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边主义解锁可持续发展:亚投行第八次年会印象

2023-10-02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3年9月25日至2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八届理事会会议在埃及红海沙漠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年会是亚投行在三年疫情后的首次线下年会,会议主题设定为“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增长”。当今世界多重危机叠加,高通胀、高利率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本届年会不仅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还关注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显著的跨境属性,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应对,而多边主义是团结合作的最佳制度保障和实现形式。

理事会年会是亚投行与世界对话的主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亚投行的重要机会。作为中国发起创办并成功引领的国际组织,亚投行从来都处于全球治理的聚光灯下,来自西方的关注和质疑从未缺位。据了解,本次年会报名参会人数达到3000多人(线下、线上约各占一半)。笔者借着年会契机第一次来到非洲,全程参与这次年会,愿意与国内读者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关于多边主义。多边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合作,制度落实是非歧视待遇。众所周知,2015年以来多边合作处于低谷期,可以说是礼崩乐坏。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奉行“小院高墙”和主要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也被称为“伪”多边主义。中国旗帜鲜明地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大旗,旨在破局多边合作困境,推动多边合作回归初心。中国式多边主义不仅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商”元素,也体现为适应时代、面向未来的高标准。把这两大法宝恰当融合,是中国式多边主义制胜的关键。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开幕式演讲时,把多边主义比作国际合作的旋律,而此次年会是通向美好未来的一次合唱。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专题论坛讨论时,直截了当批评美国“小院高墙”政策破坏多边合作氛围。亚投行植根于布雷顿森林机构体系,其基因是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一员;同时面向21世纪,培育“精干、廉洁、绿色”的机构文化。亚投行解决了布雷顿森林机构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例如美国霸权、决策迟缓、机构臃肿,展现了亚投行存在的独特价值。

二、亚投行坚持“共商”决策,避免美式霸权的负面影响。亚投行副行长陆书泽(Ludger Schuknecht)在分论坛讨论时讲到,中国持有亚投行股权的30%多,西方国家持有的股权超过25%,另外30%多由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持有。这是亚投行决策的“三三制”,以此实现109个成员话语权的有效平衡。根据《亚投行协定》,如果美国、日本加入亚投行,将维持“三三制”结构,而不会改变这一结构。“共商”回答了“依靠谁”(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的问题,也能够有效解决“为了谁”(发展导向)的问题。

会场上有人提出协商一致决策的效率问题。众所周知,世贸组织(WTO)由于协商一致决策,多年来成果寥寥。亚投行如何避免类似的命运?协商决策出现问题,关键不在于决策机制本身,而在于主要大国因缺乏合作的政治意愿而出现领导力真空。解决此问题,不要寄希望于决策机制改革,因为任何决策机制——包括“资本多数决”或“人头多数决”,都无法解决地缘政治问题。亚投行之所以在“共商”同时还能高效决策,除了因为非常驻董事会下放部分项目决策权给管理层、减少政治干预,还有其他非常实际的因素——例如银行尚年轻;主要股东对“共商”原则的信守;创始行长个人的素质和声望。这些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将如何变化,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三、亚投行坚持高标准治理,并赋予高标准新的内涵。亚投行《环境社会框架》是其坚持高标准的代表性法律文件;与其他机构相比,这一文件把气候融资置于突出位置,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方案极富创造性。金行长在演讲中提及的Bayfront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亚投行合资成立Bayfront公司平台,买入商业银行贷出的、符合ESG标准的基础设施贷款并将其证券化,实现银行风险转移或分散,以此激励商业银行参与基础设施投资。除了项目投资,亚投行还在融资端引导资本市场发展,例如今年5月发行亚洲首支气候适应性债券(Climate Adaptation Bond),引领气候融资新趋势。亚投行设定的气候融资占比50%的目标提前实现,2022年甚至达到56%。本届年会还发布《气候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亚投行在此领域的领导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高标准,将不可避免地“侵蚀”主权。国际发展法权威学者Daniel Bradlow教授在专题论坛上论述了国际金融组织章程规定的“禁止干预成员内政”条款。在布雷顿森林机构早期,环境、社会和治理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属于成员国内政。而今这些问题早已溢出主权范畴,形成一系列国际标准和良好实践,为各国共同遵循。金行长在开幕演讲时说,私人资本并非不愿意承担 “风险”(risks);它们不愿意面对的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可见发展中国家应致力于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和国际化。一些嘉宾建议,亚投行不仅参与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融资,也应参与其治理融资。

