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两百个杭州人拍照

2023-10-04 0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 小 鱼

题图 | 肖 全

2012年,摄影师肖全为联合国公益项目“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拍摄了200多位来自中国各地的普通百姓,听他们讲述自己对20年后的生活的憧憬。此后,这位在20世纪90年代以拍摄文艺界精英人物著称并出版《我们这一代》的摄影师,决定将镜头定格于普通人,并命名为“时代的肖像”。

肖全在不同城市展开“时代的肖像”拍摄。2017年夏天,他来到杭州,在唐云艺术馆搭起一座“时代照相馆”。2017年8月17日至8月29日,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6点,他在这个只存在13天的照相馆,为200个杭州人拍了肖像照。

在肖全的镜头中,有牙牙学语的小朋友、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跳钢管舞的妈妈、公交车司机、被抑郁症困扰的女孩,还有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书法家王冬龄、考古人刘斌……他们长相不同,动作千姿,表情百态,却个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肖全觉得杭州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西湖、保俶塔、雷峰塔、苏堤……当然,更显性的还是那些可爱、生动的人。

以下是肖全的自述,他和我们分享了杭州和杭州人的故事。

《肖全·100种杭州》的缘起

我和杭州很有缘分,我拍肖像的起点,就在杭州。

1983年,拿着老爸给我买的照相机,我开启了摄影师生涯。当年春天,我在位于玉皇山路的杭州海军疗养院疗养,有一次,在路边看见四个小女孩——八九岁这么大,正在小河沟里用破碎的碗捉蝌蚪。我给她们拍照,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她们也写了名字和联系方式给我。

回到北京以后,我把照片寄给她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她们也联名给我写信,“给叔叔汇报学习、考试的情况”。但后来时间长了,通信断了。

2016年年底,我来杭州办个人摄影作品展,想起这四个女孩,希望找到她们。我每天通过《钱江晚报》发消息,整个城市好像在看连续剧一样,后来,一个接一个,当年的这些女孩还真的都找到了。

△1983 年在玉皇山路附近拍摄的四个小女孩。

其实这四个女孩已经没有一起玩了,还有一个嫁到了宁波。这次她们聚齐,在我当年给她们拍的大照片前面,我们拍了一张合影,非常有趣。

2017年,我再次来到杭州,拍“时代的肖像”。这些照片后来收入《肖全·100种杭州》里。

杭州作家李杭育给我这本书写了序——说到李杭育,1990年我拍《我们这一代》时,作家何立伟给我写了推荐信,说李杭育这个人很有意思,会写作,也会画画,我应该去拍他。但我当年没拍上他,2017年终于补上了。

△作家李杭育。

李杭育的序言写得很有意思,比如他注意到很多人(尤其是男人)没有笑容,甚至没有表情,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时代照相馆”就在西湖边上,西朝雷峰夕照,对面就是浙江美术馆。我们的摄影设备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那里还有全世界唯一的西湖。

“你这张照片把我一生全部概括了”

来的人很多,有些人是自己报名的,有些人甚至没报名就直接来了。有一个老太太,她看到报纸上登了我拍照片的事。知道要先投递资料报名,老太太说:“我才不管呢,我就要去找肖全拍照片。”她自己找了过来,我也就拍了她。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老太太,她叫骆秋芬,是一名戏曲服装设计师,她的作品被杭州美术工艺博物馆收藏。我本来想让她从家里带一点服装道具过来,骆老太太霸气地摆摆手说:“拍我就好!我很会摆姿势的!”

果然,一开始拍摄,骆老太太就起劲地摆起了戏曲里的姿态。觉得不够“靓”,她还戴上了墨镜,在场的人都被逗乐了。后来,我们给她放了首《新贵妃醉酒》,骆老太太跟着乐曲越拍越起劲,乐得哈哈大笑。

△戏曲服装设计师骆秋芬。

十几天的拍摄过程中,我遇见了很多有趣的老人。一个老太太给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照片——也是貌美如花的小姑娘,我还表示了遗憾:“要是我40年前来拍就好了,可美的嘞。”一个退休的阿姨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人民服务”,得了很多奖,有很多证书。她把一摞证书抱过来,大概有30厘米那么厚,告诉我:“你这张照片把我一生全部概括了。”

还有几姊妹,她们的妈妈90岁了,一家人在我的摄影棚里,拍了一张可能是最后的全家福。有一天,两个老头儿跑来摄影棚,一个说“我是孙权的后代”,另一个说“我是钱王的后代”。我给他们拍了照,就是《肖全·100种杭州》封底用的那张。

姓钱的老爷子名叫“钱希尧”,他的老宅位于孩儿巷98号,那里曾是陆游居住的地方。听说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这宅子里写的。1998年,老宅差点被拆迁,老爷子写了60多份呼吁信,终于把这里保护下来。如今,孩儿巷98号被改建成了陆游纪念馆。

△钱希尧和孙宝康,他们一个是钱王的后代,一个是孙权的后代。

杭州人的能量很大

除了老人,我也记录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有阿里巴巴的员工、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淘宝主播,还有快递员。

我遇到快递员熊璋的时候,他正在工作,身上背着沉重的背包,短袖袖口插着笔,松垮的长裤上挂了很多袋子。我说要给他拍张照,他一边答应着,一边背上背包,把胶带卷套在手腕上,说道:“我还有下一家没送呢,得抓紧一点。”我赶紧拍下他的照片。

还有一个拍摄对象很有意思。她是一名护士,拍照那天,她刚上完夜班,没控制住情绪,当场哭了。这已经是她在医院上班的第九个年头了,年轻人关于工作的压力和释放,以及她的朝气、精神头,在这张照片里都呈现出来了。

虽然照相馆只存在了十几天,但我见证了很多故事。

有一个女孩儿,她是警察,当时正怀着身孕。她妈妈陪她来拍照,还带来一双特别小的工艺品鞋子。拍照的时候,女孩说:“我已经好久没有和妈妈拍过合影了。”我把母女俩拉到背景布下,妈妈摸着女儿的肚子,女儿捧着妈妈的脸,双双泪流满面,那个场面特别感人。

后来,我在杭州做了展览,从这些照片中精选了一部分展出。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这儿的摄影展,从来没有过这么多观众。很多我拍过的人来到展览现场,包括那个女警。照片展出的时候,娃娃已经生下来了,女警抱着娃娃,来看自己、母亲以及还在肚子里的孩子的照片。

《肖全·100种杭州》的封面选了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一对双胞胎女孩。这家人是在云南丽江旅游时跟我相遇的。我跟双胞胎女孩的妈妈讲:如果我拍杭州,你一定要把她们带来。我看到照片里她们坚定的眼神,就决定让她们登上封面。

还有一个叫黄卓尔的小女孩,被拍时11岁。她特别有能量,眼睛里充满了自信,渴望胜利。我很爱这个孩子。

△黄卓尔。

杭州人给我的感觉,也是能量很大的,人们的眼神里都是努力和自信。这就是我对杭州这座城市的印象:生机勃勃。

原标题:为两百个杭州人拍照

本文首发新周刊644期《最忆是杭州》

原标题:《为两百个杭州人拍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