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爱玲”这个名字,后来她认真用了六十五年

2023-09-26 1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

《你记不得了吗,你回忆一下 》

毛尖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九三〇年不是一个堂皇的历史大年,也不是什么文学丰年。世界历史大事记里不过记着这么一笔:一九三〇年三月十四日,冥王星——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美国科学家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发现。但是一九三〇年让我感兴趣,因为那个年代的大事记里有着非凡的戏剧性,而同时的小事记里却秉有一种隆重感。这是一个有无限可能性,有无数条道路的年代。

这个年代是以一个小女孩的改名揭橥的。张煐,一九二〇年九月十九日出生于上海租界张公馆,一个显赫家族的末代子孙。十岁的时候,受西洋教育的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如同拐卖人口一般地把她送进了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母亲嫌“张煐”两字嗡嗡地不响亮,就从英文名字胡乱译了两个字给她当学名,从此,她叫张爱玲。后来她自己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她(张爱玲的母亲)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 “张爱玲”这个名字后来她认真用了六十五年,这个胡乱取的名字将来要出入所有的文学史,和“鲁迅”这个名字排在一起。这是历史或文学史中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但是这个名字的故事却包含了这个时代即将展开的一种文学态度:很多原来一等一的大事,比如,姓名,可能不再那么重要了。“胡乱”,或说,“举重若轻”,即将成为一种美学风尚,新感觉派们将用“不入流”的题材、“轻率”的口吻讲述生活,讲述自“五四”以降的“神圣岁月”。

这种风格既贯穿于国家大事,也弥漫在小说小道里。这种风格见之于《子夜》,就是吴荪甫的客厅里,“全体起立欢迎交际花徐曼丽”和“众生喧哗吴老太爷断气”同时上场;是“证券市场风云突变”,“罢工高潮一浪接一浪”和“干枯的白玫瑰飞出少奶奶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穿梭发展。而且重要的是,茅盾讲述艳事的语气和篇幅都是可观的,小说中华彩的章节都离不开交际花的出场,这些让茅盾落笔激动的尤物悄悄改变了他创作《子夜》的初衷。他原本的打算——“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现象”——沦为了小说的背景。这种思路发展到以后,就有了张爱玲的《传奇》,有了一个被轻描淡写的“香港沦陷”和一段倾国倾城的恋爱。“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故事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因果,他们的前辈人物,真实的或虚拟的,早在一九三〇年就登场了。

其实茅盾自己就是无数传奇的主人公。一九三〇年四月,茅盾与秦德君同船自日本返回上海。秦德君这年二十四岁,比茅盾小十岁,个儿修长,长相漂亮,性格坚强。他们是一九二八年七月同船赴日的,在船上,茅盾就对她发生了兴趣。说起来,他们的恋爱,倒是有点像《倾城之恋》的上半场戏:也是隔洋隔海的异地,也是善解人意的孤男和芳龄可可的寡女,还有,乱世里的港湾,京都的樱花堪比浅水湾的野火花,一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茅盾也向秦德君许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不过,秦德君没白流苏那么好运气,日本没沦陷,他们回到了上海,茅盾回到了有子有女的家,不久便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世事莽苍,这就是上海,不是续传奇的地方,但却经常是传奇登场的舞台,比如张恨水一九三〇年在上海的大红大紫。

《啼笑因缘》一九二九年开始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等到一九三〇年连载完毕,张恨水已经名满大江南北,成了传奇人物。《新闻报》是当时发行最多、面向全国的报纸。本来,连载一个长篇,不过聊备一格,不关印数的。但是《啼笑因缘》却带来了报纸的销量猛增,广告刊户,纷纷要求靠近小说的位置;不久,《啼笑因缘》成书出版,电影、弹词、话剧顺势跟进。电影摄制时,因“专有权”问题,明星电影公司和大华电影社还打起架来,后经律师章士钊调停,大华停拍,明星赔款十万。事实上,张恨水在北京期间就已经写出了“鸳蝴”经典《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等作品,但是,就像他的儿女在《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先生》里说的:“父亲为上海《新闻报》撰写了《啼笑因缘》,就被世人所知了。”上海是那个时代的名利场,她的声光化电,尽管带着所有半殖民地的复制特色,却还是毫不客气地把北京,把中国的其他地方,变成了“乡土中国”。要成名,就到上海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当我们说三十年代文学,几乎实际上就是指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发生的一些文学事实”。

一九三〇年,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出版,第一批“现代尤物”登场,该书的封面是三道炫目的强光,预示着一个强刺激的时代已经光临。同年,穆时英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其“浓重的流氓无产阶级意识”流露了虎虎生气,不过,一九三〇年的声色犬马不久令他“弃明投暗”,他恋上了狐步舞、爵士乐和电影。的确,“电影”可能是那个时代最难抵御的尤物了。鲁迅在一九三〇年也没漏看《侠盗雷森》,前后上映的美国电影比如《皇后私奔记》《天涯恨》《义士艳史》和《罗宫春色》等片他也偕广平兄观赏了。一九三〇年底,中国第一部蜡盘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开拍,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女主角红牡丹由胡蝶扮演。十二月三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式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孙瑜写的词。

