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府主导推动违法占地?媒体:警惕懂规矩不守规矩伤及公信力

吴迪/工人日报
2023-09-14 07:09
舆论场 >
字号

政府主导推动违法占用耕地,加剧基层土地管理失序,危及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还会给社会传递不良信号,“懂规矩却不守规矩”,对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以及提升百姓对政府的信任而言,都会带来伤害。

据9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为严格保护耕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督促各地坚决整改纠正违法违规问题,自然资源部日前通报56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案例。据介绍,一些地方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明确“六个严禁”后,仍顶风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破坏耕作层的绿化装饰草皮,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主导推动违法占地,有些市县“大棚房”问题反弹,补充耕地不实,侵占生态保护红线违法占地建设、非法采矿。

从通报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政府主导”是一个关键词。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被自然资源部及各省相关部门通报的有关地方政府部门违法征地、审批以及主导推动违法占地等案例较为普遍。其中,很多情形是占地造景、建设文旅项目、非法采矿等,将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这些地方的违法行政行为如出一辙,即在相关项目尚未取得合法资质情况下,仍上会讨论、违规决策。正如相关案例中某地官员所说,“各地都是这么做的”。可见,之前历年的通报、整改、表态等,并未起到实质作用,有些地方甚至被督察执法人员发现“边改边犯、顶风违法”。

被通报问题后,不少地方“积极认错,死不悔改”,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相关地方政府比谁都清楚自己的错误,所以才积极表态认错,而“顶风违法”则是因为背后的经济利益、政绩光环实在诱人,因而排除万难也要“一错再错”。其中的关键是相关地方政府拥有这样任性的权力,反正在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

分析原因,主要是个别地方主政者政绩观“跑偏”,导致地方经济发展陷入短视困境,正如某地政府官员所说,“一个主政者的任期往往只有数年,都想在任期内把自己力推的项目完成”。同时,不少官员存在侥幸心理,毕竟上级督察执法是随机的、临时的,被发现的概率不高;监督相对疲软,相关案例中,以开会方式拍板决策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而职能部门监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责约束不到位,不少类似案例中,违法行政的结果多为约谈责任人或有关部门、督促整改,严重些的也只是罚款、向个别人追责,并没有令当事人有痛感的、强硬的制约机制。

“想都不敢想,政府竟然会主导推动违法征地”,从网友反映看,政府主导推动违法占用耕地,加剧基层土地管理失序,危及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会给社会传递不良信号,“懂规矩却不守规矩”,对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以及提升百姓对政府的信任而言,都会带来伤害。过往的经验及教训告诉我们,政府部门做一百件贴心事得到的好评,可能抵不过一次“不良记录”给百姓带来的失望。

为监督地方政府依法管地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我国从2006年起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法律地位。相关督察执法让一些地方曝曝光、丢丢脸,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视与决心,也是对近年来一些地方乱占耕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一次集中治理。期待更多地方能从中吸取教训,让依法行政取代“拍脑门”“一言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既要求地方政府遵循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各项权力,也要求在发现涉事主体出现违法行为后,能够及时整改与问责,如此才能强化法治威严,让依法行政理念深入地方政府的肌理。“政之所要,在乎民心”,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比金子还重要。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沈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