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榜样•担使命•建新功】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张莉:刚毅与柔情中守望正义

2023-09-08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合肥法院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他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用汗水和心血敲响公正判决;他们抛洒热忱、勇立潮头,以创新和进取之心投身司法事业;他们惩恶扬善、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

为了弘扬英模精神,学习先进人物,对标对表、寻找差距,2023年5月5日起,在全市法院推出“学榜样·担使命·建新功”先进人物系列报道,展现先进典型的人物风采,传递温暖人心、振奋士气的榜样力量,激励和鼓舞两级法院干警见贤思齐、争当先进,持续助力合肥法院高质量发展。

法官百分之一的错案,对个案当事人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这是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莉在办案时谨记的原则。在张莉身上,你永远可以感受到一股温和而坚定的力量。作为刑事法官,张莉没有想象中的凌厉,但是提及法律原则、法官职责,她却毫不含糊。这位从2013年进入瑶海法院从事刑事审判至今的法官,几乎每年都会荣获各类荣誉,2021年度获得全省法院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及区“三八红旗手”。荣誉不是一纸证书,每一份荣誉都在讲述这位女法官在刑事审判岗位上的奉献和坚守。

张莉

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

“第一次见到下班时的夕阳”

在张莉的微信朋友圈里,至今留着少有的一个日常生活记录。那是下午5点多,已经连续加班近一年时间的张莉,当天顺利完成一个涉黑案件结案工作。久违的按时下班,眼前的夕阳竟然成了她眼中最激动的美景。于是,赶忙拍下照片,发了朋友圈,配文“第一次见到下班时候的夕阳,真好!”

2018年底,张莉主审方某胜等人涉黑案,该案是全国范围内首次打掉盘踞在殡葬行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也是这也是合肥市宣判的主城区首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从庭审准备到连续三天庭审,面对被告人的零口供,张莉与和合议庭成员认真研究案情,分析证据,探讨罪名。那一年,女儿进入初三关键期,一直与女儿相处融洽、交流甚多的张莉,开始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每晚加班到11点,她也坚持要回家,赶在女儿睡觉前有那么短暂的沟通,还可以早起为女儿做一顿早饭。

在顺利审理完方某胜案件后,张莉的工作随着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到更加频繁的加班和大工作量中。

提及如何形容那段时间的忙碌,张莉回忆,两年间,自己的团队先后换了7次书记员,这些书记员几乎都是扛不住案件办理的繁重工作量,选择离职。在审理汪某的套路贷涉黑案时,直接100多本卷宗摆满会议桌。等到加班加点完成500多页判决书时,校对一次几乎就是4、5天。当时书记员就直接住在办公室,张莉为了照顾孩子,半夜加完班赶回家,一大早再赶回来上班。

和庭下的温和状态不一样,庭审中的张莉,精神高度集中,冷静理智而严肃。审理涉黑恶案件时,往往一天下来超过12个小时。完全沉浸在案情中张莉,完全感受不到疲惫,但是回到办公室,几乎都是虚脱的状态。

最忙的几年,也是女儿面临高中学习、冲刺高考的关键期。谈到是否觉得工作把自己填满,生活兼顾的不够时,张莉觉得,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不同,就像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的各种生活方式记录一样,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接受这份职业自己的精彩。

“做好每个案件的释法说理”

让被告人读了判决书就能明白法院为何这样判。在张莉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裁判文书的说理和审判证据的扎实,一直是她坚持的极为重要的习惯。

2015年,审理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少见的案情引发了因果关系的争议。被告人和被害人是婚外情人,两人聚餐至凌晨,在回家途中发生争执,男方从副驾驶跳车,摔倒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辩护人提出,作为正常成年人,男方自己选择跳车,后果与被告人无关,应该作无罪判决。在法院审委会讨论这个案件时,对于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因果关系也有争议。张莉没有急于下结论,静下来反复看证据细节,尤其是视频和证人证言。最终根据证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驾车送被害人回家途中,用言语刺激被害人,且在他打开车门要求下车时拒不停车,致被害人跳车摔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宣判后,被告人当庭表示上诉。庭后,张莉在向被告人送达判决书时,又当面进行释法说理,之后跟辩护人进行了沟通。2天后,辩护人与法院联系,表示被告人服判,不再上诉。

习惯对案件证据进行扎实审查,对裁判理由进行充分说理,也让张莉有过“化险为夷”的经历。在审理一起危险驾驶案时,被告人认为自己无罪,在等待判决期间,居然找到张莉的住处,在她的小区门口堵了一夜,情绪激动。得知后,张莉只得让同事从小区另一个门接自己上班。为了将案情了解清楚,张莉和书记员多次走访事发地。因为该案事发地市一小区的路面,张莉就实地了解道路情况。在判决书上,张莉也将自己实地走访的内容结合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在收到有罪判决的结果后,被告人看了判决书,表示服判息诉。

这不是唯一一次受到当事人威胁的经历。刑事审判多年,也有被告人当场扬言要报复。在张莉看来,多数情况,都是当事人的一种情绪宣泄。一开始,心里会有波动,但是后来觉得还是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不能因为对方的威胁,而对不起自己的职业。“现在回过头来看,都不算啥。”

“保持学习是法官的应有状态”

1998年参加工作,在法院工作超过20年,张莉也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跨越和转折。不是法律专业出身的她,被分配到法院工作;在民商事审判岗位上工作10年后,又因为工作地点变动,成为瑶海法院刑事审判岗位的法官。

每一次的转型,张莉都用了最少的时间和最大的投入。回首看,学习是她一直保持的状态。

因为家人多数都在政法领域工作,这给张莉非常大的动力,攻克专业壁垒,勇敢跳出舒适圈。2013年底,进入瑶海法院,张莉从民事审判转型,刚开始很焦虑。半年时间,她白天忙工作,旁听其他刑事审判法官的案件;下班就在办公室看法院以前的卷宗,研究学习;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同事。那段时间,几乎没有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

2014年,张莉撰写的《多视角剖析法官遴选制度改革之要件——以遴选制度设计的实务操作为基点》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中获得优秀奖。这是每天晚上利用下班时间写,参考了20多本的著作,在知网上查阅资料的成果。2015年,张莉的另一篇讨论裁判文书公共说理机制的论文再次获奖。

在实务工作中思考,再将思考落实在实务中。张莉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在热爱的岗位上坚守、打磨,保持对法官职业的热忱之心,以出色的工作回馈群众,奉献社会主义法治事业。

供稿: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

原标题:《【学榜样•担使命•建新功】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张莉:刚毅与柔情中守望正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