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博鳌报告:要直面能源安全困难,防止因绿色技术推广盲目乐观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3-09-08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9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经济学家圆桌会期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发布了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中国碳中和战略和路径选择”课题报告《基于激励机制和碳市场的净零路径》(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基于现有气候承诺,全球已经严重偏离1.5℃目标。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涉及动态规划、行业路线和排放余量问题。首先,应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设计宏观层面的碳中和路径。其次,碳中和实现路径需要分解到具体行业。此外,碳中和实现路径还需要考虑排放余量问题。

“各国碳中和实现路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协调难度大。因此,需要有效的配套体系,既要有市场激励体系(incentive),又要有政府政策约束(regulation)。”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曹莉表示,在国家层面,面对着依靠自觉性、行政计划、市场机制三大实现净零目标的机制选择。尽管碳市场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从长期看,实现碳减排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

谈及当前应当正视的困难与挑战,曹莉认为,首先,要防止因绿色技术推广而盲目乐观。其次,不能因企业提升承诺而过于乐观。此外,要直面保障能源安全与稳定的困难。

企业与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是否会轻易改变?《报告》分析称,非主权实体的行为方式并未改变,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没有改变,要实现企业的多目标,可以通过多目标的价格加权来实现可加性,消费者亦如此。要带动企业与住户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中来的一个有效办法,是以价格加权来对企业碳排放或者碳吸收、碳存储进行调节。为企业与住户设立碳账户也成为当前引导企业和住户参与碳减排的一个重点讨论建议,可以考虑将增值税(VAT)的计税方法用于记录scope 3的碳足迹。

《报告》还提出,实现碳中和,迫切需要大力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的研发及投融资。

对此,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建筑学院副院长梁希表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规模化应用。CCUS涵盖电力、钢铁、水泥、化工、船舶、海洋工程、石油天然气开采、食品、农业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未来有望为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以森林、湿地、红树林、海草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途径,是驱动中国生态碳汇增长的主要途径。核电也是重要的低碳电力来源,到2060年,中国发展核电将减少约25-35亿吨/年的碳排放。

此外,报告还提出,被动辐射冷却技术以及平流层气溶胶、海洋云层增亮、巨型太空镜、冰川薄膜等地球工程技术同样能实现地球的被动降温目标。然而,这些技术目前主要处于实验室和概念阶段,投资成本高,且可能带来其他无法预测的气候或生态影响,因此发展相关技术面临争议。

梁希表示,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迫切需要政府政策和减排促进机制的支持。建立碳市场、形成碳价格可创造激励机制,解决融资缺口问题,促进技术的发展,是解决气候问题和推动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周頔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