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奥本海默》热映背后,科技将人类引向何方?

黄楚雯/红网时刻客户端
2023-09-02 19:54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力作《奥本海默》在中国大陆上映,在暑期档末尾为电影市场再添一把火。影片用不断跳跃的场景、人物之间密不透风的对话以及大量的时代背景信息,在三个小时的时长里讲述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矛盾、复杂而又挣扎的一生。

导演诺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进行剧本创作时,研究做得越深入,对原子弹了解越多,就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将原子弹威胁正常化的心态,这种习惯心态会将大规模杀伤正常化,也会纵容冲突步步升级,最终可能导致世界毁灭。诺兰表示,与创作之前相比,这是他产生的新的恐惧。电影的主人公奥本海默,在个人才能和时代大势的双重推动下,被历史选中,站在了历史与风暴的中央,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在原子弹的研制阶段,凭借着对真理探索的一腔热血,领导着科学家团队与世隔绝地沉迷于制造原子弹的世界,也坚信原子弹的诞生,会给这场残害无数生命的战争结束带来最大的可能。但当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核爆炸引爆成功,两颗原子弹分别投放到日本的广岛、长崎,造成了近二十二万人的死亡后,奥本海默陷入了矛盾和挣扎,这种挣扎持续了他整个后半生。“我只觉得我们科学家的双手沾满了血。”他说。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科技到底带给了人类什么?是进步?还是苦难?或许没有奥本海默,在那个战火纷飞,众生困于水火之中的年代,原子弹一样会出现。因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太需要一面新的旗帜来提振所有人的士气。经历了多年战乱的人类对世界充满了绝望,而原子弹的出现,不仅是结束了旧时代的纷争,也让人类重拾了向上看向上走的雄心。人类社会再一次证明了自身能够摆脱窠臼,开启新的时代。因此,每一次科技探索的初衷,都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期许;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骄傲。

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世界。核时代的到来给世界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将世界置于新的、更大的威胁之下。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可以概括奥本海默的后半生:我们不想让物理学长达三百年的积淀变成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武器。二战结束后,奥本海默与很多醉心于科学而不问世事的科学家不同,他始终怀揣着一种不安,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利用自己作为“原子弹之父”的影响力,游走于国际社会,提醒各国不要在被核武器改变的世界里陷入疯狂的境地,反对更具威慑力的氢弹的研发,阻挠美苏两国战后开启的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奥本海默在原子弹研发成功前后此类矛盾的行径,更是让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诬陷,使其几乎身败名裂。

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众生盗取足以毁灭人类的火种而被钉在高加索山上,惨遭世人唾弃。奥本海默被类比为“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如今我成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导演诺兰在剧本创作后提到的“产生了新的恐惧”,或许恐惧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本身。因为可笑的是,七十八年前曾经历核武器爆炸带来灾难的地方,正在不顾国内群众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将核泄漏的处理废水排放入海。这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尚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责任编辑:柴敏懿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