四、私人资本和私营领域投资。多边开发银行的认缴资本来自其成员的政府预算。这些银行在投资项目时,几乎从不动用这笔资金;它们在资本市场发债募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在投资端,多边开发银行的投资对象以借款国政府为主,但在投资私营领域时极为谨慎。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维护其良好的信用评级(通常是3A);而好的信用评级有助于这些机构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有能力以较低利率投资可持续发展。亚投行兼具公共和私营领域投资资格,且计划不晚于2030年实现私营领域投资占比达到50%。

多边开发银行加大私营领域投资,将减轻借款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当前世界经济呈现高通胀、高利率的特点,国际借贷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和偿债压力。在本届年会上,埃及总统塞西及其财长马伊特反复呼吁多边开发银行承担应有责任,加大私营领域投资。站在多边开发银行立场上,加大私营领域投资不应以牺牲3A信用评级为代价;如何在维持自身信用评级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轻债务负担,成为这些银行面临的两难选择。G20讨论多边开发银行资本充足框架(CAF),是朝着这个方向的一项重要努力。在CAF框架下,亚投行于今年6月宣布为世界银行主权贷款项目提供10亿美元担保,在维护其信用评级前提下扩大投资覆盖范围至低收入国家,被称为聪明的、富有新意的机构间合作项目。

五、埃及与亚投行关系。埃及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域外成员,也是第一个承办亚投行年会的非洲成员。埃及的定位是连接非洲、亚洲和欧洲的枢纽,具备区域互联互通的天然地理优势,由此成为亚投行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已有5个项目共13亿美元资金落地埃及。其中,阿斯旺附近的光伏电站项目助力埃及实现绿色转型。在年会现场,埃及两家媒体邀请我接受采访,在谈到埃及与亚投行关系时,我表示希望更多的亚投行项目落地埃及,助力埃及基建和能源发展。埃及具有巨大的太阳能潜力,应当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巨型“充电宝”。我在与埃及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董事交流时,得知他们有电力出口欧洲的规划,即在地中海底铺设电缆,把埃及电力输往希腊进而进入欧洲市场。

埃及与欧洲的密切联系,在沙姆沙伊赫博物馆的展品可进一步印证。古代罗马人、雅典人最早来到埃及经商,把公共浴室带入埃及人的生活圈,并成为当地上层社交的重要方式。这次参会行程紧张,没有时间在开罗停留,但是沙姆沙伊赫博物馆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遗憾。这家博物馆展出大量的古埃及精美石雕,以及王室公主、宠物猴、鳄鱼的木乃伊,还有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面具雕像及陪葬品。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博物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在极久远以前华夏文明的影响力已经辐射非洲地区,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开始成形。中非交流源远流长,“一带一路”根基厚重,今人当更胜古人。

六、埃及印象。借着这次年会,我与埃及当地人尽可能多地交流,观察埃及的发展和民生状况。坦率地说,埃及社会治理水平有限。在开罗机场二号航站楼转机安检时,我感到自己置身于学生时代的长途汽车站。沙姆沙伊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但年会现场的服务水平,包括安检、志愿服务、餐饮卫浴等标识时常让人感到困惑。种种迹象展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成长空间。美元、欧元和埃及镑在埃及通用,但当地人更愿意持有外币而不是埃及镑,因为埃及镑持续贬值、购买力下降。酒店司机Mustafa告诉我,他每月固定工资折合30美元,加上客人给的小费、带客人到商店购物拿的回扣,上个月一共挣了150美元。Mustafa家在开罗,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我问他平时和家里视频吗?他回答说,太太用的是诺基亚傻瓜手机,只能拨打电话,没法视频。在开罗机场排队时还认识了一位当地医生,同样反映埃及民生艰难,即使受过很好教育的医生收入也很低,很多人被迫出国执业,他则通过兼职维持生计。

塞西总统执政近十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就显著,用当地人的话说,“到处都在搞建设”。塞西总统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像推土机一样推动新行政首都建设,建成新苏伊士运河,这些都是大手笔。埃及人民对中国人特别友好。我相信,中国的今天就是埃及的明天。中国也正在以“我曾经是你”的理解与同情,引领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顾宾,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文写于2023年9月27日至28日年会结束后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