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奔流|圆桌:多元碰撞如何点燃滨水区总部经济

澎湃新闻记者 周燕玲
2023-09-22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发展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最重要的是汇聚一群有意思的人、一群多元化的企业。

“当多元火花碰撞在一起,能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法国里昂商学院美好商业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专栏作家吴晨在9月21日举办的《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的圆桌讨论中将这个问题抛给五位企业高管。

《奔流》圆桌讨论“两河对话:活力水岸与永续发展”现场     视频剪辑:马潇 孙骏(03:24)
 《奔流》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的城市人文交流与合作平台,计划以水为媒,推动上海每年与一座国际大都市展开深度对话,构建全球城市协作网络。

《奔流》首季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支持,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澎湃新闻、苏河湾集团承办,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特别支持。首季对话城市是巴黎。

多元的活力,正是因开放和汇聚而来。

巧合的是,《奔流》举办地——上海总商会旧址,就是近代中国和世界经济交往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几位中外嘉宾都提出相似的期待:希望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奔流而来的“两河对话”,成为中国和世界交流开放的万千纽带之一。

“多样性”为水岸注入活力

对于城市更新后的苏州河畔,企业家们最深的一个感受是融合。

在吴晨看来,苏河湾创建了一个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场域,“它沿河而建,把历史底蕴、人文特色与新元素连接起来”。

近年,城市更新成为推动苏河湾变化与发展的主线。在这里,原址复建的石库门里弄中新植入商业功能,矗立百年的“天后宫”不仅被修缮原貌,还与艺术空间融合。这两处历史建筑背后,又耸立着甲级写字楼。

这是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非常看重的区域特点——多样性。戴璞第一次在中国生活是1993年,今年是他到上海的第三十年。在他的观察中,上海一些片区变得更加现代,充满了各种商业建筑,但这也会削弱地方的多样性。

“正是文化、艺术、运动等多元要素形成了区域的活力”,戴璞提到,他经常在早上的办公室里,看到上海一支有名的自行车队正沿着苏州河岸线骑行。很多新潮元素正来到苏河沿岸,这种充满能量、新旧融合的感觉正是戴璞所喜欢的。

苏河沿岸不仅有骑行者,还有许多跑步爱好者。这次论坛嘉宾圣戈班磨料磨具亚太区副总裁马艾正是其中一员。“说不定我们早在河边跑步时就见过面了”,马艾在会上说道。在他看来,苏州河沿岸可以享受绿道的美丽,也可以了解上海历史,还能感受到创业的氛围,具有多元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也是圣戈班今年选择将总部落户苏河湾的原因之一。

多元、融合、活力,让更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选择驻扎在苏河湾。

XNode创始人兼CEO、全球服务商理事会秘书长周炜观察到了这个趋势,作为一家创新创业平台的创始人,周炜关注企业成长与产业发展。他认为多元融合的重要一点正是大企业和小企业共存。

比如,UCCA(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张以后,带动苏州河一带艺术与创意氛围发生改变,这对于创意产业的小企业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再如,在苏河湾阿斯利康和很多科技小企业一起形成了潜在业务场景,这也有利于区域塑造开发式创新生态。

如何在多元碰撞中创新?

如何在多元碰撞的融合中,实现创新与活力发展?人是其中关键。

“当我们吸引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人,就能创造出更多新的东西。”戴璞提出,无论欧洲企业还是美国企业,到中国发展都需要人,并且是创新、创意、技术等多种领域的人。

对此,吴晨的观点有所呼应,他认为创新驱动最重要的是打破企业、行业之间的边界,形成一种多元融合的氛围。

聚人气、做融合,正是苏富比今年将中国内地总部落户上海苏州河畔的原因。

苏富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钱进表示,苏富比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今年是苏富比进驻亚洲的五十周年,明年是进驻中国内地的三十周年。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今年选择在内地建立新总部,是看到内地整个市场的活跃度。

每个品类的藏家都是一个小小的圈子,比如中国瓷器、中国古代书画、印象派艺术、珠宝、钟表等等。但新趋势是,圈子与圈子之间的重叠性、交互性变得越来越多。

“流动、交流、融合……我们内部更愿意把自己当一个平台,而不是拍卖行。”钱进提到,基于对文化流动的憧憬,我们选择一个具有多元性的滨水区,吸引不同的业务和人群,无论商业还是非商业、专业藏家还是爱好者 ,期望把不同圈子汇聚起来,并在这种氛围下做更多的创新。

“多元领域怎么找到融合点?”论坛上,吴晨还抛出这个问题。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以美业为例,她提到很多融合一开始是以商业作为纽带,而后更重要的是人文纽带。比如在美妆行业,大家对美的共同追求是一种最本质的纽带。

当下欧莱雅依托自己的全球生态系统,在上海孵化美妆初创企业,“正是要在多元领域中找到关键点,最终以美为纽带,把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最重要的点都串起来”,兰珍珍表示。

在创新时代,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区域,只有多维度的交流、碰撞、融合,才能保持一种源源不断的活力。会上,马艾就呼吁,不论在塞纳河还是其他地方,都能看到很多相似的历史与发展,我们可以把滨水区发展相关的经验,与上海进行对比和分享,“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非常多的融合和遇见”。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