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PLUS版黄金周,都准备好了吗?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2023-09-20 13:0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又一个“PLUS版黄金周”要来了。相比往年,今年的黄金周不仅是中秋国庆假期合一,时间拉长,而且作为疫情后首个“十一”黄金周,承载的出游、探亲等各种需求也更为强烈。

8天超长假期、最长可拼假17天。尽管距离正式“开幕”还有近十天,从交通、景区、酒店等多方传出的数据看,火热程度可谓已拉满。

交通方面,9月27日开始至10月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这个数据是去年同期铁路发送旅客近7200万人次的两倍多,相较于2019年的1.38亿人次,也大增了37.7%。连日来,高铁开票即“秒光”频现,多次登上热搜;12306系统的访问量近日达到532亿次,平均每秒钟有61.6万多人在刷票。

景区、住宿方面,有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最近一周下单量环比上周增长63%。机票、民宿等业态的周环比增长率均超过50%,景区门票则翻倍上涨。

不难预见,这个黄金周将延续乃至超过今年春节、五一假期的旅游市场火爆势头。热度上去了,各方面的配套准备,能否匹配大众的出游热情呢?

老问题需要继续求解

事实上,一些旅游旺季“综合症”已经开始出现了。比如,有调查发现,不少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价格普遍上涨2~3倍以上。同时,之前就饱受争议的酒店民宿毁约现象也开始“露头”,酒店要装修、没有空余房间、房子已经租出去了等五花八门的取消订单的理由,又出现了。有网友表示:已劝退。

客观说,黄金周作为社会出游意愿集中释放的窗口,一些领域的商品或服务消费价格有所上升,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信号;选择此时出游的游客,对此也有一定预期。而且,酒店市场服务供应量的回升也有一个过程。此前有数据显示,疫情三年后,中国酒店业总供给累计下降26%,这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紧张,推动价格上涨。

但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起作用与欺客、宰客、串通涨价、恶意毁约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不能划等号。一些酒店坐地起价、恶意毁约等行为,突破了底线,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加强引导,并强化监管、执法,别让恶意毁约等坏毛病成为旅游旺季的惯常风景。

至于“不合理低价游”“黑导游”“天价海鲜”等问题,过去几年相关治理一直在推进,但从今年五一等旅游旺季看,相关问题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甚至有进一步抬头的迹象。

这个黄金周,同样不能低估这些老问题出现的概率。相关地方和部门应主动、提前介入防范,对旅行机构开展“体检”,同时加大对游客的提醒,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莫随意被“低价”忽悠。

此外,可能部分景区很久没有经历过旅游旺季大考,在旅游设施维护、预案准备等投入上不排除有所“缩水”,但面对这波旅游高峰,还是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涉及游客安全的设施和环境,加强安全排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无论何时,安全永远是底线要求,必须守住。

新问题需要正视

为了破解热门路线的铁路、航班“一票难抢”,相关部门加大了运力的供应。如国铁集团宣布,假期将增开100余列旅客列车,每日可增加客座能力7万余席;各大航空公司也宣布加密航班频次、新开航线,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出行领域有几个新现象值得注意。比如,出境游开始加速复苏,出现井喷。有平台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整体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20倍。此外,一些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国游客的招揽力度,如泰国近日宣布对中国游客实施为期5个月的免签政策。因此,国际航班的恢复进度也需要乘势跟上。

公开数据显示,尽管国内客运航班通航国家数已恢复至疫情前的近90%,但每周实际执行的国际客运航班量仍仅恢复到2019年的52%。这次黄金周,是国际航班加速恢复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方面可以在新增航班的批复和协调上为航司提供更多便利,不仅让此次黄金周的游客有更充裕的选择,也积极顺应出境游等对外交流活动长期复苏的需要。

另外,近年来长途自驾游越来越流行,由于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上升,出行高峰时期的充电难问题也突显出来。如今年“五一”假期中,关于“充电桩太少了”“充电时间太长”等吐槽比较集中。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超过2个小时,还有一些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都成为假期自驾游的痛点。

为此,相关部门及运维企业有必要在假期前对服务区充电桩进行集中检修,并在数量配备和分布上作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假期自驾游的体验感,尽量避免“人在囧途”。

黄金周也是旅游市场的学习之旅

经历三年疫情后,社会出游需求在变化,景区、酒店等市场经营主体乃至地方政府对待旅游市场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市场低谷,一些市场经营者仍难免有一种“补涨”心态,甚至希望“一口吃成胖子”,以至于在价格、服务等方面,都会表现得更为急功近利,呈现出更明显的“短线操作”冲动。这种心态与旅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显然是矛盾的。

要知道,目前旅游市场整体仍处于恢复阶段,加之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不确定,整个社会的旅游消费热情尽管看起来高涨,但其实依然具有脆弱性,需要被涵养和呵护。如果任由急功近利的做法横行,纯粹把消费者当作羊毛来薅,属实不利于消费信心的建立。从长远看,也定然不符合市场经营者的利益。

因此,此次黄金周的再次火爆,应该让市场经营者坚定长期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更踏实地拥抱“长期主义”;在服务和价格上,都应少一些“一锤子买卖”的心态,以更多耐心和诚意去持续提升服务,改善消费者的旅游体验,这才是共赢和长期发展之道。

随着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文旅产业放在了更突出的地位,希望从中挖掘消费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全域旅游”正在加速推进。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如何接住流量,并将之转化为“留量”,持续赢得消费者,在方方面面都不啻为大考。

比如,如何给经营主体营造更健康的营商环境,坚定长期发展的信心;如何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的治理能力,让游客愿意来、敢消费等,都是不容忽视的考题。在这方面,淄博等地的爆红经历,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对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旅游市场而言,每一个市场旺季,因为市场需求空前放大,都是一次再适应、再学习的好机会。游客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去顺应和满足?哪些旅游服务方式、旅游场景已经过时了?可以创造哪些新的旅游消费服务体验?等等,在黄金周这样的时间段都能够得到更清晰的显现,值得政府、市场共同发掘和探索。

这个“PLUS版黄金周”,游客很期待,市场经营主体、各地方也很期待。希望各方都能早做准备、周全安排、积极应对,真正让“买卖”双方共赢——游客玩得尽兴,经营者也大获丰收。

海报设计 赵冠群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