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雄烈士谱】“恨不抗日死”的抗日名将吉鸿昌

2023-09-26 19: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壮烈牺牲。由一名爱国的旧军人,到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让我们透过他的革命生涯、光辉事迹,学习他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格。

视频:吉鸿昌逝世87年(来源:CCTV国家记忆)

弃学从戎

吉鸿昌,河南扶沟人

189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3年,他弃学从戎

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

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人称“吉大胆”

历任营长、旅长、师长

1927年,吉鸿昌在任十九师师长后进驻潼关

这一时期

他支持共产党人在部队开展政治工作

并同刘伯坚等共产党人亲密往来

向他们请教革命道理

“对天放空枪”

1927年7月

蒋介石、冯玉祥徐州会议后

第二集团军内部清党“送客”

大批共产党人被“礼送”离队

而吉鸿昌的十九师不仅没有搞“送客”

还暗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

1930年9月

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

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但他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

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当时苏区有民谣唱道:

吉军一来到,红军喜得笑;

先丢机关枪,再扔盒子炮;

吉军来打仗,对天放空枪;

走时丢武器,送给共产党。

“出国考察”

1931年夏,因特务告发

吉鸿昌的潢川起义计划夭折

1931年8月

蒋介石解除吉鸿昌的兵权

强令他“出国考察”

实则是变相流放国外

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

吉鸿昌环游了欧美等十余国

但他心系祖国安危

沿途向各地侨胞积极宣传抗日

“我是中国人”

一次他要往国内邮寄衣物

美国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吉鸿昌非常气愤

跟着监视他的国民党特务却劝他:

“你若说日本人,便可受到礼遇。”

他怒斥道: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

我却认为当中国人无上光荣!”

他回到旅馆当即找来一块小木牌

写上5个字——“我是中国人”

下面还用英文作了翻译

以后每逢赴宴或出入于大庭广众之处

他都把这块木牌佩戴胸前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吉鸿昌从国外回到上海

他经过认真思考认识到:

“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能救中国”

他立即找到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

商谈抗日救国活动大计

1932年秋天

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实现了自身的彻底蜕变

首次收复失地

1932年10月

冯玉祥决心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

吉鸿昌毁家纾难

变卖家产六万元购买枪械

1933年3月下旬

按照党的指示

吉鸿昌急赴张家口

协助冯玉祥揭旗抗日

1933年5月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

吉鸿昌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

他率同盟军主力分3路北进

同盟军的武器装备很差

连一门大炮都没有

双方差距极为悬殊

但他却率军在一个月内

接连收复察北四县

包括被日军占领的塞外重镇多伦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也是日军第一次遭到沉重打击

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热情

震动了中外

英雄部队被“剿杀”

然而这支英雄部队却遭到了

国民党当局和侵华日军的联合“剿杀”

蒋介石诬陷同盟军破坏国策

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

吉鸿昌率部战斗至10月中旬

弹尽粮绝而失败

随后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5月

吉鸿昌参与组织了

“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他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这时他在天津法租界的家

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

他在楼上一角还设立了简易印刷所

印刷《民族战旗》

他宣传抗日,联络各方

并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毕生的最大光荣”

吉鸿昌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密切注意

蒋介石严令北平军分会

对吉鸿昌不惜一切手段逮捕暗杀

1934年11月9日晚

吉鸿昌被军统特务逮捕

在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的所谓军法会审中

他义正词严,变敌人的法庭为讲坛

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残内媚外的罪恶

庄严宣称:

“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

临刑前

他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

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4年11月24日

吉鸿昌英勇就义

年仅39岁

吉鸿昌像。新华社发

89年过去了

他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和为救国救民向死而生的献身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缅怀!致敬!

原标题:《【英雄烈士谱】“恨不抗日死”的抗日名将吉鸿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