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东狠人,最爱“自讨苦吃”

2023-09-04 05: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全网都在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阿平像往常那样到凉茶铺买了一瓶祛湿茶。

虽然戒不掉喝冷饮、熬夜等“作死”的生活习惯,但是阿平却能坚持定期喝凉茶。对他来说,一年四季都有喝凉茶的理由——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这几年,许多和阿平一样热衷“朋克养生”的年轻人,致力于打造“新概念凉茶”。

比如癍痧凉茶+冰块,含冰量赶超瑞幸的“冰广式”;在滤纸上倒入凉茶冲剂,再用手冲壶画圈注水的“手冲凉茶”;在咖啡粉上加入凉茶冲剂,放入咖啡机得到的“萃取凉茶咖”……

凉茶还能这样喝?(图/小红书@湛江.吖保)

然而,这些“骚操作”都无法撼动凉茶的本质——苦。

喝过的人都知道,凉茶必须得趁热喝,凉了的凉茶,难喝程度直接呈指数级增长,喝完含多少块九制陈皮都缓不过来。

“美式也难喝,但是提神啊。”偶尔喝一杯凉茶的自觉,已经刻在了阿平的骨子里,“不舒服就会去喝一杯,比如熬完夜之后”。

因为相信凉茶可以清热降火,对身体有好处,硬着头皮喝下一杯又一杯苦涩的凉茶,年轻人都是自愿的。

如果说冰美式是打工人的“解困神器”,那么凉茶就是广东人的“续命水”。

对两广人而言,“湿热”就是万病之源。

他们深信,没有什么是一杯凉茶解决不了的,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阿平祖籍广西平南,小时候家里也有煲凉茶的习惯,“没凉茶铺卖的那么苦,类似鸡骨草之类的”。

对于凉茶,阿平可谓是“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经过凉茶铺必须来一杯。平时喜欢旅行的他,对两广地区的凉茶铺如数家珍。

“我三月份去柳州玩,在菜市场附近一个老奶奶的档口点了一杯2块钱的凉茶。刚喝完,奶奶说给我再续一点。”

“深圳的凉茶也很贵,所以每次在深圳点凉茶我都很小心。”

凉茶自助贩卖机,你见过没?(图/贾辉)

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拥有丰富的“凉茶经验”,但还是被“背刺”了一回。

“前不久带外地的朋友去逛广州北京路,经过凉茶铺,就想让他们体验一下癍痧凉茶。结账的时候发现,75块钱三杯癍痧凉茶,感受到了‘凉茶刺客’的威力。”

等付完款,阿平才发现身后巨大的价目表——各种不同功效的凉茶都是25元一杯,“得,这回是实名‘刺客’,怪我没看清楚吧”。

更让阿平捶胸顿足的是,再往前走几步,就看见一家同品牌的凉茶连锁店,凉茶只要20元一杯。

总有一款凉茶适合你。(图/受访者提供)

俗话说:“广州‘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在多雨潮湿、水质燥热的两广地区,人们容易上火、“热气”,通过喝凉茶降火祛湿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凉茶铺就遍布广州的大街小巷。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传统私人经营的凉茶铺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凉茶连锁品牌,价格也水涨船高。

不过,比起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奶茶、咖啡,从几块钱一碗涨到十几块钱一瓶的凉茶,价格还算亲民。

以前,凉茶是在自行车上卖的。(图/贾辉)

值得庆幸的是,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还能寻觅到传统凉茶铺的踪影。

在广州龙导尾市场,如今还有一家独立经营、用最传统的方式运营着的“网红”凉茶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慕名前往打卡。开店二十多年来,他们依然坚持用瓦煲煲凉茶、观舌配药。

