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么多年,原来我们都误解了《西游记》

2023-09-19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82年7月3日,由杨洁执导的25集古装神话剧《西游记》正式开机,1986年春节期间一经播出,立刻轰动全国,收获无数好评!

电视剧《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一时间让全中国人,从老人到小孩,对 “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撞天婚”“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西游故事耳熟能详,随口即来,也让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等一众演员一炮而红!

不过当时的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这部剧开播之后,每年寒暑假都会被重播,至今超过3000次,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而剧中的人物扮相更是几乎成为范式,影响着之后各版西游影视及动画的创作。

比如,身穿虎皮裙、头戴紫金冠的孙悟空,一身锦襕袈裟、头戴毗卢帽的唐三藏,一袭红披风、脖戴金项圈的红孩儿……

其实,在此之前,国内外早就根据《西游记》原著改编过很多影视作品,可谓百花齐放,天马行空。就像日本,不仅拍摄了电视剧《西游记》(1978),还创作了歌舞片《孙悟空》和动画片《monkey sun》(1940)。

而我国也早在1927年还拍摄了一部黑白电影《盘丝洞》,轰动一时,并在之后陆续上映了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大闹天宫》(1961)、电视剧《西游记:大闹天宫》(1965)等。

古今中外的人们对《西游记》和孙悟空真是极度喜爱,而《西游记》也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红遍全球!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超级IP的《西游记》自然不会被放过。尤其随着短视频的走红,近几年B站、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也涌现了一大批喜欢《西游记》的创作者,他们用热爱将《西游记》各类素材不断进行再创作,并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其他热门IP梦幻联动,真正实现了《西游记》的再次爆红!

在中国,人人都读过《西游记》,人人都喜欢“美猴王”孙悟空,并向往他身上所具有的叛逆、追求自由、顽强勇敢、积极乐观、自我实现等精神,但是关于《西游记》的成书经过、文化背景、人物形象、深层内蕴等,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

山东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的马瑞芳教授为了“读透”这部“实出于游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的小说,从少年到白发,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马瑞芳品读西游记》就是她倾注半生心血的研究结晶!

一部书读了七十年

鲁迅曾经说过,《西游记》是一部“游戏”之作,作者“善谐剧”,“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玩世不恭之意寓焉”,可见《西游记》的神奇、有趣、好玩,不管是“哪路妖魔给孙猴子挖了什么坑,孙猴子请来了什么神灵,猪八戒干了什么糗事,唐僧干了什么笨事”,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

当然,马瑞芳也不例外。

1950年,年仅八岁的马瑞芳就开始读《西游记》。

据马瑞芳回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课程不紧,放学较早,老师又没有布置什么作业,喜欢读书的她便跑到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的图书馆,抱起一本《西游记》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经常忘记回家吃饭。而恪信“唯有读书高”的母亲也任由她每天畅游在书海中,乐此不疲。

那时候的书都是竖排版,没有注音,很多字都不认识,她就缠着图书管理员“说文解字”,当然书中涉及的诗词读不懂,就干脆略过去。对此小编感同身受,学生时代读《西游记》时也是如此的“囫囵吞枣”。

所不同的是,小时候的马瑞芳,自己读完后,还能将美猴王怎样大闹天宫、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怪都有哪些独门暗器,以及孙悟空都请来什么神佛相助等等情节,如数家珍地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可见,要想成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就要从小培养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善于发现的眼睛。

问:“哪本书可以叫你兴致勃勃地连续读七十年?”

答:“《西游记》。”

马瑞芳这一看,便是四十年的研究与七十年的结缘!1980年,她开始给山东大学中文系“77级”学生及留学生讲明清文学史基础课,其中有一章就是《西游记》,剖析其思想艺术成就,讲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名著总是如初见,“常看常新”的《西游记》总是有聊不尽的话题,说不完的“弦外之音”。

将神仙拉下“神坛”的研究专家

1980年,马瑞芳开始研究吴承恩,研究《西游记》,而她研究的宗旨总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一定要“接地气”。

她将孙悟空漂游求学比作接受义务教育,并认为孙悟空上天宫是为了做官,而之后的反下天宫、自封“齐天大圣”,要与天齐,其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嫌弃官太小,且玉帝不识人才,不会用人。这不仅是作者吴承恩自身境遇的一种折射,更道出古今之外有才之人的怀才不遇的心酸!

