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年十人·潮起海上|从两港大道开始,他见证临港“离世界更近”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2023-10-11 06: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行至十年的中国自贸区来说亦是如此。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揭牌。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一片热土之上深耕“试验田”。

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十年来,中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轻舟已过,未来可期。澎湃新闻 “十年十人·潮起海上”系列报道正在推出,本篇关注参与临港新片区多阶段建设、贡献20年宝贵青春的葛纪元。 

人物简介

葛纪元,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支部书记、执行董事。2004年起参与临港建设,曾任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前期部经理、建设部经理,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临港地区优秀建设者、2020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赛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

周寰 海报设计

距市区很远,离世界很近。

2003年11月30日,临港新城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面向未来的新城开发建设拉开序幕。2019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

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年间孕育的一块重要“试验田”,临港新片区这一高地在四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正成为年轻人的城、创业者的家。

早在2004年,29岁的葛纪元踏上临港这片热土,投身新城建设。年华逝去,如今已是临港投控集团副总工程师的葛纪元说,自己生命中、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20年,其实是留在临港了。

两港大道的今与昔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条件的便利,几乎是区域发展腾飞的先决条件。

二十年前,临港尚可称得上是人迹罕至,如今则已在道路板块上建立起同上海市主要干网的联系。S2、S3、临港大道、两港大道,成为临港新片区辐射周边的四大通道。

2004年3月,临港新城建设伊始,葛纪元揣着一腔抱负进入2月份刚刚成立的临港城投公司。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建设两港大道,这也是彼时临港新城的首个重大市政工程项目。作为公司建设部的一员,葛纪元分管了其中一段道路的建设。

葛纪元 受访者供图

当时的临港没有高速,葛纪元每日驾车往返市区和临港,单程需要超过一个半小时。他回忆说,当时大家平均每辆车一年的行驶公里数在5万公里以上。此外,现场的管理条件同样十分欠缺。即使开着四驱的吉普越野车到现场踏勘,也常常会发生轮胎陷入地面的窘况。办公场所也都只能围绕车辆展开,车内就是会议室,引擎盖上看图纸。

两港大道在2004年的建设为地面道路建设,一期工程全长14.3公里,当年的第二季度正式开工,次年10月10日正式建成通车。开天辟地的项目通车,标志着临港第一条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也在企业内部留下了所谓的“双十文化”。

把时间拨到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后,两港大道再次成为这一阶段临港首个上海市重大工程的主角。

2019年12月20日,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开工。2021年7月3日,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主线正式通车,全长25.9千米,车速可提升至80km/h。由于设计复杂度高、智能化程度高、预制装配率高、生态景观效果好,这一工程也成为了临港地区首个拿到鲁班奖的市政项目。

葛纪元表示,两港大道是整个临港新片区主要的对外辐射通道。从道路建设本身来说,两港大道极具战略意义。它不仅仅串联起新片区内部组团之间的交通,还向北连接浦东国际机场这一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继续向西延伸,还将连通奉贤区的四团枢纽。而交通便利的同时,2004年建设的两港大道也是管线走廊,通过两港大道实现管线配套,充分支撑了周边地块的开发。

不论是对临港新城、临港新片区,还是葛纪元个人在临港的发展,两港大道都具有非凡的起点意义。或许这项工程并非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标准最高,但是葛纪元认为它是一件“开山之作”,具有引领意义。

在两港大道之后,临港有了第一栋5A甲级写字楼、第一个配套房项目、第一个限价房项目,从聚人气、招商引资,到产生造血机能,再到新片区设立,成为“高精尖”的代名词。

上海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大冶河桥附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龙门架。视觉中国 图

从“夜里看不见灯”到宜居、宜业、宜游

牵引着葛纪元来到临港的,是参与整座城市建设所能获得的超量级的喜悦和兴奋。如今二十年转瞬即逝,临港已然地覆天翻。

“在过去的临港,车可以随便停,甚至把车横停在三个车位上也可以,因为当时几乎没有车!但是现在车已经停不下了,特别是节假日,人员非常密集。”谈及临港的今昔对比,葛纪元感触颇深。除了停车之外,原来茫茫一片的临港如今已楼宇林立。而写字楼也从过去的空空荡荡,到现在好位置一房难求。

那个“夜里看不见灯、看不见人”的临港繁华了,葛纪元形容这20年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没有明显的拐点。2019年新片区的设立,意味着一个新的阶段。如同两港大道在这个节点上进行“快速化”改造一般,临港地区的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发展的斜率更大,此前积累的势能也进一步加速累积,引发质变。

上汽、商飞、特斯拉……更多高精尖产业集聚,带来更多产值、更多税收、更多人气,在葛纪元看来拉动了整个城市的活力。产业之外,多所医院、学校入驻,还有滴水湖、海昌公园以及将新开的亚洲最大室内滑雪场纷纷聚集于此,葛纪元认为如今的临港新片区亮点鲜明——宜居、宜业、宜游。

在自己参与建设的城区之中,葛纪元说最大的感受是亲切,“在很多项目上付出过心血,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在逛临港一家百联购物广场时,葛纪元总会回想一面墙的施工情况、一间商铺的装修协同,甚至和身旁的夫人津津乐道,眼前的试衣间是怎么从消防控制室改造而来。

两港大道,受访者供图

过去的故事诉说不尽,而新的篇章还在继续。在建设领域,技术和标准更新迭代极快,而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越来越大。望着如今施工现场高密度的塔吊,葛纪元也会有些许感慨,以往这种高密度、高速率的区域同步开发是不可想象的。

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葛纪元感受到同最早一轮开发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精尖”。临港建设的整体高度、品质、前沿科技价值,都相当突出,在原有的成绩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以低碳绿色为例,这将是后续规划和建设标准中叠加的重要因素。如今,在临港103片区,所有新建楼宇都必须达到超低能耗的建设标准,并通过“绿建三星”认证。

尽管已经在临港奋斗了20年,葛纪元还是有进一步融入后续规划和聚焦导向的紧迫感。怎么用更好的标准造出更加低碳节能的楼宇?怎么用数字化手段对老楼进行低碳节能改造?

时代不同了,临港也不同了。19年前,葛纪元的妻子刚刚怀孕,他带着自己建筑工程的知识,投身临港的城市基础建设。如今,葛纪元的儿子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大数据专业,他的未来或许会奔跑在临港新片区以高科技板块为主的新赛道上。

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或许还有新一代的建设者。葛纪元觉得,临港新片区正成为“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以及适合拼搏的时机。

“我希望在这座城里,有年轻人自己对于城市建设的一些元素加持,一物一景有他们理念的落地。希望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享受这座城市给他们带来的便捷,还要把自己的理念聚集起来,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建设。”葛纪元说。

    责任编辑:鞠文韬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