为一个新生的民间赛事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得到众多参赛者的支持,我们深感荣幸。任何摄影奖都会产生争议,拾城摄影奖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今年也在终评多个环节做出了调整,希望大家多批评多担待。

在这样一个推崇视频,媒体被流量裹挟的时代,纪实摄影的空间被不断挤压,人们对静态影像的凝视越来越少。而去年底至今年以来的AI图像技术,更是掀起了一场影像的革命,许多和图像有关的行业岌岌可危。但是,我们认为,由真人在真实现场拍摄的纪实影像,有着不可替代的真实感、现场感,它们是有智慧的人类对现实和周遭产生个体感受和思考的结果。由此,纪实影像的存在和意义显得尤为珍贵,也是我们继续坚持纪实摄影,坚持举办拾城摄影奖的价值所在。

在这里,我代表拾城,对所有的参赛者表示衷心感谢。无论是否入围终评,都要谢谢你们对拾城以及拾城摄影奖的认同和支持,谢谢你们在摄影这条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也特别感谢今晚义务来支持我们的7位终评评委,还要感谢一路支持拾城的所有读者,有你们,拾城会更好。最后,我要感谢拾城副主席夏天,以及所有的拾城成员,是你们的付出,才有了今晚,一路同行,是一种幸运。

最后,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收获的夜晚,谢谢!

评选环节简述

(一)各类别评出金银铜奖 :第1轮:评委自由提名,7位评委每人4票;第2轮:N进5,每人5票;第3轮:金银铜奖经投票、讨论产生

(二)“评委心选作品”评选:7位评委依次提名

(三)“年度最佳图片”评选:自由讨论表决

(四)“致敬大师“类别作品展示点评

(五)穿插抽奖环节:法国DXO公司摄影修图软件、锡夷品物小青柑红茶礼盒(单增辉提供)、《拾城2020/2021》画册、朱骏工作室文创摄影主题折扇等

入围图片点评(部分)

【生活类】

该类作品主要是以表现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为主的作品。经过初评及调取原图初步鉴定后,共有95幅作品入围终评。经评委第一轮投票,24张图片进入第2轮。

【生活类-金银铜获奖作品点评】

生活-04-2022年4月5日,江苏无锡,受疫情影响,所有公墓在清明节期间严禁人员进出祭祀,一位男子在家门口的桥头焚烧“纸钱”,以尽思时之敬。

生活-76-2023年5月19日,湖南湘西,一辆三轮车侧翻在马路上,两名年轻人刚好经过,帮忙营救。

生活-41-2022年11月27日,重庆,疫情封控的小区内,有的居民在篮球场打篮球,有的居民在游泳池内走路锻炼身体。

任悦:我觉得生活类评选的话,不应该把生活奇观化。我一直选的是比较有故事性的,我希望它是可以留得住的,单幅照片的故事性应该是缓慢地流淌出来的,而且这里面应该有一些逻辑关系和细节的东西来构成这个故事,它要和观众在生活中间产生共鸣。像4号清明节这张,能讲很多故事,所以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照片的。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对照片的感受和评价标准差距是很大的,我无意于说服别人,别人可能也没法说服我,幸好这张照片还留在这轮,所以我就选这张。

沈伯韩:4号是一张非常好的照片。在我看来,单幅摄影作品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时代性,它能让一张照片在浩如烟海的影像里,让我们多停留多看一小会儿。这张照片非常好地呈现了所谓的时代性,表现很克制,具有好的单张片子所具有的不可言说性。你在凝视它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情绪,至少在我看照片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些情绪已经是弥漫在我和这个作品、我和老人、我和摄影师、我和屏幕之间。

华剑:拾城有一个口号叫“捡拾微影像,汇聚大时代”,76号是非常微小的一个微影像,一个车祸的现场,一只手突然伸出来了。什么叫生活?我觉得车里面的司机已经翻车了,可能受伤了,但是手伸出来的那一下就是生活。他想活下去,或者他有活着的欲望,或者他在跟别人交流,而不是说他躺在里面已经绝望了。

葛亚琪:41号,从色彩上,左边是红色的篮筐,这个人也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右边是蓝色的泳池,红色和蓝色是一种情侣色,中间是玫红色的花,正好是两种颜色的一种调和,整张照片的颜色在我看来是比较和谐的。它又是一种对称的构图。虽然说这个场景可能大家都能见得到,如果是一次性拍到,还是挺难得的,看似简单,其实很精准。

