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华文明探源的江淮印记——专访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叶润清

2023-09-27 16: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理解了中华文明,才能读懂中国。

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坐标上,传统文化集体记忆串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安徽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历史遗迹中,考古发现成果迭出,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期节目,通过访谈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叶润清,带领网友从考古实证出发,一同展开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

记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之一,也是学界的热点话题,为什么要做中华文明探源这件事?

叶润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确立这样一个重大课题的目的,一要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二要搞清楚中华文明起源、形成、演进的基本路径,演化的基本脉络,揭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核心价值、突出特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贡献,等等。

章一:蚌埠双墩遗址

双墩陶塑彩绘人头像

记者:作为淮河流域的重要考古发现,双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揭开了7300年前淮河文化的神秘面纱,在出土的陶器底部发现630多个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呈现出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叶润清:这些刻画符号体现了当时双墩先民的一些生产生活的情况,同时这些刻画符号对汉字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里面有动物的、植物的,还有一些自然界的,包括几何形,已经具备了早期汉字书写的一些特点,包括表意的特征。

记者:双墩遗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一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叶润清:双墩遗址距今年代的上限是7300年左右,下限到68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到晚期偏早阶段,是淮河中游距今7000年前后,能够反映古代社会方方面面情况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了解这一阶段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对于我们构建安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河中游这一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这些刻画符号对于汉字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陶塑人面像,证实这个阶段人们思想非常活跃。人面像上面的彩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

双墩刻画符号

章二:含山凌家滩遗址

记者:什么是文明社会?文明社会出现的特征是什么?

叶润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人口大量增加、出现了城市。不仅出现了一般城市,而且出现了都邑性城市。

第二方面,出现了社会的分化,也就是从事不同门类的工作,比如有进行陶器生产的,有玉石器加工的,也就是社会出现多个阶层,进而出现了阶级的分化。

第三方面,出现了王权和国家。进入到早期国家就进入到文明社会。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人

记者:凌家滩和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这三者之间是独立的存在,还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叶润清:联系非常密切,先看凌家滩和红山,这两个文化几乎是同时期的,主体年代都是从距今约5600年到5300年阶段。

首先看文化内涵相像,都发现了祭坛、墓地,还有大型的公共建筑,上面可能存在类似于神庙宫殿的建筑。

第二,高度发达的玉器加工。玉器基本类型以及形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又相互影响和交流。这两个文化都比良渚要早,良渚的年代是距今约5300年到4300年,已经进入到古国文明、早期国家这个阶段。

凌家滩对于良渚的影响非常深刻,如玉器切割技术、凿孔技术、打磨技术,都能够体现凌家滩对良渚的影响。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凌家滩是良渚文化的源头,对良渚早期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凌家滩遗址航拍

记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曾评价凌家滩,如果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那么凌家滩完全有可能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圣地,把中国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300—500年。请问如何理解这段话?

叶润清:王巍先生认为凌家滩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文明社会的一些要素,凌家滩有内外两道环壕,整个有160万平方米范围。另外出现了祭坛、公共墓地、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上面可能存在类似于神庙或宫殿的建筑。

第二方面,凌家滩已有明确的社会分工,有不同阶层和阶级。第三方面,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能力,包括玉石器加工,早期城市的规划建设,环壕、祭坛、大型公共建筑,能够体现王权和早期国家这种行为。

章三:潜山薛家岗遗址

薛家岗遗址出土十三孔石刀

记者:薛家岗遗址先后进行6次发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其中十三孔石刀,不仅在国内首次发现,在世界考古发掘成果中也是珍稀孤品。可以说薛家岗遗址是一处内涵较丰富、保存较完好、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遗址,薛家岗遗址的发掘有何重要意义?

叶润清:通过薛家岗遗址的发掘,提出了薛家岗文化。安徽西南边,包括湖北的东部,江西的北部,这样很大的范围我们都称之为薛家岗文化发源地。

薛家岗文化最基本的价值意义,一个是高度发达的石器制作,特别是1孔到13孔的奇数系列的石刀。第二方面是陶器,比如陶球,这种陶球上面带穿孔的、带刻划的;还有陶器的一些基本的组合,如鼎、豆、壶、鬶、碗等。

薛家岗遗址揭示了当时的生业情况,包括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薛家岗遗址发现了多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年代距今约5500到4600年,以农业、畜牧业为基本经济模式。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也出土了一些玉器,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玉石器加工技术。另外能体现当时人们已经具有丰富的数学几何知识。

章四:蒙城尉迟寺遗址

记者: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时,参观了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刻写有“日、月、山”文字符号的大口陶尊。大口陶尊在当时的年代作何用途?文字符号有什么意义?

