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委书记访谈录|江西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龙南为何能吸引来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澎湃新闻记者 罗振宇
2023-10-26 07:0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访谈摘要】

江西省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

►龙南是典型的纯客家县,客家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境内拥有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376座,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

►近年来,龙南高质量发展交出精彩答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赣州“第一方阵”,GDP由2020年的171.5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224.4亿元、总量全省排名前移6位,龙南经开区全国排名前移34位,连续五年获评赣州市主攻工业先进县(市)、蝉联十三届江西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

►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将在龙南举办。我们坚持办会利民、办会惠民,龙南大道、龙南大桥、人民大桥等大路大桥竣工通车,一批断头路打通,一批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城区主干道完成“白改黑”,修建老城墙、复建观德亭、修复黄道生老街,客家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城市“面子”更加亮丽、“里子”更加牢固。

►随着赣深高铁开通运营,“上午在大湾区喝早茶,中午到龙南吃客家菜,下午到现场看项目”成为日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足了必胜信心。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高质高效抓好世客会筹备、主题教育、拼经济拼发展等工作。

龙南地处江西省最南端,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邑,也是一个2020年刚撤县设市的年轻县级市。

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将在龙南举办,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下简称“世客会”)自创办以来首次在内陆县级城市举办。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约1.2亿客家人,世客会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恳亲联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龙南为何能吸引来这一全球性盛会?举办世客会又将给龙南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近日,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就一系列外界关注的话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

“龙南一日,客家千年。”钟旭辉表示,世客会已进入倒计时模式,热情好客的龙南,真诚欢迎世界各地嘉宾游客来打卡游玩,实地感受客家人文风情的独特魅力。

世界围屋之都,吸引全球目光

澎湃新闻: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将在龙南举办,届时龙南将吸引全球目光。这是世客会自创办以来首次在内陆县级城市举办,为什么会选中龙南?

钟旭辉:在2019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30届世客会上,龙南成功获得2023年第32届世客会举办权,这是国内首次在内陆县级城市举办世客会,实属不易。我认为,龙南之所以能吸引来世客会这一全球性盛会,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龙南客家文化底蕴深厚。龙南是典型的纯客家县,客家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境内拥有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376座,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同时,还保留着淳朴浓郁的客家风情,织带、冬头帕、虎头帽等客家服饰古朴精美、独具特色,客家香火龙、客家山歌、杨村池塘龙舟赛等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承至今。

龙南发展基础坚实有力。龙南是江西“南大门”、赣州“融湾桥堡”,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处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感受到热情洋溢的发展气息。特别是近年来,龙南乘着苏区振兴的东风,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精彩答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赣州“第一方阵”,GDP由2020年的171.5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224.4亿元、总量全省排名前移6位,龙南经开区全国排名前移34位,连续五年获评赣州市主攻工业先进县(市)、蝉联十三届江西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

龙南国家4A级关西围景区。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龙南办会经验十分丰富。2004年赣州承办第19届世客会时,龙南曾作为分会场在关西围举办千人“客家宴”。近年来,龙南举办了五届旅游文化节暨围屋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属乡亲、客家文化研究者参会交流。通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增强办会经验,为第32届世客会筹办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办会信心。

龙南深得社会各界厚爱。上级党政高度重视第32届世客会筹办工作,国家部委及省市领导密集调度,省市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世客会筹办作出批示指示,并深入龙南调研指导,推动了筹办工作有序进行。申办和筹办期间,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马来西亚、印尼、美国以及中国广东、福建、四川、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内外客属社团多次来龙南考察指导,从各方面给予了关心支持。

以办会为契机,扮靓“面子”“里子”

澎湃新闻:距离世客会举办还有10余天,目前大会筹备情况如何?借办会契机,龙南是如何扮靓“面子”和“里子”的?

钟旭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恳亲联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围绕“办好世客会、实现新突破”目标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基层图景。当前,各项筹备已接近尾声,氛围日趋浓厚,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办好世客会,我们大“干”项目。建成32个世客会重点项目和23个城市能级提升项目,一批特色鲜明、客家文化浓郁的项目精彩呈现。比如,世客会主会场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将是主席团入城欢迎仪式和世客会会旗交接、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晚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集客家文化体验、非遗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贸、夜间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南城市新名片、城市新客厅。

航拍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办好世客会,我们大“做”文化。本届世客会以“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为主题,突出客家文化内涵,精心谋划了入城欢迎仪式、客家文化学术交流会、客家青年发展大会等文化活动,系统实施了“一台戏、一首歌、一批文创品、一部宣传片”等文化工程,建设了客家文化非遗馆、恳亲馆、《走进赣州》展等文化展馆,催生了一批客家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持续唱响客家文化品牌、赓续客家文化历史文脉,世界客家文化名城精彩出圈、华丽绽放。

为办好世客会,我们大“变”城市。深入推进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深化“网格+”管理,加快建设经济金融、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交通集散、教育科创、医疗康养“六大区域性中心”,赣南次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坚持办会利民、办会惠民,龙南大道、龙南大桥、人民大桥等大路大桥竣工通车,一批断头路打通,一批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城区主干道完成“白改黑”,修建老城墙、复建观德亭、修复黄道生老街,客家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城市“面子”更加亮丽、“里子”更加牢固。

为办好世客会,我们大“造”声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当好东道主、办好世客会”的浓厚氛围,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第32届世客会。分别举办了世客会倒计时200天和100天誓师大会,掀起了全民迎盛会的热潮。建立与海内外客属社团长期联系机制,得到了积极回应和大力支持,届时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客属人士代表、知名企业家等约2500名嘉宾将齐聚龙南。

用好客家文化,助推文旅融合

澎湃新闻:文化是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龙南是如何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的?

