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三省一市签订市场一体化发展新协议

马聪 郭天襄
2023-09-11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9月5日,在商务部指导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商务主管部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长三角建设市场一体化已有数年。

2014年12月,三省一市签署《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旨在建立紧密合作工作机制;2019年1月,三省一市政府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联合搭建进博会交易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按照签订协议明确的合作机制、内容和措施要求,一体化发展在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此次签署的《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是国内商务领域深化区域合作的新实践。

根据《合作协议》,三省一市重点在推进市场规则制度共通、商业基础设施共联、商贸流通体系共享、农产品产销协作共赢、供应链区域合作共促、市场消费环境共建等6个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在市场规则制度共通方面,《合作协议》提出强化长三角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市场要素畅通流动。

在商业基础设施共联方面,《合作协议》提出提高区域商业基础设施密度,聚焦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物流标准化数字化建设等工作,推动区域商业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流通提质增效。

在商贸流通体系共享方面,《合作协议》提出深化长三角物流合作,完善流通基础规划布局,建设高水平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形成区域互认互通共享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体系融合发展。

在农产品产销协作共赢方面,《合作协议》提出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优质供应基地,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和供应链区域合作,拓宽长三角三省一市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打造产销一体的农产品流通区域合作新模式。

在供应链区域合作共促方面,《合作协议》提出加快供应链创新发展,利用数字经济改革成果,鼓励、支持供应链企业,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向供应链企业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跨区域经营能力。

在市场消费环境共建方面,《合作协议》提出联动长三角开展促消费活动,建设长三角联动促消费平台,促进区域消费市场优势互补,打造长三角消费新地标,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发展,持续激发区域消费活力。

在具体推进中,沪苏浙皖将各有侧重。

上海通过共同打造大平台、共同推进大开放、共同建设大市场,会同“兄弟省市”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江苏省将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通过完善流通基础规划布局、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和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体系融合发展。

浙江省将在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应对国外重大经贸风险挑战等方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携手共同建设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

安徽着力加强与沪苏浙商务部门交流合作,深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力争再形成一批制度创新全国首创成果;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提升长三角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期待长三角地区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累经验。

长三角

安徽在上海设立“徽客厅”

安徽上市公司“徽客厅”挂牌仪式暨首期资本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办。“徽客厅”由安徽上市公司协会在安徽证监局的指导下设立,旨在为皖企提供在沪共享办公服务和一揽子增值金融服务。今年以来,沪苏浙基金管理人在皖组建设立私募股权基金28只,计划管理规模100亿元;沪苏浙金融机构承销我省各类主体发行债券410.03亿元。(来源:中安在线

浙沪联手强化固废跨省倾倒监管

浙江平湖与上海金山两地接壤,交界处存在监控盲区等问题,非法倾倒固废问题突出。去年以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联动,协同建立“金嘉平两山议事堂”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跨省跨市非法倾倒固废问题解决途径。截至目前,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经进行联合执法10余次,检查企业42家,开展环境应急处置相关行动15次。(来源:浙江日报

经济

上海民企进出口前七个月增15%

今年前7个月,上海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5.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30.1%,进出口金额7531.8亿元,增速达15.2%,已成为上海市外贸增长的加速器。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海关新政与科技创新双管齐下,提升了企业出海效率,也帮助企业以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上海新增备案报关单位超过1.3万家。(来源:解放日报

外资研发中心加速“落沪”, 累计544家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4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63.3%。在全球价值链加快重构的当下,外商在华投资模式近年出现新的变化,更注重将研发中心总部搬来上海,集聚效应显著增强。今年上半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92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44家,持续保持国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城市地位。(来源:文汇报

江苏暑期文旅消费总额全国第一

7月1日至8月31日,江苏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00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3.4%和5.3%。数据显示,江苏暑期文旅消费总额达927亿元,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9.14%,居全国第一。(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出台28条政策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近日,江苏发布《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侧重点放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共有28条具体举措。旨在着力强化政策措施供给、加大政策呵护力度,努力稳住经济恢复“下半场”、巩固经济回升好势头。(来源:新华日报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丰硕

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新增经营主体4.4万家,其中2022年设立1.6万家,同比增长23%;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占比从2020年成立初的约21%提高到2022年的25%;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成立初的约28%提高到31%。该区域以不到全省0.1%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额、33%的实际使用外资、4%的新增经营主体和7%的税收。(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7家特色产业园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

安徽省对标沪苏浙,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绿色环保、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在全省开发区遴选认定“安徽省特色产业园”。首批特色产业园2022年度集聚特色企业个数约1100家,2023年同比增长13%。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391亿元,同比增长19.2%。(来源:中安在线

科技

上海开发出世界最大LNG运输船

近日,由上海船企开发的新一代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同获国际四大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标志着我国在LNG船研发设计方面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了一大步。新船型的最大舱容达27.1万立方米,是迄今为止全球开发设计的最大型LNG运输船,容量为目前常规大型LNG船的1.5倍以上。其一次运输的天然气,在常温下可达1.55亿立方米,够上海470万户家庭使用一个月。(来源:文汇报

2023全球资管中心排名上海保持第六

9月4日,《2023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发布,上海在2023年全球资管中心综合排名中保持第六名。上海的排名得益于国内金融市场持续的高水平开放、头部资管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逆势增长,以及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制度创新的推进落地。上海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依然充分彰显了金融市场的基础优势和内生韧性,将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浦东立法”。(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浙江首家知识产权投行试运行

9月4日,浙江首家知识产权投行启动试运行。该投行主要吸收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成果,放入自有的专利技术储备池。首批共计4171件专利集中签约,被收入投行储备池中,总价值达2.6亿元,平均单件专利交易价格约6.3万元。这些专利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3428件,占总数的近87%。(来源:浙江日报

首家空天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组建

商业航天测运控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这将是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方面的首家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天地一体化测控体系、巨型复杂星座测运控管理、互联网卫星测控终端、智能化机动布署测运控网络等方向,建立研发空间频轨环境数据、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等课题共性基础服务平台,推动航天测控装备、星网终端等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广。(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马聪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