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静安国际雕塑展开启“空间进化”:走进开放的公园美术馆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3-09-20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9月19日晚,第七届“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JISP)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开幕。

澎湃新闻获悉,此次雕塑展以“空间进化”作为主题,通过艺术、市民、公园、城市的“无界融合”,诠释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双重进化,打造“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同时,雕塑作品也从公园走向街区,在镇宁菜市、张园等九个公共空间也将偶遇公共艺术作品,让艺术从公园走向街区。

艺术家团体莫拉达瓦加由两只大章鱼构成的作品《城市之声》

自2010年起,“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以双年展形式呈现,经历“城市幻想”“城市之光”“城市家园”等城市主题的演进后。2020年起,开启了全新十年的“空间”主题——从上一届的“空间重塑”开始演绎从城市到空间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的体察,从创变到进化的迭代。

2023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以“空间进化”作为主题,诠释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双重进化。在时间上,打造“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空间上,将延伸展区的概念转化为“公园+”,以作品串联三泉公园、市西中学、镇宁菜市、中信泰富广场、张园、大宁久光中心等九个公共空间,强化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联结与进化。

澎湃新闻在现场获悉,展览共展出来自16个国家28位艺术家(其中国外艺术家18位,国内艺术家10位)的34组(42件)公共艺术作品。静安雕塑公园作为主展区,点缀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公共艺术作品,加之过去静安国际雕塑展留下的永久作品,几乎构成了人行走在艺术之中的景象。

艾可·努格罗霍(印度尼西亚),《石头,剪刀,布》

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的对话

从公园1号门入口进入,以色列荷兰艺术家拉姆·卡齐尔的《此时此地》与法国艺术家阿里克·利维的《生长进化》《重叠进化》构成了一组超现实景观。

拉姆·卡齐尔的作品由顶着云的一人一狗构成。“这来源于中国寺庙或大楼门前的石狮子,一人一狗有着一种倾听和被倾听的对话关系。”拉姆·卡齐尔说,“之所以云朵代替他们的脑袋,是因为云朵像是思绪,他们是互相思绪的守护者。”在公园中,这件雕塑与周围的绿化以及休憩的人亦构成一种联系和对话。卡齐尔喜欢人们之间的互动、也希望市民坐到他作品的石头底座上,构成另一种景观。

以色列荷兰艺术家拉姆·卡齐尔摆出《此时此地》雕塑中,一样的姿势。

往里走,曾获得法国马塞尔·杜尚奖提名的德国雕塑家、视觉艺术家卡婷卡·柏克的《世界桥》和西班牙艺术家胡安·盖瑞扎博的《永恒的露台》并安放在同一片草坪上。

卡婷卡·柏克的作品《世界桥》(前),后为胡安·盖瑞扎博《永恒的露台》

《世界桥》是一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变化的作品——一棵乌桓树被种在6米高的桥下,树冠触及连接桥两端的中央平台。随着树的长大,公众所见也会发生变化,继而构成自然、建筑和时间的对话。其后,高达20米的《永恒的露台》是此次展览中体量最大、且最高的作品。这是艺术家基于建筑切片的创作,符合盖瑞扎博对公共纪念性雕塑的所有构想——它是建筑的切片,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展览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建筑,尤其是上海的建筑。我希望公众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建筑中的线条,这是一种互动,也引发了对历史、艺术、城市化等议题的思考。”盖瑞扎博说。

胡安·盖瑞扎博在作品前。

此次展览中,阿根廷雷安德罗·埃利希或最为上海艺术爱好者熟悉。2018年,他在上海昊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引发排队观展。2020年,他的作品《窗与梯——依靠历史》成为当年西岸博览会入口处地标性作品。今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上的《上海之眼》与2020年西岸博览会的作品为同一系列,这一系列源于埃利希目睹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对该地区造成灾难性破坏,呈现了一种不可能的景象:一个精致的梯子悬挂着一扇废弃建筑外壳上的窗户,没有明显的支撑来源。但不同于其诞生的背景,如今这件作品越来越多被理解为对城市的观看。“我受石库门建筑风格的启发创造了这个版本的假想,在我看来,石库门是上海东西方交汇的开端之一。我认为,文化的发展是如何在各种元素混合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新事物。”埃利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我所有的工作灵感都来自我们与建筑的关系,以及我们创造故事的方式。”

雷安德罗·埃利希沿着梯子爬上自己的作品。

埃利希此次展出的另一件作品《全球城》,这件围绕“地球村”的概念,既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优势,也标志着人类文明对地球造成的威胁。在这件由密集高楼所构建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不少上海建筑的痕迹,让人体会到人类生活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我们所生活和共享的熙熙攘攘的世界。再抬头望去,静安雕塑公园亦是高楼环伺,何尝不是《全球城》的现实表达。

雷安德罗·埃利希作品《全球城》

中外艺术家共同点缀城市空间

高楼之中,苏格兰艺术家吉姆·兰比的《镜梯凝视》犹如一个镜面迷宫,在彩色梯子、镜面和镜面反射构成的凝视中,观众似乎开启思考自我的旅程。今年3月,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亮相的大型雕塑作品《地平线》,半年后来到上海。这件来自法国新锐艺术家尚-马利·阿普里欧的作品,通过作品构建了古典主义和现代想象的融合。

吉姆·兰比《镜梯凝视》

尚-马利·阿普里欧《地平线》

委内瑞拉艺术家亚历山大·维加·伯夫林的作品《流动之花》解构了人们对平面的刻板认知,以超越束缚的互动重塑空间的结构。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树丛玻璃房中的《根》或最易被忽略,漫步公园之中,需要特别留心。艺术家团体莫拉达瓦加(Moradavaga。葡萄牙语“模糊地址”的缩写)的章鱼家族的成员Bloo & Bloop漂浮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水池中,并伸出友好而巨大的触手,邀请公众共同聆听漂洋过海的《城市之声》。

艺术家团体莫拉达瓦加的作品《城市之声》。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许云清的《她们》,这件作品位于梅园的水池中,这是一件极具东方元素和女性主义议题的作品,艺术家以脸作为创作主体,从中国哲学中延展而出的对生命的“内观”对话。

许云清作品《她们》

1990年出生的女性艺术家刘毅以《好想喜欢你》表现刺猬和气球之间的关系。她的作品位于“艺术驿站”之中。刘毅在介绍她的作品时,邀请记者去触碰那些刺,刺是柔软的,刺猬和气球所表现出的柔软和尖锐的碰撞,是艺术家在寻找的反复矛盾的并峙,暗示着一个需要保护和自我维护的自我。

位于“艺术驿站”中刘毅的作品《好想喜欢你》

这件作品所在的“艺术驿站”也是本届展览全新引入的展览会客厅,以创造更加完整、多元的观展体验。同时保留了往届摄影大赛、青少年主题绘画征集,还增加了特别公众导览、艺术工坊、艺术漫游等活动,旨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并融入展览。

奶粉周位于镇宁菜市的作品。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上海静安国际公共艺术峰会”。新一届峰会将以“激活城市绿地价值”为目标,以“城市公共空间:尺度·情感·活力”为线索,探讨上海城市文化。

静安雕塑公园导览图

注: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将持续至12月31日。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静安雕塑公园承办,策展机构为罗浮紫公共艺术团队。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