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南地北游客打卡!来看这个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战旗村

2023-10-05 1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战旗村考察。他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嘱托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总书记就是在那边精彩战旗买的布鞋,在我们村广场那儿讲的话。”每当游客问起发生在战旗村的故事,开电瓶观光车的易奉群分外骄傲,心里嘀咕着“你咋个才问,我早就想说了”,嘴上立刻滔滔不绝,把耳熟能详的故事用第一视角声情并茂地再演绎一次。

走进战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八个大字,它告诉每一位游客,战旗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始终永立潮头。五年多来,战旗村牢记嘱托,实现了集体经济增值、农业增产、村民增收,一幅生动的幸福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开。

*农民富

开民宿搞餐饮 村民收入节节高

国庆假期,55岁的杨开玉一大早就起来忙碌,孙儿突然打来视频电话,她高兴地隔着屏幕跟孙儿亲昵。“出不去的嘛,民宿生意那么好,我要留下来做活路。”杨开玉笑着给记者“抱怨”她幸福的烦恼。“我们周末和节假日基本上都要订满。这儿国庆生意更好,不提前订根本没有房。”杨开玉告诉记者,她家一共是九间房,早在一个月前,一个云南的客人就直接预订了四间房,几家人一起来玩。之后陆陆续续都有订单,基本处于满客状态。

记者注意到,杨开玉的民宿很有心思,每间房都取了文艺的名字,月照泉塘、风洞烟霞、锦绣江山……这些都是儿子想的,这家民宿倾注了他们一家的心血,也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生活。“2019年,村上打造了这个壹里老街,我们老房子本来就在这个地方,位置好,全家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开个民宿。”杨开玉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便到处学习网红民宿的装修风格和管理方式,给自己的房间、院子拍了美照发到网上,营销效果还不错,经常有人对照着手机上的照片地址找来。

和杨开玉一样,她的邻居们也纷纷开起了民宿餐饮,各有各的特色和风格。“我们是重庆的,在成都有亲戚,中秋国庆约到聚一下。战旗村是总书记来过的地方,我们都想来看一下。”几位住店游客正要出门,他们告诉记者,民宿房间干净设施好,老板态度热情服务很周到,住着很舒服。

“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回忆起总书记来战旗村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些年战旗村牢记嘱托,日子越来越红火。乘着战旗村乡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的东风,很多村民都把目光投向了旅游。自在小院、兰韵民宿、简也……这些年战旗村新增了11家民宿、14家餐饮、50个特色商品经营服务。每一个数字背后,不仅代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更意味着家门前的就业、农民的增收。2022年,战旗村集体收入达到6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万元。

*农村美

每个角度都“出片”

给你很多来战旗的理由

“郫县豆瓣博物馆,王姐,我们去那儿拍一张嘛!”在乡村十八坊商业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漫步,天南地北的口音交错。几位“资深美女”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旗袍到处打卡。“好漂亮哦,房子好看,成片的豆瓣坛子、酱油坛子都很有特色。我们几个拍出来就是豆瓣西施。”阿姨们给记者开起了玩笑。

在战旗村里,总能找到“出片”的角度,一步一景,取景框里全部都是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各种想象,就连当初的村民集中居住区也变成了景区的一部分。主干道由村里统一硬化、修整,一栋栋小别墅拔地而起、外观统一,但仔细看又有所区别。村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房前屋后自由发挥,搞“微菜园”“微种植”,所以游客们才看到了三角梅、月季点缀的房屋,绣球花堆满的庭院。

国庆假期,战旗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游玩。记者注意到,在初心馆门口有个“大部队”正在集结,他们说着各地的方言,有说有笑。“我老公他们开同学会,我们这边都是家属,跟到来耍,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我是从武汉过来的。”武女士告诉记者,难得放假都有时间,就约到一起聚一下。战旗村名气大,环境也好,他们很满意,玩得很开心。“你看车牌号嘛,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的都有,现在还早了点,等下中午周边短途游的就来了,闹热得很。”高德敏告诉记者。

在战旗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乡亲们说,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还要继续振兴乡村。近年来,战旗村相继建成了乡村十八坊特色商业街、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壹里老街、台丽庄园、露营基地等新产业地标、新文旅场景。这些场景让游客们有了更多消费选择,也让村民们有了致富的新思路。

*农业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

带动研学旅游等第三产业

金色的稻穗沉甸甸,一望无垠满是丰收的喜悦。在战旗村村口,1000多亩稻田成片相连,这里是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也是战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片区。正值丰收季,不少自媒体前来拍摄,也不时有市民游客来打卡。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旗村被柏木河、柏条河两河环抱,素有“上风上水、生态宝地”的美誉。去年,战旗村内有约1200亩水稻种植面积,亩均产量为500至600公斤谷子。产出来的稻米先满足本地村民需要,再销往成都乃至全国其它地区,供不应求。

“战旗村以农业为基础,近两年我们的粮田面积不断增加,只是今年就增加了300多亩。”高德敏介绍,战旗村以腾退低效果木等方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再通过小田变大田、疏通沟渠、完善道路等方式打造高标准农田。同时,联合周边的横山村、火花村打造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农业园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其中,战旗村就有超1500亩。这些整理出来的高标准农田,采用粮油菜轮作的方式,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和蔬菜。

现在

战旗村村口的1000亩高标准农田

不仅能满足粮油生产功能

还成为天府农耕文化的实体载体

战旗村观光农业的主要点位

带动了研学、旅游等

第三产业发展

End

原标题:《天南地北游客打卡!来看这个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战旗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