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达17%,如何进行精神健康急救?

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季晓颖    
2023-09-17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当意外或疾病发生时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精神健康问题常常也需要急救。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年报道,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达17%。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出现过度兴奋、总怀疑自己生病,或者不开心、悲伤、甚至有自杀想法等不良情绪时,会首先向谁求助?心理医生、精神科门诊,还是家人、朋友等那些身边被自己信任的伙伴?

不管是谁,能够勇敢地求助都是值得鼓励的,但事实上,身边人及时的帮助非常关键。从临床上看,只有少数人遇到精神健康问题会首先主动向专业人士求助。及时而专业的帮助是康复的基础,如果能在问题出现时获得亲友的支持,对于当事人进一步寻求专业帮助极为有利。

“精神健康急救”的理念源自澳大利亚,至今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苏格兰、芬兰、威尔士、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广泛推行,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经验措施。

如何进行“精神健康急救”呢?我们每个人既有可能成为寻求帮助的人,亦有可能成为提供帮助的人。精神急救需要随着当事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遵循精神健康急救的五项重点内容(ALGEE)开展:

A 接触当事人, 评估和协助处理危机(Approach the person, assess and assist with any crisis)

条件允许及现场评估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个令双方都感到舒服且适合的时间与地点,如果当事人愿意主动表达个人的困扰及感受,真诚是被接纳的基础,积极关注、认真倾听,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

亦可根据自己的评估,事先了解相关的资料、数据与求助途径,方便在对方需要时,及时予以科学的建议。

L 非批判性聆听(Listen non-judgmentally)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情感与喜恶,但是在决定接触并帮助当事人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了解并确保自己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采取接纳的态度,尊重当事人的感受、价值感和经历,保证自己不对当事人的陈述及表现进行“不顾及别人感受”“作”“假装生病”等负面评价。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重复对方讲述的重点及感受以确认你理解正确,在需要的情况下,用“我明白”、“嗯”等简单的字眼,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倾听,并保持耐心,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避免争论。

同时,也可通过适当的眼神接触、留意当事人的身体语言、尊重他的个人安全空间范围等非言语技巧,进行非批判性的聆听。

G 给予当事人支持及提供资料(Give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多数精神健康问题在及时、专业的帮助后,都有妥善解决的可能性,在仔细聆听当事人讲述他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当事人明白当前的状态并不是他的错,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治疗和康复,他的病情是有机会好转的,促使他对未来抱有正面的希望,同时,也要注意我们只是提供辅助,而非鼓励当事人完全依赖他人。

对于所提供的帮助,应具体是当事人可以达到的,比如“据我了解,某医生是该领域的专家,周几在哪家医院坐诊”;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困惑及疑问,应在深思熟虑及确定了解的基础之上予以回答,不用急于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太快回答;重视对方的感受与经历,简单地告诉当事人“振作起来”、“不要多想”通常是没有效果的。

E 鼓励当事人寻求合适的专业援助(Encourage person to get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help)

短暂的情绪低落可以通过陪伴、放松予以缓解,但是若当事人已经达到抑郁或精神障碍的症状,我们便需要多加留意和知道何时鼓励他寻求专业协助。

如果是当事人的亲友甚至居委干部,若当事人不知道从何求助,并希望我们陪同与医务人员会面,我们也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陪同求诊,并协助当事人将其征状精要地告诉主诊医生,但是必须注意自己是辅助角色,不应该完全代替当事人说话。

如果当事人不想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应该尝试了解原因,比如是担心财政方面的安排、未能找到合适的医生或担心被送进医院,我们可以针对性地与当事人讨论解决方案。若解决了忧虑之后他仍然不想求助,我们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同时让他知道如果之后改变主意决定求助,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

E 鼓励寻求其它支持 (Encourage other supports)

研究表明,与有类似经验的人交谈,对如抑郁症患者等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至关重要,那些感受到身边人支持的患者通常会较快痊愈。

因此,可以鼓励当事人考虑和接触其他支持,比如家庭、朋友和自助小组等。目前,上海诸多社区都有专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或家属的互助小组,如果需要也可以联系所在地的区精神卫生中心或街镇了解相关信息。

人间百态,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有人选择奋力拼搏争取更辉煌的人生,有人选择内敛沉淀静待花开,有人热情温暖,有人独善其身......但是,健康平安却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恰恰也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的。

精神健康是个广阔的概念,不仅是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情绪低落、抑郁、成瘾等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在遭遇精神健康问题时,我们要明确“这并不是因为我(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尝试去了解一定的精神健康知识、提升精神健康意识、掌握精神健康急救的五项重点内容,帮助自己或他人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邓玲玮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