【生活类-部分入围作品点评】

生活-37-2022年11月1日,福建福州,排队的人和车。

任悦:我觉得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才会知道这是在测核酸,换一个星球的人他可能不知道测核酸,这是一种集体记忆,所以这是我喜欢的照片。

生活-88-2023年6月23日,新疆,百里画廊丹霞地貌风景区,一群游客在风景区拍照,举起手机的动作,就像一群古人结拜仪式。

贾代腾飞:这一张看似是很稀松平常的一张照片,但是看图说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个作者有小心思和小幽默,而且还很善于联想,让我想到的就是电子烧香这种感觉。你到一个地方,大自然鬼斧神工,大家都把手抬起来,又像作揖,又像在祭拜,实际上都在拍照片,我觉得这个巧思很有意思。

华剑:我觉得贾老师他本来就很幽默,这张照片应该触动了他幽默的点,但是我觉得从影像上来说,这张图在我这里是没有太多意思的,作者如果要表达幽默的点,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这个是我的观点。

生活-35-2022年10月27日,重庆,南坪区后堡街。入夜后,街头核酸点还在继续采集。

贾雅楠:这张照片就是很有情绪,光线,再加上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空洞无力,然后又无奈,蛮有那种时代的大共情的,有想起去年的那种感觉。

生活-73-2023年5月12日,浙江台州,村里来了越剧戏曲团演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早早地占据有利位置前来观戏。

贾代腾飞:这张照片如果仅仅从视觉语言来说的话,黑白,那么多黑压压的人,它本身就具有能抓人眼球的元素和特质。我们肯定看到过很多这样子关于传统戏曲的图片,比如一个人的舞台等等,这一张给予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间,只有寥寥几个人拿着手机在进行拍摄,说明观众年龄层很大,我会联想这些人如果全部转过来看着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活-27-2022年9月10日,陕西西安,杨庄,守在村口的“卧狮”被丢弃的衣物蒙住了双眼。

吴国勇:我对这张照片是情有独钟,的确是一眼被它触动了,我觉得在当下,它本身带来很多的隐喻在里面,很有解读的空间。好的照片肯定首先要能打动我,其中内涵的内容,不是说一些刻意的好看的场景,当然场景的构图也蛮吸引眼球,但是它的内容一定是给大家引起共鸣的。

生活-8-2022年5月8日,湖北监利,一对双胞胎女孩,她们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这对双胞胎从小就由居住在农村老家的外公外婆带大。

贾雅楠:这张留守儿童的我还蛮喜欢的。一个就是有形式感,他们是双胞胎,对称的构图,颜色是红色跟绿色的补色,也有一种静谧的感觉,还是能表达出留守儿童的情绪。这张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肖像,跟其它的生活纪实的照片还不太一样。

华剑:这张照片的图说我看了几遍,实在是无法添加更好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这张照片放在这里是可以引起足够的话题的,包括画面中的一些符号,塑料做成的花,还有真实的树,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的阐释的可能性。

生活-9-2022年5月12日,浙江宁波,一位男子久久伫立在甬江边。

葛亚琪:像这种图片,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比较普通,但是我觉得相对来说它的构图是比较完美的,然后画面中间的一个男人,拿的是紫红色的雨伞,他的脚是站在江水里面的,看图说好像是站了很久。我觉得是比较耐看的一张图片,你会对他在干什么产生一种疑问,跳脱出图片说明,这张图片都可以被反复去观看,不是说比如一个事件之后,再拿出来看,就会觉得好像脱离语境就没什么意思了。

【人物类】

该类作品主要以表现人物为主,经过初评及调取原图初步鉴定后,共有66幅作品入围终评。经评委第一轮投票及分类调整,17张图片进入第2轮。

【人物类-金银铜获奖作品点评】

人物-30-2022年12月14日,四川成都,姥爷在午饭前睡着了。姥爷今年被诊断出阿尔兹海默症,世界像慢慢静音了一样,他变得越来越少说话,越来越容易睡着。

人物-24-2022年10月26日,海南海口,“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保洁人员将免税城室内打扫干净后有序离场。