用传热均匀、保温性强的瓦煲煮凉茶的效果更好,煲制过程中还要不时用竹棍拌匀,以保持药材的味道均匀。煲好以后,还要焗上一段时间,等待药味的渗出。

因为久咳未愈,同事推荐艳红来这家公司附近的凉茶铺看看。“伸条脷(舌头)出来看看?有没有喉咙痛?痰多吗?”一来到凉茶铺,老板就让艳红伸出舌头看看。

还在用瓦煲煲凉茶的凉茶铺,越来越少了。(图/贾辉)

随后,老板便从几个瓦煲里舀出凉茶混合,为艳红独家调配针对她症状的“专属凉茶”。“老板还会叮嘱我,一定要忌口,煎炸上火的东西不要吃,咳得厉害的时候可以用生姜涂一涂喉咙。”艳红觉得,她花一瓶凉茶的钱,得到的是看老中医般的体验。

喝完两瓶凉茶的第二天,艳红真的觉得喉咙舒服多了,咳嗽的频率也有所降低,“难怪凉茶这么苦,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喝”。

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火锅烧烤配凉茶……推崇“朋克养生”的年轻人早就算明白了这笔账:为了尽情享受生活,偶尔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对年轻人而言,没什么比享受生活更重要。(图/视觉中国)

凉茶是岭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年来也成了外地人来游玩时,必须打卡体验的一环。

最近,杭州人阿祖终于完成了心心念念的潮汕美食之旅。三天两夜的旅行、每天吃八顿的节奏,除了让他收获了3斤的体重,还重塑了他对广东凉茶的认识。

“一杯凉茶下肚,胡吃海塞的肠胃终于迎来久违的通畅。”阿祖也没想到,黑咖啡、油柑汁没做到的,凉茶做到了。

在潮州街头的一家凉茶铺,听完阿祖描述的症状后,凉茶店店主还让他伸出舌头看看。随后,便从保温壶中倒了一杯凉茶,递给阿祖,“这就是退肠胃火热的,喝完就没事了”。

常在凉茶铺售卖的几种凉茶。(图/贾辉)

本来,阿祖是抱着打卡的心态去光顾的:“还想着好好品一品广式凉茶,结果真的太苦了,只能一口闷。”

在此之前,阿祖对于广式凉茶的认知,还停留在“甜甜的凉茶类饮料”。毕竟在杭州,离他最近的凉茶,就是西湖景区里的免费姜枣茶、菊花茶。

和很多外地人一样,在第一口正宗广式凉茶入口之前,阿祖并不知道凉茶是苦的,也不知道凉茶应该热饮。

晓灵是湖北宜昌人,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广州工作。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失声”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一天上太多课,嗓子就会累得说不出话”。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她也很少去看医生,只是自己吃点龙角散、金嗓子等保护嗓子的药,多喝水。

竹蔗茅根马蹄水,既是糖水,也是能清热去火的“凉茶”。(图/图虫创意)

一次,她又“失声”了,贴心的助教给她买了一瓶凉茶。“喝完嗓子确实舒服多了,但挺苦的。”这是晓灵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喝正宗广式凉茶。

虽然亲身感受到了凉茶的功效,上下班的路上也能经过凉茶铺,但比起买凉茶,晓灵还是觉得从包里掏点常备药吃比较方便。

对不少外地人而言,凉茶更像是一种保健饮品的存在,可替代品太多。对他们而言,凉茶可以是一种体验,却难以成为习惯。

事实上,广东人的“吃苦”技能,也并非与生俱来。

广东人的至暗时刻里,必定有小时候被妈妈逼着喝凉茶的一幕。

你随意的一句“喉咙有点不舒服”“最近感觉有点上火”“脸上又长痘了”,妈妈马上就能给你变着花样地端出不同的凉茶:“喝完这一碗凉茶就好了,叫你少吃点零食又不听。”

不懂良药苦口的小孩子,只会贪图口舌之欢。在妈妈“威逼利诱”前,绝不会顺从地咽下那一碗苦茶。

凉茶,真的太苦了。(图/视觉中国)