叶润清:当时主要是用于祭祀礼仪用具,另外又是儿童瓮棺葬的葬具,最主要的用途是祭祀礼仪。

尉迟寺出土的大口陶尊刻画符号示意图

记者:尉迟寺遗址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如何理解“第一村”这个说法?

叶润清:这里发现了非常完整格局的村落,外面是一道椭圆形、20多米宽的环壕,环壕里面的面积有5万平方米左右,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排房,14排18组,总共有 78间。大部分都是两间两间的组合,一家一户。另外还有四间和五间的组合。

环壕里面中心部位偏南部有一个13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构成了完整统一规划的,也是大汶口文化发现的一个规模特别大、格局非常完整的村落,所以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尉迟寺聚落复原示意图

记者:尉迟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叶润清:尉迟寺遗址年代距今4800年左右。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毫无疑问尉迟寺遗址已经进入中华早期文明阶段,属于大汶口古国。

大汶口文化距今的年代大约是6100到4500年,前后跨度一千多年,但是到了大汶口文化的晚期,几乎与良渚国家同期。

尉迟寺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一是发现了完整的聚落布局,第二是带有文字符号的大口尊,上面的文字符号,如果分开解读是日、月、山。但如果合在一起解读,古文字学家认为它就是“旦”字。另外还有一种,是火焰。变成一个什么字呢? “昊”字。大家知道有太昊 有少昊,东夷族的首领,这就是东夷族的族徽。它已经完全具备了文字的意义了。

终章:赓续文明

记者:前面提到的四处考古遗址,对于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这几处遗址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叶润清:刚才讲的四处遗址,双墩、尉迟寺两处遗址属于淮河流域。凌家滩遗址、薛家岗遗址属于安徽长江流域。

这四处遗址的整体意义,一个是关键时间节点,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的重要意义。二是具有关键区域意义,早期的文明实际上无一例外都是大河文明,所以淮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第三个重要意义,也是最具关键性、标志性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支撑。古代先民在科学、艺术、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重要成就,毫无疑问都是我们中华文明基本的要素,对于阐释中华文明的内涵、价值,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记者:安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处考古发现的遗址,还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江淮大地给后世呈现了哪些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叶润清:自古以来,安徽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沃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拥有大量考古发现,在构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方面,都能体现安徽的重要地位。

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阶段,除了以上讲的四处遗址以外,还有很多重要遗址发现。如8000年以前的,淮北的石山子遗址、渠沟遗址,宿州的小山口、古台寺遗址。比双墩遗址更晚一点的定远侯家寨遗址。再晚一点是距今4600年左右,被称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的垓下遗址。

禹会村遗址,是龙山文化早期的一个城址,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18万平方米,加上外城达到50多万平方米。

长江流域除了凌家滩和薛家岗之外,还有距今7000年左右的繁昌缪墩遗址,相当于马家浜文化阶段。包括郎溪磨盘山遗址、怀宁孙家城遗址、桐城魏庄遗址、安庆夫子城、张四墩遗址,还有新安江流域的歙县新州遗址等。

百万年人类史这一块,繁昌的人字洞遗址、“和县猿人”遗址、东至华龙洞古老型智人遗址等。

到了夏商周阶段,安徽有淮夷,就是皋陶建立的群舒方国,吴、越、楚还有钟离国、下蔡等。

秦汉以后,有西汉六安王陵,马鞍山地区的东吴。另外还有隋唐大运河遗址,寿州窑、萧窑、繁昌窑以及宣州窑。

记者:凝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找寻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中国?”“我们从哪里来?”,无论是凌家滩还是双墩遗址,他们都是珍贵历史遗产,下一步我们如何赓续历史,传承文化,保护好珍贵文化遗产?

叶润清:我们首先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中华文明研究,包括考古工作、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这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根本的遵循。

要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发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结合安徽实际,对安徽历史文化遗产,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方面重点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梳理。

安徽除了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外,还承担“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

我们要结合这些课题研究,结合凌家滩、双墩、禹会村、寿春城、明中都、繁昌窑六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文物活起来。这样才能把我们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揭示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中华文明探源的江淮印记——专访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叶润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