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只有三个陨石坑,是怎么发现的?

2023-10-10 1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们的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受着“天外来客”的拜访。而这些“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痕迹,便是——陨石坑。

其实,就在21世纪前,我国还没发现过一个陨石坑。然而就在最近十几年,中国发现的陨石坑数量从0跃升到了3个。

就在近期,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鸣团队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一个形态和产状十分奇特的陨石坑——白鸡峰陨石坑。这是我国第三个陨石坑,也是全球第一个高山陨石坑。相关成果发表于《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杂志。

无人机拍摄的白鸡峰陨石坑(图片来源:陈鸣研究团队)

神秘的“白鸡峰”

此次发现陨石坑的地点——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东南部,园区总面积104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8.7%,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

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得名于园内的两座高峰:前白鸡峰和后白鸡峰。这两座山的山顶和山坡上遍布着大小不一、呈灰白色的岩石碎块,构成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石瀑,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究竟这些“天石”是如何形成的,始终是未解之谜。

白鸡峰山顶的“天石”

然而随着白鸡峰陨石坑的发现,“天石”之谜也逐渐被揭开。

在陈鸣团队发表于《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大约数万年前,一颗直径数十米的小行星以宇宙速度撞击白鸡峰山顶部,引发巨大爆炸和岩石抛射,形成一个巨大的撞击坑,改变了山峰原有形态。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白鸡峰主要由元古代沉积岩和侏罗纪花岗岩等基岩物质构成,现在分布于山顶和山坡的石瀑就是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时,从坑内抛射到坑缘的石英砂岩和花岗岩等岩石碎块的堆积产物。这一发现破解了白鸡峰“天石”的成因之谜。

地球上稀有的陨石坑

地球总面积约为5.10072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4894亿平方千米。可能会有人认为,如此辽阔的地理面积,地球上的陨石坑一定也有很多,但事实地球上的陨石坑目前为止被发现的只有200多个。

地球上目前已发现的大型陨石坑分布(不完全统计)

虽然地球和月球同属地月体系,在历史上受过的强烈撞击频率应该是相似的,但是月球上1公里以上的陨石坑,现在数出来有30万个,为什么地球上的陨石坑只有200多个呢?

其实这和地球形成以来所经受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

地球形成46亿年来,强烈的地质活动使得地球表面发生板块构造运动、造山运动、火山喷发、冰川运动等,此外,还有我们常见的风化剥蚀现象、洼地的沉积掩埋,这些都可以让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受到破坏、侵蚀,甚至被掩埋,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地球表面保留下来的陨石坑数量比较稀少。

那么中国的3个陨石坑,都集中哪里呢?

答案就是东三省。

除了上边说到的白鸡峰陨石坑,另外两个,一个是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岫岩陨石坑,直径约1.8公里。

岫岩陨石坑在800米高空的俯视图(图片来源:人民网)

另一个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依兰陨石坑,直径约1.85公里。

无人机在500米高空拍摄的依兰撞击坑全景图

这3个陨石坑均为陈鸣团队所发现。

那么怎么去判别哪些地方是陨石坑呢?目前只有唯一的途径,就是漫山遍野找石头,找那些受过强烈撞击的石头,然后再通过电子显微镜等,在里面找到一些由冲击波作用造成的矿物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证据。

第一是超高压矿物。这种矿物只有在地球深部数百公里以上才可能出现。如果它出现在地表,说明地表受过高压作用。所以超高压矿物是很重要的陨石坑判别依据。

第二就是矿物特殊变形产生的面状的变形页理。这个页理很特殊,像刀切一样,这种现象在一般地球岩石上找不到,只有冲击波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第三是矿物晶体的玻璃化。冲击波作用可以使晶体里的原子点阵在瞬间被打乱,矿物的外形能保存,但是内里已经变成玻璃体了,这种“击变玻璃”和陨石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以上3个标准就是国际科学界判别陨石坑的3类诊断性证据,只要能找到其中之一,就可以肯定它就是陨石坑。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陨石坑呢?

事实上,地球陨石坑的研究不仅可以助力或者推动我们的地外星球探测,了解地外星球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发现特殊的矿产资源,比如世界上最大黄金矿产、最大的镍矿产、最大的金刚石矿产都在陨石坑。所以总地来说,陨石坑研究意义非凡。

那么,中国的陨石坑挖掘还有多大的空间呢?

其实,就目前而言,中国单位陆地面积上发现的撞击坑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还有更多“隐藏”的撞击坑尚未被发现和确认。也许在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下,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陨石坑被发掘,并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