《野草闲花》是一九三〇年阮玲玉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后主演的电影,那年她二十一岁,佳人如玉,岁月似梦,她的弯弯笑眼和湿湿眼神有着了迷一样的魅力,浸透着既人间又天堂的芬芳,感谢上帝,她还有花一样的五年和影迷在一起;感谢上帝,她不等岁月凋零就会清烟般飞逝,不留下一点点瑕疵。一九三〇年,她还另外主演了《自杀合同》和《故都春梦》;五月,《影戏杂志》举办“电影明星选举”,阮玲玉以六千一百七十九票当选第一名,胡蝶得三千七百八十四票。她在银幕上一言未发就为中国影坛培养了整整一代专业影迷。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她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九号的家中服安眠药自尽,整个上海歇斯底里了三天,上海招架不住第一代偶像巨星的陨落,殡仪馆场面失控,十万市民等着和心爱的女神告别,有人自杀,有人癫狂。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神话,上海把影星变成了神,而这些年轻的神则把那个年代变得眼神痴迷,心肠柔软。

心肠柔软,真的,包括刚刚成了左翼领袖的鲁迅。一九三〇年,鲁迅五十岁,海婴一岁。那年,刚做父亲的他手忙脚乱地给儿子洗澡,轻声轻气地哄儿子睡觉。海婴百日那天,鲁迅携妇带雏地去照相馆拍了两张相一张全家合影,一张海婴单独照,鲁迅代海婴题了字,分送了亲朋。一九三〇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五十岁生日,海婴周岁,全家又去照相馆拍了两张相:一张是鲁迅和海婴,照片上鲁迅亲笔题写了“海婴与鲁迅,一岁与五十”;一张是合影。细看当时的那几张照片,鲁迅的神情里有一种朴素的幸福,他双手紧紧抱着海婴,五十年了,他的生活从不曾像此刻那么充实,他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抱着生命中最单纯稚嫩的希望,那是一九三〇年。

也是一九三〇年,六月二十九日,胡适给长子祖望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的:“祖望:今天接到学校报告你的成绩,说你‘成绩欠佳’,要你在暑期学校补课。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你在学校里干的什么事?你这样的功课还不要补课吗?我那一天赶到学堂里来警告你,叫你用功做功课。你记得吗?你这样不用功,这样不肯听话,不必去外国丢我的脸了。今天请你拿这信和报告单去给倪先生看,叫他准你退出旅行团,退回已缴各费,即日搬回家来,七月二日再去进暑期学校补课。这不是我改变宗旨,只是你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我们。爸爸”。这是胡适家信中少有的严厉而匆急的书信,而当时,胡祖望才刚刚过了十一岁生日,他父亲胡适马上要过四十岁生日,责子语切,心肠却是柔软的。

点击图片可购买

上面写的,都是发生在一九三〇年的一些说大也小、说小也大的事情。它们镶嵌在历史大叙事的缝隙里,却构成了岁月的另外心跳。以后,就有了下面的这组蒙太奇——

1

茅盾《子夜》

这时候——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辆一九三〇年式的雪铁笼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向西转弯,一直沿北苏州路去了。

2

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一九三二年四月六日星期六下午,金业交易所里边挤满了红着眼珠子的人。标金的跌风,用一小时一百基罗米突的速度吹着,把那些人吹成野兽,吹去了理性,吹去了神经。

3

叶灵凤《流行性感冒》

流线式车身/V形水箱/浮力座子/水压灭震器/五挡变速机/她,像一辆一九三三型的新车么,在五月橙色的空气里,沥青的街道上,鳗一样的在人丛中滑动着。

4

夏衍《都会的一角》

一九三五年深秋,上海中区的中下层住宅区。舞女的住所,二楼厢房,正面是被浓色的窗帷遮得紧紧的窗子,从窗帷缝中射进一条阳光。……看天气已经是十一点左右的光景,舞女酣睡着。

5

张爱玲《五四遗事》

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

6

张爱玲《倾城之恋》

那天是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炮声响了。一炮一炮之间,冬晨的银雾渐渐散开,山巅、山洼子里,全岛上的居民都向海面上望去,说:“开仗了,开仗了。”谁都不能够相信,然而毕竟是开仗了。流苏孤身留在巴丙顿道,哪里知道什么。

你非写作不可的原因——为了抒发内心无法直接说出来的情感?还是迫切地希望通过写作的手段构建另外一种生活?无论是什么,你都必须开始拿起笔——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写下去——直到那些文字多到足以把你“压倒”,让你崩溃,让你再也写不下去却又不得不写的境地。

原标题:《“张爱玲”这个名字,后来她认真用了六十五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