此外,马瑞芳还将如来比作取经“总制片”,唐僧师徒的西行取经都是他一手策划的;而观世音菩萨则是取经“总导演”,具体执行如来的传经大计,“勇挑重担到东土挑选取经人,……苦心经营、组建取经队伍”,接着又策划“西天取经路上的一系列‘遇难故事’”,真是“赶鸭子上架”!

当然,除了“创造困难”,菩萨还是十分贴心地派出了“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来护卫唐僧的,就好像现实中为了磨练子孙成才的长辈,一边让他们经历各种风雨,一边又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安全,尽可能地予以保护,可谓煞费苦心!

马瑞芳更是直接点出,西天取经路上,神圣的菩萨不仅自降身份,在孙悟空的无理要求下变成龌龊的苍狼精,跟他一起去骗黑熊精;还会与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黎山老母一起,跟唐僧师徒玩一场令人叫绝的“美人计”。

可见菩萨们平常虽然都是高高在上的,去到凡间也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与蠢蠢欲动的“玩心” !这也是西游故事吸引一代代读者的最大原因!

更不要说他们口中与常人无异的各种市井俚语了,读来简直亲切极了!比如,观世音菩萨与孙悟空的每次对话都十分精彩有趣:

孙悟空:“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

观世音菩萨:“这猴子说话,这等无状!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来问我取讨?都是你这个业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又行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来我处放刁!”

马老师还将妖精间的“亲戚关系”比喻为“家族企业”,准确、生动而又有趣。

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一夫一妻一独子,外加牛魔王的外室玉面狐狸,还有看守落胎泉的弟弟,这样的“妖精家庭”,简直就是“家族企业”了。

唐僧师徒、诸天神佛、各路妖魔的关系与交锋,完整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世俗风情与人情人性。

客观、善意地看待《西游记》

现在网上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说是在“真假美猴王”一回,孙悟空察觉了如来的“阴谋”,如来便让六耳猕猴取代并抹杀了他。而孙悟空从来都没有跳出过如来的五指山!

莫言说,把《西游记》倒过来看,才算是最真实的人生。取经路上,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最后,那些有“编制”的妖魔却都完好无损,只有他被压在了五行山下,才真正看透人心。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却不免悲观。

而马瑞芳的观点与其虽然有些相似:

如果说观世音菩萨借来的天上星宿或瑞兽变成妖精,像西天取经路上神佛的“卧底”,虽然变来变去、打来打去,却反而说明“神魔本是一家”…

但她不会“魔化”《西游记》,也不那么消极,她是从另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取经路上神魔的各种表现的。这可能与她的女性视角有关。她总是会以积极、善意的眼光看待西游世界中的人、神、魔,总能发现他们的可爱、可敬及可悯之处来。

比如,取经队伍虽是观世音在如来的授意下亲自组建,阻路妖魔虽然是她亲自组织的,但在马老师看来,她仍然是通情达理的,可爱的,并认为“她赏识孙悟空,觉得孙悟空是难得的人才”,“对孙悟空是有求必应、慈祥和蔼,不仅帮助猴儿,还常像哄小孩一样哄着猴儿,也像好朋友一样听猴儿说知心话,跟猴儿开玩笑”,而孙悟空则“对观世音菩萨有一份亲情和依赖”,“只会到观世音菩萨面前号啕大哭,就像受到欺负的弟弟需要姐姐安慰一样”。

现在仔细回过头看,或许是我们误会了《西游记》的神魔。因为其中无论是人,还是神、魔,都是“千面”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孙悟空在市井中混迹过,有着和人一样朴素的当官的愿望,但他是心中怀有抱负,想要一展所学,得到敬重。他虽然性急,不服管教,却悟性奇高,时常开解唐僧,更可贵的是,他对穷苦人家有怜悯之心,能帮则帮。

东海龙王、阎罗王、太上老君、二郎神、托塔李天王、哪咤等一众神仙虽然与孙悟空有过矛盾,甚至战斗过,但之后也都成为了朋友,在取经路上助了他一臂之力,更不要说一直与人为善的“老天使”太白金星了。

而唐僧师徒取经时遇到的各路妖魔鬼怪虽然邪恶万分,某方面也各有各的可爱与有趣儿。

这是《西游记》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马瑞芳品读《西游记》时不仅独具慧眼,更是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来揣度他们,令人感动。

鲁迅说吴承恩“善谐剧”,《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马瑞芳的品读文字才能如此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原标题:《这么多年,原来我们都误解了《西游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