人物-67-2022年12月27日,北京,急诊抢救室内外,一位感染新冠的老人病危,他的女儿立在门外哭泣。最终,抢救未果,父女二人阴阳两隔。

贾代腾飞:30号这张,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姥爷,我想作者选择用鱼缸和金鱼做前景,而且透过鱼的这个剪影刚好可以看到他的姥爷,大家应该会感受到的一点,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钟,所以我觉得摄影师把姥爷的身影困在鱼的剪影里面,他肯定是有想到这一点,我感觉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所以我跟这张照片会有共鸣。

葛亚琪:30号其实有很多可以解读的地方,摄影师首先用的是家里现成的东西去拍,这个鱼缸的周围是彩色的,但只有姥爷处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灰暗的环境,可以说其实是老爷被困在里面。然后这种这种拍摄的方式,有很多人都会用这个方式去拍,不稀奇的,但关键它用的很好,金鱼在这里非常融洽,这是一张很自洽的照片,包括它的构图也是恰到好处的。

任悦:24号这张我是很犹豫的,因为这种比较cliche陈词滥调的对比,一般来说我可能比较拒绝这种照片。它如果放在人物类,从人物的角度来看的话,在这个场景里面,他有一种存在感,这一群体在我们生活中间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这个画面和若干年前不太一样,那时候拍这种照片的时候是刻意找这种矛盾跟冲突,但是现在这种矛盾冲突是真实存在的,这张照片它出现的时代不一样。

吴国勇:67号这个场景,一个女儿和一个老人,病房内外,真的是阴阳两隔,我觉得技术上没有问题,它的确是打动了我。这个场景的构图可能大家觉得有一些老套的东西,但是的确帮我们记录下海啸般的大感染期间的一些重要的片刻,那种场景还历历在目。

【人物类-部分入围作品点评】

人物-4-2022年5月5日,湖南临湘,一对来自河南的跨区域农机作业的“新麦客”夫妇,在货车上流动的“家”里收拾准备休息。

沈伯韩:人物类的照片,说简单也蛮简单,说难也挺难的,每个人平时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一个摄影师如何能把我见到的这个人,或者这个人背后代表的一群人,用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把内在的一些东西通过影像表现出来,还是挺难的。比如像“新麦客”,依然辛苦劳作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群人。

人物-15-2022年8月2日,江西南昌,赣江,水中女子。

华剑:人物类的照片全部看下来的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她的视线跟我之间是有交接的,交汇的时候会去想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在里面,我觉得她的眼神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在凝视照片,其实照片也在凝视我们。

人物-46-2023年4月1日,清明节前夕,马航失联人员的家属栗二友静坐在自家的老屋中,闭目、思念儿子。当日为马航MH370 航班失联的第3310天,居住老屋的每天早上,栗二友会更新失联日期。

吴国勇:马航家属的确是甚至可能被遗忘的那种群体,看到孤独的老人一下子过了那么多年,还是把我们拉回到记忆里面。

【事件类】

该类作品主要以表现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事件等具体事件为主,经过初评及调取原图初步鉴定后,共有47作品入围终评。经评委第一轮投票,17张图片进入第2轮。

【事件类-金银铜获奖作品点评】

事件-44-2023年6月15日,一名球迷在比赛中途冲入球场,张开双臂跑向梅西。当日,阿根廷国家队和澳大利亚国家队在工人体育场进行了一场国际足球友谊赛。

事件-12-2022年8月23日,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志愿者背着的灭火物资,奋力冲向隔离带。

事件-7-2022年6月22日,浙江龙泉,浸泡在洪水中的禹王庙。

华剑:梅西这个事件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的,包括这个事件对我的反馈我觉得也特别有意思。我知道这个肯定是专业的体育记者拍的,这个事件的感染力太强了。当天晚上我看到他的球场飞奔的照片,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骑着小电驴,速度都加快了,就觉得那种自由畅快的感觉真好,一个事件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真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吴国勇:我也赞同你的意见,这个孩子他奔跑了一下,把我们心里的很多抑郁都排出了。

任悦:这张好像还不是我们当时普遍看到的那个图,因为它压缩了,梅西的表情跟这个孩子扑过去形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关系,跟之前看到的那些照片还真不太一样。

