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亦庄路径

2023-09-01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核心支撑在人才,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始终将人才视为支撑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亦庄新城建设的最重要资源。

  在北京市率先制定系统化支持政策,每年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入区;率先设立政府最高奖“博大贡献奖”,授予为辖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最高奖励每人100万元;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在全域打造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组建北京第一个区级人才发展集团……北京经开区以先行一步的创新力度,将“人才兴城”的战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456亿元,人均GDP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5倍,区域人才贡献率超过北京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达到64.62%。

  “高位统筹第一资源”

  真正把战略资源摆上战略位置

  “我们将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13家增加到17家。”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负责人表示,经开区通过组织架构重塑,充分发挥工委对人才工作的统筹抓总作用,以党管人才推动人才工作理顺制度机制,提升全区一体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力度。

  党管人才首先体现在落实人才工作职责上,北京经开区以清单化方式逐一明确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17个成员单位68项人才工作职责,将各部门人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指标,实施专项考核,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

  从人才政策体系看——

  制定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人才十条”政策,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奖、扶、培、服、住、医、教、户、行、誉”十大要素给予支持,聚焦各部门资源,制定21项人才服务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以“人才十条”为核心的“1+N”人才政策体系。从整体情况来看,在“人才十条”政策带动下,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区级人才认定数量较此前历年认定总和增长超过400%。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依托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构筑人才战略新优势,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人才十条政策体系迭代升级。”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负责人表示,北京经开区将出台新的人才十条2.0版政策,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个方面,为用人主体授权赋能、为人才松绑减压,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从强化政治引领看——

  建立工委、管委会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建“亦城发展顾问团”,推荐有代表性的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

  从人才队伍建设看——

  坚持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思路,支持搭建各类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依托重点用人主体、重大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载体加速引聚人才,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高精尖产业领域加速引聚人才。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5个高精尖产业领域成立专班,协调推进细分领域的产业、科技、人才工作。设立每年5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投资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聚焦优势产业、核心环节,支持培育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按照“一业一策”思路逐项制定不同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专项支持措施,在市人才局支持下为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领域开辟引才绿色通道。

  锻造活力澎湃“人才引擎”

  以“人才活”带动发展“满盘活”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北京经开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承担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25家,市级研发机构391家,引聚领军人才695名,建立“卡脖子”人才产教融合基地,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仅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就研发新技术(新产品)10项、重大项目17项、产业课题33项,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企业出题、项目牵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高精尖产业新城特色的人才培育体系。支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对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进行支持,已建成71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67家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34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支持8家企业建立共享培训基地,30家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累计带动超过7万人次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从只有一个人到现在的2000多人,在北京经开区,我们实现了0-1的突破,未来也将实现1-100甚至更大突破性的进展,让全球更多的患者看见‘中国智造’。”谢良志,是北京经开区引进的首批海归创业博士,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自行掌握核心技术,已建立生物药和疫苗上下游全套技术平台,目前,他创办的义翘神州、神州细胞两家生物医药企业均已经上市,诞生了首个国产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国内首个针对新冠变异株的变异株疫苗等创新产品。

  无独有偶,北京博联众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万捷也是经开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进驻经开区创业,7年来企业共获得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落地,工业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给了大众、奔驰、博世、航天科工等众多世界500强装备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亦庄创业生活得越久,越觉得大有可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北京经开区高品质人才生态圈不断释放创新动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而这样强劲有力的发展脉动,万捷每天都在触摸。

  目前,经开区人才总量已经超过40万人,形成了以院士为领衔、以“亦麒麟”人才为中坚、以技术技能人才为重要支撑的人才队伍梯次,人才贡献率超全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区内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6人,约为全市四分之一,市级计划入选者142人,约为全市六分之一。

  办好人才“关键事”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长。

  这背后,是北京经开区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放权,经开区依托区域产业链条和用人主体的高端化优势,充分授权用人主体发挥聚才、用才关键作用,支持用人主体贴近产业前沿和岗位一线,制定个性化、定制化人才政策。下一步,升级版人才十条政策中,北京经开区将结合不同产业领域实际情况,授权行业主管部门分级分类建立重点用人主体目录,对重点用人主体参加专业招聘活动、开展人才创新项目、组织技能培训、柔性引进人才、组织高校学生实习等方面给予综合资助,支持自主聚才育才。

  ——激励,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经开区现行人才政策支持范围广,分级分类对不同层次人才提供支持,涵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人才。支持手段多,涉及奖励、扶持、培养、服务等多种措施。支持力度大,全市范围内,经开区在人才支持资金拨付体量上最大,政策实打实落地,去年实际拨付金额达到了2.12亿元。同时,健全人才荣誉体系。实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举办“亦麒麟人才评选发布会”,授予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或团队“博大贡献奖”,设立“亦城工匠日”,大力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

  ——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催发人才创新激情。2020年,北京经开区人才集团挂牌成立,这也是北京首家区级人才集团。“人才集团的成立,帮助我们实现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加快形成各类人才聚集的‘强磁场’。”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聚焦人才住房、医疗、出行等方面,打造一系列市场化服务产品。北京经开区还加大国际人才服务力度,打造两处国际人才示范街区,建成国际人才公寓516套,启动全市首个百万平方米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建成全市首个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的国际人才服务大厅,已为来自50多个国家的1500余人次外籍人士办理了相关证件,“两证联办”业务占全市“两证联办”业务量近1/3。

  “引得进 落得下 留得住 用得好”,北京经开区通过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基础,奔驰、京东方、京东等一大批企业选择在北京亦庄落户,继而不断茁壮成长壮大,创新人才“生态圈”孵育出愈来愈茂密的“创业创新雨林”,成为各方英才创业梦想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