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审判辅助工作怎么做?4类工具帮助你

2023-09-26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王芃芃 上海高院 收录于合集 #数字智慧仓 61个

随着上海法院“数字法院”建设的推进,

现代技术与司法办案进一步深度融合,

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做好审判辅助工作,

本文将分享几个实用“好帮手”。

作者简介

王芃芃

闵行区人民法院

商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工作记录

让送达工作全程留痕

人民法院送达工作的核心是“找被告”并让其“获知诉讼并应诉”,途径不限于通过公安系统常住人口信息库协查、走访居住地所在基层组织核实情况、工商信息查询app及法院内部系统检索等,而方式也从传统的线下走访调查拓展至线上协查、电子送达、微信联系等。

通过固定的工作记录模板,能快速、完整地把送达过程记录在案并存卷备查,保障缺席审判或相关送达程序的正当合法性。

随着上海法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传统的手写留痕记录已经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实现。

1.当你需要制作“工作记录”时,可以在审判办案系统内通过“工作记录”模块复用电子签名,直接在电子卷宗内生成。

第一步:在审判办案系统的“办理节点”中选择“工作记录”。

第二步:选择“新增工作记录”。

第三步:输入时间、记录人、内容,并选择“保存”或者“保存并签名”。

第四步:选择“保存并签名”后内容不可更改,自动生成在电子卷宗中,并可以根据内容自行更改文件名称。

2.当你需要进行录音通话时,可以通过“一案一群”功能及时将录音过程完整呈现。

第一步:打开上海法院APP,选择“我的案件”并进入该案。

第二步:点击“虚拟电话”,在案件审判管理系统中提前录入当事人的电话号码,并选择拨打电话的按钮即可与当事人通话。

第三步:系统自动将通话录音生成到电子卷宗内。

文档表格

让审查工作事半功倍

在庭审准备工作中,通过制作提纲细致审查请求权基础、明确审查工作步骤,能够更高效地厘清庭审发问方向,固定诉辩称意见、质证意见,进而准确查明事实、适用法律。

1.针对较为简单的案件,通过wps文档提前制作“问诊清单”。

例如:在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主张贷款虽为一方举债、但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故成立夫妻债务,要求两被告共同还本付息。

通过庭前对于请求权、抗辩权的基础规范要件整理,分析出该案争议焦点在于涉案借款是否符合《民法典》第1064条第二款的规范要件,并在开庭审理时集中围绕争点审理,提高庭审效率。

2.对于当事人人数众多、有多项诉讼请求、被告提起反诉或者双方证据材料繁琐等较为复杂的案件,可以通过excel表格罗列各方当事人意见,梳理案件争议焦点。

例如:在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主张质量存在问题进而提起反诉,双方对于合同的总金额以及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

通过下面对案件主要信息的梳理图,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案件事实进行审查。

案件导图

让法律关系清晰可视

对于时间轴长、事件多的案件,或者多种法律关系、多件法律事实糅杂的案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以及绘图功能,进一步梳理法律关系,提炼案件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点。

例如:在一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原告主张四被告承担共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对各被告侵权的构成要件未能明确,所陈述的四被告的侵权行为也含糊不清,甚至将多种法律关系合并在一起主张,因此绘制人物事件图以及列出时间轴(下列两图),可以明确案件的审查方向。

图一:人物关系图

图二:事件脉络图

通过上面的两张案件导图,能清晰地明确原告主张的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实质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救济路径,进而对当事人请求权基础是否明确作出初步判断和必要的诉讼指导。

法院指令

与新型庭审深度融合

传统庭审方式采取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的二分结构,庭审活动往往集中于举证、质证环节,事实调查过程冗长,调查与辩论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节,但当事人往往会在两个环节发表重合度高的意见,导致案件审理的集中度不高。

新型庭审方式源于现代庭审理论基本原理,主要以争点归纳、集中审理、心证开释、书状先行的运用为主要特征。新型庭审方式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合并进行,采取了诉辩合一的形式。

为切实用好新型庭审方式,依托电子送达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法院指令”贯穿诉讼活动,能有效地做好书状先行、证据交换以及心证公开工作。

1.书面指南,及时提供应诉指导

对于当事人频繁咨询的如何应诉、如何向法院递交材料等问题,上海法院曾经印发图文版的《当事人应诉指南》,技术部门也曾制作过当事人提交材料操作手册。这些诉讼指引都可以随诉状、举证通知书等材料一并电子送达给当事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应诉指导。

图为简略版当事人应诉指南(闵行区人民法院版)

2.书面指令,加强核心陈述指导

在诉辩双方进行了举证、质证,或者经庭前会议审查之后,对于应查明、固定的案件事实仍需要进一步补充核实的,为引导当事人在限定期限内及时、充分地进行补证或者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可以通过电子送达等方式,适时、适当地向当事人发出法院书面指令,让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更加高效。

例如:在一起电梯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经过庭前审查和交换书状意见,拟初步归纳双方争议焦点在于是否达到结算条件、付款条件、以及是否应当支付质保金。

而围绕该争议焦点的审理,还欠缺了部分法律事实的固定,因此向原、被告电子送达书面法院指令进一步查明事实,并限定意见反馈及证据提交的日期。

之后,双方依法院指令按时提交了回复意见、补充证据及相应质证意见,并通过线上开庭高效完成了审理活动。

图为法院指令(闵行区人民法院版)

3.心证公开,避免裁判突袭

诉讼指导最关键的一环在于指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充分发表意见,而书面的法院指令也能够在开庭审理之前或者之后适当向当事人开释争议焦点、公开心证,保障其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前提下,避免裁判的突袭,也有利于开展判后答疑工作。

例如: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法院在庭前会议后,认为双方的争议焦点实质在于被告的行为系个人行为还是属于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其法律后果又能否由公司承受,以及原、被告双方之间是否形成了借贷合意。

因此向当事人适当公开心证,促使当事人加强补证、发表意见。

结语

法官助理的审判辅助工作既包含了送达、诉讼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又包括了主持庭前会议、法律检索等围绕审判权开展的核心工作。辅助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法官能否集中精力高效行使司法判断权。

在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前提下,法官助理更要充分用好现有的数字法院建设成果,将送达、诉讼指导、案件梳理、新型庭审、心证公开、判后答疑等工作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实现对工作的赋能增效。

作者简介

王芃芃,法学硕士,撰写的论文《长三角地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获第十七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三等奖;参与撰写的案例《上海万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诉胡佳宁合同纠纷案——网络直播经纪合同的性质、效力及违约责任认定》获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优秀奖;撰写的司法统计分析《校外教育培训案例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和《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中两造利益失衡的反思与破解》分别获2021年度、2019年度上海法院优秀司法统计分析二等奖;撰写的司法建议获2019年度上海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书。

原标题:《审判辅助工作怎么做?4类工具帮助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