沈伯韩:我想给12号拉个票,重庆山火确实是去年特别大的一件事情,我们看了很多在火灾现场那种火光冲天的场景的照片,12号这张像是站在新闻现场的旁边,它不是那么直白地去描绘当时的现场,但是从画面中的很多痕迹,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山火给当地造成的影响。同时我觉得这个人的状态,在努力地骑摩托车,然后可能遇到了一个坑,他需要不断加油门,后面翻起烟尘不断向上冲那种感觉,再结合周围的已经被山火破坏的森林,这个人就有点孤勇者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体现了普通人在一个大事件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还是蛮可贵的。

葛亚琪:12号这张照片,乍一看,看不出来它是火灾的现场,但是它会让我想要一探究竟,画面既有运动感,又有光线,还有这个环境,总的来说是非常让人好奇的一个作品,它的图片说明会跟照片形成一个互补,你会知道它是在救援火灾。如果按照报纸上用的话,可能直接拍火灾会更直白一点,但是在这个比赛里面,我觉得按照拾城的气质,我会觉得这张是最好的。

贾代腾飞:7号洪水这张,我想大家都去过很多现场,也看过很多国内外的摄影师拍洪水。这种倒影的构图,我感觉这种形式有点太多了,很多摄影师拍的瞬间可能比这个更好。

任悦:我刚才搜了一下龙泉洪水这个事情,所以我投它一票。

【事件类-部分入围作品点评】

事件-3-2022年4月19日,浙江宁波,一头巨型抹香鲸在象山县石浦海域搁浅。在广大媒体,海洋专家,志愿者等人的努力下,20个小时后,抹香鲸被成功引入大海。

华剑:事件类别里航拍的画面还是挺多的,现在有新的工具了,所以大家都用航拍。这张的视角挺棒的,但是就差一个点,我仔细看了一下,很多消防员舀水给鲸鱼身上泼水,其实飞机停在空中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也是可以抓拍到一个瞬间的,如果这张照片有那么一个水泼出去的瞬间,就会更好。

事件-42-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当日完成上海至北京航行后,下午飞回上海虹桥。

贾代腾飞:如果大家要拍这张照片,其实很难的。首先第一你看他压缩得很明显,而且上海的那些高楼其实很难上的,摄影师肯定是提前踩了很久,而且背景上海很多地标的体现,我觉得还是很OK的。看得出来这张照片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要说事件性的话,C919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手机类】

该类作品必须以手机拍摄。经过初评及调取原图初步鉴定后,共有60幅作品入围终评。经评委第一轮投票,23张图片进入第2轮。

【手机类-金银铜获奖作品点评】

手机-55-《停车位上的凳子》-2023年6月28日,浙江金华,小区居民将一张凳子放在停车位上,以此来占车位。

手机-10-2022年8月,山东,大雨中身穿红色雨衣的女孩坐在电动车后座上,没带雨帽,用手感受雨滴。

手机-23-《各显神通》-2023年2月5日,河南洛阳,大规模烟花表演,市民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角度各显神通。

华剑:凳子这张,我觉得就是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它的影子跟它感觉就是连成一体的一种错视觉,然后图说又说明,凳子是在占车位。我觉得比起其它视角,可能更像手机随手一拍的画面,更具有手机类别的气质在这里面。

贾雅楠:虽然我也很喜欢55号,但是我还是喜欢比较艳丽的颜色,一个是颜色,然后人物状态场景都挺到位,55也挺有态度的,评金奖我还是选23号。看烟花的照片我自己看到这种场景的不多,爬树正好有那么漂亮的烟花,就是这种瞬间,我觉得也是蛮少也蛮有趣的。

贾代腾飞:现在手机通过各种各样的算法,可以把夜景算得很好。我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咱们拾城的赞助这么难,这张烟花的照片我不知道是什么手机品牌拍的,我觉得这张在夜景上面表现得很好,有商务拓展的可能性。

朱骏(主持人):是的手机厂商应该联系我们。我们应该把你的这段话截出来,到时候传播一下。

【致敬大师类】

(部分投稿作品展示)

参加直播评选的终评评委↓

- 拾城出品 -

微博/绿洲:拾城DIXPHOTO

Instagram:dixphoto

Facebook:Dixphoto

视频号:拾城dixphoto

原标题:《中国首个单幅纪实摄影奖是如何直播评奖的?|第三届“拾城摄影奖”终评全程回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