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贸区十周年|特稿:创新驱动发展,“小学生”如何起步跨境技术贸易?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3-09-23 07:53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编者按】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以这座“开放之城”为起点,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走过十年。2019年8月,上海在临港又设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而行至中国最南端,海南自由贸易港也正在“蓬勃兴起”。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形成拥有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雁阵”。十年之间,近半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十年之间,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六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总值和吸收外资总量,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回首过往十载,站上新的起点,自贸区试验区建设将迎来新机遇、带来新辉煌。

近30年前开始,科技全球化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趋势,对各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影响日益扩大,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权衡考量让跨国技术转移不断推高。

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真的能在全球范围内像逛超市一样购买技术吗?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当下,这显然迎来新的挑战。“跨境技术贸易提到了很重要的高度,但它现在也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可以说是既有挑战又有机遇。”近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夏玮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就在9月11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下称“上技国际”)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的跨境技术贸易联合研究院在上海临港正式揭牌。简单来看,该研究院目前的定位就是“智库”,为中国跨境技术贸易在制度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保驾护航”。

不同于以往政府间的合作或者由大型跨国企业主导,完全面向市场的跨国技术贸易在全球都没有成熟的平台。即使在国内,上海技术交易所也在两年多前才正式开市,而围绕着技术贸易国际化该怎么走?更是尚处于“小学生”阶段。

“走向国际化这个事儿又贵又累,也非常艰难,但是我认为总要有人去干。”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谢吉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交易这条路可以怎么走?坦白讲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要去摸索。这个摸索也不仅是聚焦国内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要去探索和实践。特别是上海,尤其在临港,更加应该去承担这样一份责任。”

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谢吉华。

跨境技术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捷径

“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对于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洪涌清在近日于临港举办的2023年全球跨境技术贸易论坛上如是表示。

洪涌清补充道,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的经验证明,开展跨境技术贸易,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发展本国经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捷径。

其介绍,所谓的跨境技术贸易,指的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按照商业条件来签订技术协议或者技术合同而进行的有偿的技术转让。它是以技术为交易标的的国际贸易行为,主要是包括专利的贸易、商标的贸易和技术转让费等。

“通过跨境技术贸易,技术出口国可以得到可观的技术转让费,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并且也有利于技术转让方国家参与国际的技术竞争;而技术进口国则可利用进口技术加快本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发展速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优化整合,同时还可以节省研发时间、缩短延迟时间,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洪涌清。

显然,细数全球一些跨国企业巨头的发展不难发现,收购等方式在它们保持技术领先、壮大公司版图的历程中屡见不鲜。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更是尤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浩华资本中国合伙人程立树在该论坛上同样表示,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崭新形势下,跨境技术贸易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程立树提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贸易规模也持续扩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在知识产权进口方面,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进口规模开始快速增长。2002年至2020年间,我国知识产权进口规模年均增长15%,2020年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达到3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10%。

当然,经过改革开放后逾40年的发展,中国从以知识产权进口为主时期,转而进入技术进口与出口趋于平衡发展的新时期。在知识产权出口方面,2015年之前,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每年不足10亿美元,2015年起开始显著增长;2015年至2020年间,我国知识产权出口规模年均增长51%。如今,中国知识产权出口已遍布全球143个经济体。

全球化新挑战下,跨境技术贸易如何接招?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发生巨大变化,跨境技术贸易的重要性也不断地被强化。但洪涌清强调一点,即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跨境技术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

而眼下的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夏玮谈道,一方面,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生态环境对于跨境技术贸易其实是具有挑战性的。

其以美国对华发起的301调查为例,“核心内容就是关于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问题。”最终于2020年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第一章和第二章就分别为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今年1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于核心技术竞争的高度关注。”

夏玮同时提及目前也存在着非常多的机遇。“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是1995年起生效的WTO框架下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在通行的规则制定之后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双边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都在不断地推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

她提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就是目前最具标杆性的一个文本。“目前要在上海自贸区,尤其是临港新片区,率先对接CPTPP的知识产权国际高标准,其实是为上海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以及进一步的优化营商环境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

夏玮同时提到,“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跨境技术贸易的一些重要的伙伴国家。”她同时强调,“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要加强对于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研究,打造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的知识产权的生态圈,也要搭建起更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来促进跨境技术贸易的形成。”

程立树在上述论坛上也表示,当前国际环境也给打通技术领域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最佳时机。“相当多欧洲和北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目前全球化的因素出现一些困难,愈发需要中国本地的企业和资本合作,才能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标。”

程立树认为,通过技术转移和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合作,相关企业可以规避许多与商品贸易有关的限制。其强调,在全球2700家“隐形冠军”企业中,有一半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家族企业,“这些企业80%的销售都是在本国以外,受国际地缘政治持续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也在加速重整,因此全球化的技术转移也在进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9月11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下称“上技国际”)数字化平台在临港正式启动。谢吉华表示,作为一家年轻的机构,上海技术交易所是中国技术市场当中三所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之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的中国技术交易所三家一起共同承担了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的建设任务。

在统一大市场当中,上海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谢吉华进一步提到,“科技部交给上海的任务也是交给上技所的任务,就是要打造跨境技术贸易平台。在哪里呢?非常明确,就是在临港新片区,要在临港新片区打造一个具有跨境技术贸易的平台,来解决进一步对外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全球化战略。”

谢吉华指出,上技国际打造的跨境技术贸易平台,就是要服务于临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通过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和跨境结算三方面重点工作,把临港的先行先试政策应用于跨境技术贸易,实现跨境技术贸易便利化,并与临港新片区一起开展国际化创新探索,在临港创造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打造全球资本与创新战略枢纽。

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近日在临港正式启动。

离世界最近的临港:跨境技术贸易机遇何在?