所以,广东人的成长标志里,也少不了“自觉喝凉茶”这一条。

如今大街小巷都是奶茶铺、咖啡店,我们大概很难想象,从前凉茶铺比米铺还多的景象。

虽然凉茶铺越来越少,不再“成行成市”,但对于信奉“大病找医生,小病喝凉茶”的广东人而言,凉茶就像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会微弱、持续地跳跃在生活的脉搏里。

原本,阿玲以为老家附近那家开了十几年的凉茶铺早就倒闭了,“结果那天心血来潮想去喝一杯,发现居然还有不少人特地去喝凉茶”。

阿玲回忆,前几年这家凉茶铺为了促销,每逢周末,凉茶、龟苓膏、双皮奶都是买一送一。“那时候妈妈每周都去买,六块钱两碗龟苓膏。”这样“自杀式”的低价促销策略,曾让阿玲以为,这家凉茶铺很快就要撑不下去了。

小县城的凉茶铺,全场六元一杯。(图/贾辉)

那天,跟阿玲同时到店的还有一个年轻的男生。男生一进门,跟老板说完“来一杯祛湿茶”后,就坐到红木沙发上开了一局手游。等打完一局,桌上那杯凉茶也不烫了,他一饮而尽,含了块陈皮,“到账六元”的话音刚落,男生已经拿起桌上的钥匙骑着小电驴走了。

“他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当阿玲还对着桌上那一杯滚烫而苦涩的凉茶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的时候,那个男生已经走远了。

不同于连锁凉茶铺柜台式的店面可以即买即走,传统的私人经营凉茶铺似乎也希望从陈设上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红木沙发、红木茶几、红木云石圆餐桌,墙边的红木柜子上放着一排装着各式凉茶的保温壶。这不就是“广东省客厅”的统一陈设?

不同的是,给你煲凉茶的人,从妈妈变成了凉茶铺老板。而你也从被逼着喝凉茶的小孩子,变成了自觉买凉茶的打工人。

喝完凉茶,吃点回甘的九制陈皮,可以缓解口腔中的苦涩味。(图/贾辉)

阿玲刚喝完凉茶走出店门,一个大叔也开着摩托车来喝凉茶了。那一刻,阿玲明白了这家小县城唯二的凉茶铺能维持这么多年的原因:“细水长流吧,不会大排长龙,但也不至于无人帮衬。”

“打工已经这么苦了,为什么还要喝凉茶?”欣怡是广东揭阳人,虽然潮汕也有喝凉茶的习惯,但她记忆中,只有在广州上大学那会才正经喝过凉茶,“癍痧凉茶真的超级苦。”

“上班后就习惯喝咖啡了,哪有咖啡加凉茶的?苦上加苦。”觉得自己容易经常上火的欣怡,偶尔会用枸杞、菊花泡水喝。为了提醒自己多喝水,欣怡还特地买了一个1000毫升的水壶,放在工位上十分惹眼。

每当有同事问起,31岁的欣怡都会轻描淡写地说:“老了,不得不养生。”

最好的养生,大概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图/《凪的新生活》)

Ending:

年轻人养生,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方式,喝凉茶不过是在广东最普遍的一种。

熬夜加班做PPT,第二天起来必须得做做眼保健操;

办公室久坐,一定要买个智能手表,每隔1小时提醒自己起来走走,到点就掐掉;

健康的轻食外卖要吃,同事一起点全糖奶茶也必须“上车”……

为了缓解内心对身体透支的恐惧,他们都能找到各自坚持的养生方式,主打一个自信。

毕竟,比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容易做到的,是让自己觉得很健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你看不懂的“朋克养生”,是年轻人对自己无力的体谅丨蘑菇头健康百科

【2】湿热天气难顶,为何广东人还要自讨“苦”吃?丨广州太古汇服务号

撰稿 贾 辉

原标题:《广东狠人,最爱“自讨苦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