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通信店出售客户“手机号+验证码”牟利!紫阳法院这样判

2023-10-08 1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利用工作之便

出售手机号及验证码,

并收取好处费。

想要空手套白狼

最终却把自己套进法网

案情回顾

紫阳县城关镇赵某经营一家通信店,该通信店系某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紫阳分公司的授权代理店,代理权限为新入网客户发展、有价卡销售等业务。

2021年5月,赵某加入了一个有偿收购移动电话号码及验证码用于注册APP的微信群,该群以9元、12元、18元不等的价格购买移动电话号及验证码,赵某明知客户的移动电话号码属于公民个人信息不得外泄,为获取非法利益,利用向客户提供通讯服务业务的工作便利,获取了大量客户移动电话卡、移动电话号码,在客户不知情或者未经客户同意情况下,向十个微信群以及一个微信私信出售客户移动电话号码及验证码,并收取好处费,后被公安机关查获。自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赵某累计向他人出售客户移动电话号码692个、验证码113个,累计违法所得4908.11元。

法院审理

紫阳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情节严重,其行为触犯了法律规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予惩处。赵某利用提供通讯业务服务获取他人通讯号码予以出售,依照法律规定,从重处罚;本案被害人中存在老年人,对赵某可以酌情从重处罚;赵某归案后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系坦白,自愿认罪认罚,积极退缴全部赃款,缴纳判处的罚金,认罪态度较好,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依法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和从宽处理。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赵某利用向客户提供通讯服务业务工作之便,获取客户手机电话号码,在客户不知情或者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向他人出售客户手机电话号码和提供验证码非法获利,使众多被害人存在被诈骗等侵害的风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023年8月,紫阳法院判处赵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已缴纳),对随案移送的作案工具手机予以没收;对随案移送的115张手机卡发还给被害人,无法发还的予以销毁;赵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须经紫阳法院审核;赵某向被出售手机号码的被害人发短信,提醒将骚扰电话拉黑以及注意防范被电信诈骗,从而消除危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保护法》

第二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案件已结但警钟长鸣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守法依规经营才能行稳致远

在此法官郑重提醒

未经他人同意

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数据

不仅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

而且容易催生

恶意注册网络黑色产业

可能引发诈骗、敲诈勒索

等犯罪行为

情节严重的

要承担刑事责任

切莫因“小利”而获“大刑”

原标题:《通信店出售客户“手机号+验证码”牟利!紫阳法院这样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