上技国际为何选择落地临港?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谢吉华此前在一份建议中写道,当前,我国正面临全球投资放缓、国际贸易单边保护主义盛行、跨境服务贸易尚存在很大增长空间的形势下,上海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提出了“五个重要”任务——集聚人才国际创新协同重要基地、离岸在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为临港带来了重要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地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在此次论坛上也表示,临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压力测试将率先突破,临港不是临港的临港,是上海的临港、中国的临港、走向世界的临港。临港将为世界各地的朋友搭建服务贸易开放的舞台,尝试做新的探索。

澎湃新闻记者在今年7月举行的临港新片区2023年全球投资合作大会上也了解到,临港下一步更高水平的开放将聚焦于服务贸易。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此前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解释,首先从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趋势来说,“原来更多的是关注货物贸易以及相关的关税等边境的措施,从现在开始,全球层面其实更多的是转向了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那么在原来的货物贸易方面,我们关税水平在不断地降低,通关的便利化以及通关的成本都在不断降低,这块其实已经非常开放了。”

其补充道,“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实施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们的关税水平还会不断地降低。同时,中国提出了正式的申请,要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而CPTPP和DEPA其实更多的是关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下一步的方向。”

吴群峰进一步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解释,“我们货物贸易的量很大,但是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临港新片区目前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这是需要进一步重点去加强的领域。”临港新片区也率先选择了数字贸易、新兴金融、航运服务和技术贸易4个代表性的领域为重点,去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按照目标,至2025年,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非常快,所以要依托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这些先进制造业的业务优势,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把这些前沿产业和服务贸易联动起来。”

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未来将聚焦哪些重任?谢吉华表示,第一件事情是希望能够去建设跨境的技术贸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得到银行、资本以及一些海外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其补充道,除了在中国以外,他们还将在美国、英国、欧洲进行开拓,“上海技术交易所今年已经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明年上半年在新加坡的合作机构也会诞生。”

第二件事情是帮助小企业走出去。小企业怎么走出去,这个问题谁来帮助解决?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在临港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谢吉华表示,“总书记给上海提了’四个功能’,给临港提了‘五个重要’,‘五个重要’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上技国际就是要打造这样一个基础平台,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跳板,帮助企业壮起胆子走好国际化的每一步。”

第三件事情则是把国际上的一些小企业引进来。“全世界局势的变化,给国际上的一些小企业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在这个节点上,我们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将全球的‘隐形冠军’企业引到临港、引到中国?”

其进一步提及,这些小企业进入到中国,第一个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引入了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伙人,为跨境技术贸易的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专业保障,让国际小企业进入到中国都能放心、安心。”第二个问题是进来之后他们找谁?“我们跟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这些国际小企业项目进来之后能够对标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确保项目吸纳进来之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市场当中去。”

谢吉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以欧洲的很多小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原来恐怕没有那么大的欲望来中国,在原来的地方发展得不错,但俄乌战争给它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他表示,相较于跨国巨头,这些小企业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进入中国,“那这就是上技国际要做的事情,这些企业就做技术授权,我们开放市场、开放合作伙伴,我们还可以匹配资本,按国际规则来实现最大价值。”

“小学生”怎么走?需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

要做跨国技术交易平台,这件事目前刚刚起步。

谢吉华谈道,半年前,上海技术交易所在临港设立了国际交易中心,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去做过真正的跨境技术贸易。“坦白讲我们是一个‘小学生’,在探索跨境技术贸易发展的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很多的专业机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索。”

如上提到,跨境技术贸易联合研究院就是其中的智库角色。夏玮提到,该研究院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技国际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共同发起,各方将把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制度性开放、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想这应该也是现在临港新片区高度关注的内容,也是跨境技术贸易在制度创新里面要亟待突破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夏玮。

夏玮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和跨国企业内部的技术转移相比,“现在我们要做的可以说是真正的跨境技术交易,这个技术它要适时地从其他国家‘走进来’,或者我们的技术要‘走出去’,它的核心就是困难的。”她提到,就目前而言,尚未形成跨境技术交易的全链条闭环,“核心的堵点有不少,这其中包括金融的汇率结算问题,还包括跨境技术贸易整个的环境,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出口管制条例等等。”

夏玮坦言,在技术领域的交易方面,实际上当下处于一个受到诸多制约的大背景,“国际上这样的交易平台也没有完全搭建好。”

资本在其中也至关重要。上技国际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发布了中银-上技国际技术贸易跨境通服务方案。方案共有3项产品:一是在需求对接端,发挥上技国际全球化渠道优势,携手中行海内外分支机构、为有跨境技术交易需求的企业提供需求撮合服务。二是在融资服务端,为上海地区企业跨境技术交易,提供1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三是在交易结算端,为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供跨境资金便利化结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技国际、英飞尼迪资本、浩华资本、英飞全生投资、东科昌业也在此次论坛上共同签订基金成立意向书,拟成立临港国际技术转化基金,资金规模30亿。基金主要定位通过整合海内外技术资源和技术转移渠道,构建跨境技术贸易生态系统,推动海内外科技成果产业化,致力于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全球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战略枢纽。

上技国际还联合浩华资本还成立了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借助双方的服务优势,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

程立树表示,如今国际资本日益成为跨境技术贸易的重要推动者,成为各国企业提供资金来发展机会,助力起实现技术创新和使命的资产扩张。“国际资本的涌入不仅仅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加速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推动了技术贸易走向更高水平。”

全球的人才引进在这一生态中也不可或缺。此次论坛上,谢吉华还和国投人力董事长孟书豪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结成合作关系,将携手布局跨境技术贸易和人才交流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可以看到,跨境技术贸易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事业。”谢吉华表示。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