钟旭辉:刚才提到,龙南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客家建筑、餐饮美食、服装服饰、民俗非遗、山歌方言等方方面面均有体现。近年来,我们以筹办第32届世客会为契机,将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全域旅游相融合,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首先,推动客家围屋“复活”。深化“老屋复活”改革,2022年以来,对50多座围屋进行修缮、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比如,在关西围景区建设了客家博物馆,在岗上围屋群将围屋群开发建设成“世界客家第一村”,在渔仔潭围区域建设民宿集群,还有杨村太平古镇、栗园围景区、烟园围等,诸多客家围屋被激活盘活,实现了老屋变民宿、围屋变景区的华丽蝶变。

龙南黄花湾共享村落。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其次,推动客家非遗“入世”。推动客家非遗项目走入世客会、走近世人、走向世界。在保护中传承,探索建立客家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创办全国首个客家非遗学院,成立客家非遗传承人协会,设立非遗传习所,建设非遗传承点,实现了客家非遗有“人”传承、有“平台”传承。在发展中融合,打造非遗村落、非遗街区、非遗小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民间游艺村、世界客家非遗馆,推动客家非遗项目与旅游、城建、世客会深度融合。在创新中转化,培育非遗企业,实现客家米酒等客家美食制作技艺商品化,开发以客家织带、客家服饰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客家非遗产业走向市场。

此外,推动客家文化“催热”。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围屋高峰论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属乡亲、客家文化研究者“追热”。特别是在这次世客会上,我们突出客家文化,精心筹备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客家文化学术交流会、客家青年发展大会等活动,实施客家文创、书籍、歌曲、书画摄影等系列文化工程,不断加大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

做到“四个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澎湃新闻:今年7月召开的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江西要打造 “三大高地”,其中之一是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作为江西的“南大门”,龙南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进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

钟旭辉:龙南因改革开放而兴,1992年被列入江西首批对外开放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开发区,轰轰烈烈开展招商引资。近年来,龙南传承“开放基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江西“南大门”区位优势,主动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国家战略,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龙南海关驻地优势和职能作用,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政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十三届获得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的县(市、区)。

我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畅通开放型经济的“血脉”。京九铁路、105国道、龙河高速、大广高速纵贯全境,境内拥有5个高速出入口,龙南通用机场选址、建设获空军和民航批复,龙南至深圳盐田港、蛇口港铁海联运开通并稳健运行,综合物流园、京东和中通快递分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速构建。随着赣深高铁开通运营,“上午在大湾区喝早茶,中午到龙南吃客家菜,下午到现场看项目”成为日常。

赣深高铁列车从龙南栗园围旁驶过。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我们始终坚持平台支撑,夯实开放型经济的“骨架”。推进工业园区扩容升级,规划建设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获省级批准。高标准建设5G智能科技园、智能装备、锂电等产业园,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发挥省级化工园区稀缺资源的最大效应,着力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创新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累计完成腾换60余家,盘活工业用地3500余亩,厂房91万余平方米,有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问题。用好保税物流中心、前海数字贸易产业园等平台,推动龙南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集聚,强健开放型经济的“肌体”。认真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围绕“2+N”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开展资本招商,成功引进佳纳、金晟、巨电、嘉尚等优强项目,电子信息、新材料双首位产业集群度达90%以上。找准口岸定位、壮大口岸经济、做强口岸产业,龙南成为全省唯一全业态开通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业务的县级地区。今年1至9月实现跨境电商进口交易总额超2.1亿元、进口交易额位居全省前三。

我们始终坚持环境提升,优化开放型经济的“基因”。聚焦“大湾区能做到的,龙南一定要做到”理念,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铸造“龙易办”营商品牌升级版。实施“七个一”安商服务机制,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实行惠企政策“一窗受理、一站兑付”,203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08项“市县同权”改革事项实现就地办理,受到广大客商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龙南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钟旭辉: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足了必胜信心。我们第一时间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区市领导干部大会以及区市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传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制定《龙南区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细化落实举措,动员区市上下迅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龙南落地见效。

航拍龙南城市新貌。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一是全心学习领悟。坚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持“第一议题”“每月学习日”“3+X”集中学习等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深学深悟、入脑入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动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示范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层层跟进学习,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全面宣传宣讲。组建文艺宣讲队、名(导)师宣讲队、劳模宣讲队、好人宣讲队“四支队伍”,开设文艺礼堂、思政课堂、工匠学堂、好人讲堂“四堂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传递到千家万户。采用“线上+线下”“点单+服务”“理论+文艺”宣讲模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报道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在全社会营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三是全力贯彻落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赋予的重大使命、明确的重大任务、提出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条一条求实效。大兴调研之风,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点节点问题,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南篇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高质高效抓好世客会筹备、主题教育、拼经济拼发展等工作。

    责任编辑:陈良飞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