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触景生情,酒醉中他创作了这首古今绝唱的《水调歌头》

2023-10-08 11: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对苏轼来说,无论自己到密州之前还是之后,最渴望的事情就是与弟弟苏辙相见。不料屈指一算,自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任杭州途中和弟弟苏辙七月团聚陈州,再至九月于颍州分别之后,已整整五年未见。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彼此虽诗书不断,终究比不得面叙手足之情。今苏轼自己已两鬓爬霜,却不知弟弟苏辙已变何样,思念日甚。

终于,中秋日到来,“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夜,苏轼与访客饮于超然台上。客人究竟是谁以及当夜究竟有几个客人,未见载录,只知他们对饮间有二事聊到了嘉祐四年(1059)进士、知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宗翰(字周翰)。一事是孔宗翰正乞任密州知州;另一事是孔宗翰在十七年前的中秋夜因公务留宿东武官舍,当时还有两个分别叫陈宗古和任建中的人相陪,后当其听闻陈宗古和任建中去世的恶讯后感伤不已,遂写下了“屈指从来十七年,交亲零落一潸然。婵娟再见中秋月,依旧清辉照客眠”(《题壁》)一诗。

听到客人将孔宗翰《题壁》诗吟诵之后,苏轼也不禁想起人生的种种生离死别,更想起了同在月下却不能节日相见的弟弟。从常理看,中秋乃团圆之日,客人谈生论死,不免有煞风景,但客人又能随意谈及,也可见其对苏轼的了解已到非凡程度。苏轼闻孔诗后诗兴骤起,写下了《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以待孔宗翰“他日一笑”。这个“他日”自是指后者接替自己任密州知州之时了。随后,见圆月升空,清辉遍布,苏轼与客人饮性更浓,到酣处时苏轼于台上起舞歌吟,这一饮竟至东方发白。苏轼大醉间,又念苏辙,更加情难自抑,遂泼墨走笔,写下了令后人赞不绝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最无情的底牌和人最由衷的期待在这阕词中水乳交融。所谓“人生最无情的底牌”,就是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真相揭示;所谓“人最由衷的期待”,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是否实现。古往今来,没有哪首(阕)名垂千古的作品不是将个人的情感抒发深化为对全部人生的呈现,也没有哪个文人不渴望做到这一点,在做到与未做到之间横亘的就是自己是否糅合了对生活的全部领悟,是否展现了人生最深处的不变存在,是否理解和进入了宇宙间的某个永恒真理。这阕词即便出自苏轼,仍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品,在创作者那里唯有抵达心同天地的神秘时刻才能在瞬间进入瓜熟蒂落的境地。

对苏轼来说,所谓“神秘时刻”就是将自己活到今天的全部人生——所有的悲喜、迷茫、得到、失去,所有的坚持、探索、理解、追寻,所有的情感、渴望、领悟、起伏等万般感受,进行了无穷融合后才结晶出万川归海的喷薄瞬间,甚至极少大醉的苏轼也终于在一次人生的大醉中恍惚间推开了创作的终极之门,才写出了这阕终极之作。有了这阕词,就注定了苏轼的青史不朽,也注定了他的万古垂名。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对这阕词无人不赞——南宋胡仔的评价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明代杨慎直接称其为“古今绝唱”,清代沈雄和陈世焜分别以“万古一清风也”和“谪仙而后,定以髯苏为巨擘矣”冠之,近代王国维则干脆称此词“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南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特地记载了一则逸闻,说苏轼填该词八年后的元丰七年(1084),某日宋神宗问内侍如今最为人传诵的词是哪阕时,内侍便将苏轼这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抄录呈上。宋神宗读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感慨地说了句“苏轼终是爱君”,遂下诏将贬谪黄州四年多的苏轼调任汝州。不论这则逸闻的真假与否,都说明这阕词的影响堪称“无词可出其右”。无论苏轼将来还会写出何种百世流芳之作,就表现人生的题材而言,这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已达极致,千载至今,无人能再超越。

作者:远人 | 定价:68.00
ISBN:9787523100899

本书是一部大文豪苏东坡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详尽书写苏东坡从出仕到逝世的仕宦历程,深刻分析其积极处理政事、豁达面对人生的根源,重点勾勒其间的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侧面展现北宋中期的官场政治和社会风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