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滨海论坛激发国际社会共识,为全球滨海保护提供工具箱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2023-09-27 17: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江苏 >
字号

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幕式的会场边,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还是忘不了2017年第一次来到条子泥观鸟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场景。后来在很多场合,除了常年佩戴的勺嘴鹬徽章,她还会多戴一枚盐城的徽章,上面是麋鹿和丹顶鹤的图案。

作为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她说,每一次来到盐城,就像回到家。

9月25日-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江苏盐城举行,“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的主题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与会中外嘉宾认为,论坛提供了一个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平台,将在促进滨海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务实——践行“两山”理论的盐城实践

作为盐城滨海湿地申遗的见证者,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回忆起盐城下决心将条子泥划为保护区的动人一幕。闭门会议的门刚打开,听到消息的俄罗斯专家激动得流下泪来,他们一辈子研究保护鸟类迁徙的梦想,因为数千公里外的盐城得以共同守护。当时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已经批准实施围垦计划,但面对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取与舍,盐城放弃围垦计划、实施整体保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类关于滨海地区的围垦古已有之,但如何靠,如何吃,在当下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诠释了中国生态保护的全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盐城,努力探索在高水平保护中推进高质量发展。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在能源、科技、产业的三重驱动之下,盐城努力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2022年,盐城GDP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增长4.6%,增幅在强手如林的江苏省名列第一。

盐城最美海岸  杨国美摄

研究可持续旅游的同济大学教授韩锋,并不认为生态保护要走向“无人区”的野生保护状态。他表示,生态保护应该避免国际上曾走过的弯路,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中少不了人与自然的交互与互动,滨海湿地的人海共生历经千年的历史也应该在未来的生态实践中完整展示。

“既怕保护不力被挑毛病,又怕发展慢了老乡们不满意。”全程参与申遗的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坦言,保护生态环境也好,治理污染也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更系统、更全面地保护,重塑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8月,“盐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项目”评审验收,对青山绿水“一键计价”,绿色发展的成果就体现在GEP中。核算结果显示,盐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资产和潜在服务价值呈逐年增长趋势。

当轻舟已过群山,在盐城,人与动物共栖共生、滨海湿地与发达的城市经济共存共荣的现实模样逐步显现,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展自然保护提供经验,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更将与世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共生之道”。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令人感动。”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说,更令他信服的是各个层级的实践,尤其是盐城案例。他认为,在生态环境的考虑方面应该以身作则,而不是说教,中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创新——提供全球滨海保护的工具箱

全球仅存的约600只勺嘴鹬是“鸟痴”尼古拉·克罗克福德心中的挂念,所以她必须来盐城,因为每年夏秋之交,都有近一半数量的勺嘴鹬如期抵达盐城东台条子泥。

勺嘴鹬

一只编号为“EJ”的勺嘴鹬已经连续五年出现,每年,这位“老朋友”都会离开俄罗斯楚科奇半岛飞往东南亚越冬,飞行距离长达八九千公里。体形仅手掌大小、体重三四十克,但有了条子泥作为“补给站”,勇敢的“EJ”选择了这条全球九大候鸟迁徙路线中“流量”最大的一条,即过境中国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

“EJ”即是遥感监测在勺嘴鹬保护中的一个案例。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认为,新科技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遥感能帮助发现鸟类迁徙的路线和集聚区、智能识别能够更准确地辨别珍稀物种数量。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雷光春教授同样认为,我们的研究方法将从小尺度走向全球尺度。在我们新技术研发成功之前,所有的专家认为小青脚鹬全球总数量可能不到600只,但我们在条子泥利用新技术监测到1158只。新技术将帮助我们实现全球的滨海湿地保护的协同。

“1158只?!”尼古拉·克罗克福德差点再次哭出来。

83岁的“老环保”斯坦利·约翰逊曾长期任职欧盟环境委员会,他也是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父亲。整个开幕式,他手中的笔就没停下来过。“激情的、感动的、突破的……”他用各种形容词来分享聆听主旨演讲的触动。他乐见中国在生态保护领域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身份转变,他认为这次论坛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全球的嘉宾来亲身体验和验证中国式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和实践。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斯坦利·约翰逊举着会议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英文版》说,“滨海论坛会议已经开始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包。”不仅如此,全球滨海论坛推出《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纲要》《全球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互花米草防治、盐沼湿地修复工具包》《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等论坛旗舰知识产品。

共享——共建开放、平等、对话的全球平台

“谁会不爱丹顶鹤呢?”国际鹤类基金会前副主席斯派克·米林顿说,我们保护这些迁徙水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日本,水鸟迁徙路线是国际性的,因此保护它们也是全球共同承担的责任。

丹顶鹤

“尽管刚刚起步,但论坛是全球滨海生态保护的里程碑。”斯派克·米林顿说,论坛不仅有生态保护的研究者,更有与滨海生态息息相关的人群,我们汇聚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一起来绘制一个共享的、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愿景。

34个国家,近千名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英国皇家鸟类协会、天合公益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湿地国际、剑桥大学、国际鹤类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加纳环境保护署等21家机构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合作伙伴。

本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发布了由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余家中外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认可的《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使命是调动、促进和推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力量,以科学和实证为基础,保护、养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协同履行国际承诺。

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章新胜说,这一倡议是一年多来,在中国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国相关公约秘书处深度参与,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经反复磋商形成的高度共识。

论坛开幕式上,年逾七旬的老人马连义,分享了他和另外5名老人(其中2人已离世)共同保护盐城大丰野鹿荡的动人故事。野鹿荡在他们的努力下,被称为长三角的暗夜星空保护地,长三角的“绿野仙踪”,80公顷的浅水湾,上万只大型鸟类栖息。“我的两个老伙伴都离开了世界,但野鹿荡还在,野鹿荡正年轻。”他向在场支持过野鹿荡的嘉宾致谢。“微型的理想国”的浪漫背后,创业艰难正是生态保护筚路蓝缕的缩影,唯有合力才能共生共融,人与自然如此,人与人亦如此。

麋鹿  孙华金摄

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说,保护生态是我们所有人的本能,但各行其是削弱了效果。全球滨海论坛的意义在于,把全球机构和顶尖的研究者、决策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几乎是所有人汇聚起来,以最大的诚意和共识发出人与自然共生的倡议,我们可以期待1+1大于2的全球滨海保护效应。

 

    责任编辑:王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