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星期六为“你”值班,这件事他们一干就是14年……

2023-10-11 14: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王英鸽、冯婧 上海高院 收录于合集 #沪尚新“枫”景 13个

“法官,侬帮帮忙,我要起诉楼上住户,哪能办?”星期六上午8:30,当班法官米会娟在值班窗口刚刚就位,便碰上陶老伯焦急地前来咨询。

米会娟见状先给陶老伯倒了杯水,紧接着打开值班日志,一边仔细询问他事情缘由,一边在值班日志上做记录。

这个寻常的周六,是米会娟参加公益值班的第7年,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六里人民法庭开展“星期六我为你值班”公益法律接待项目的第14年。

六里人民法庭辖区人口密度大,矛盾纠纷多元,如何更好回应群众的法律需求?2009年,人民法庭联合辖区内东明路街道,共同发起该公益值班项目,每周六上午由庭里的法官、法官助理作为志愿者,至街道公共服务窗口接待群众来访、解答法律咨询,这一干就是14年……

为“你”值班,连接千家万户

陶老伯是听同小区邻居介绍,得知周六有人民法院的公益咨询,于是一大早赶来。原来,从2021年开始,楼上邻居的房屋出现漏水,陶老伯多次上门沟通无果,两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楼上那家太不讲理了!我好声好气问怎么办,他却说‘你怀疑我家漏水,那我就敲掉重装。如果是,装修费我自己付,如果不是,装修费和相应损失都得你来赔!’”陶老伯一脸无奈,“我心里也没底,他家要真没漏水,这装修费我赔不起啊。但眼看家里墙面、家具发霉得厉害……”

“您的心情可以理解,眼下建议您不妨先请物业公司上门查看漏水原因,以免引发漏电等安全事故……”一番安抚后,米会娟耐心地向陶老伯讲解了相邻纠纷中的法律要点和诉讼流程。“审理、鉴定等程序耗时长、成本高,可以试试通过调解协商解决。”在米会娟的帮助下,陶老伯很快与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

两周后,陶老伯特意赶着米会娟值班来道谢,“调解啦!解决啦!而且一分钱么用!”

“能帮‘陶老伯们’解决实际问题、节约诉讼成本,很有成就感。”米会娟说。从法官助理到成为法官,她一直参加公益值班,“这也让我在化解群众矛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们法庭每个人都坐过这把椅子。”说起公益值班,法官助理冯婧也深有感触。“平均每个上午要接待五六起,虽然多是民生‘小事’,但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

她曾接待过一起有关赡养费的咨询,咨询人张先生刚来时气愤不已,“我都立好字据放弃继承父亲的财产了,凭什么还要我付赡养费?”

冯婧听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认识“误区”,“继承是权利,可以主动放弃;但赡养是法定义务,不能因放弃继承而免除……”见他有所松动,冯婧又从情理上进行劝解。

渐渐的,张先生的“法结”“心结”被一一打开,临走时还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今天你这姑娘给我上了一课。”

薪火相传,擦亮一块“招牌”

康莉敏法官是“星期六我为你值班”项目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也是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人。

作为志愿者,她总是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准确解答法律问题,妥善化解突发情况,日复一日,寒来暑往。“逢周六来为群众答疑解惑,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康莉敏说道。

如何将更多纠纷止于未讼?如何以专业赋能基层治理?在这个“习惯”的牵引下,康莉敏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多思考。于是,在院庭领导的支持下,康莉敏和“全国模范调解员”冯红梅联手,为她的“红梅调解工作室”提供专业指导和调解支持,协力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诉前化解。

据悉,“红梅调解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以调处方式解决纠纷900余件。康莉敏也因专业出色的调解指导,被评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六里人民法庭选择将目光聚焦青年干警。2016年,人民法庭自主发起“薪火工程”青年干警培养计划,由8名年轻法官助理组成新一代志愿者团队,接棒开展公益法律咨询。同时,康莉敏等资深法官主动挑起青年干警“传、帮、带”的担子,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对一”带,逐渐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养成机制。就这样,“新生代们”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化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14年来,六里人民法庭志愿者团队已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5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超1550小时。“星期六我为你值班”这一响亮的司法品牌,也渐渐融入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

“引进来”+“走出去”,描绘别样“枫”景

两代人薪火相传、十四年赓续不断的“秘诀”是什么?六里人民法庭给出的答案是八个字:因时而变,为民司法。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六里人民法庭志愿服务内容逐渐由单一法律咨询,拓展为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及人民调解指导等多方面,服务群体也从辖区居民辐射延伸至周边街镇,甚至是外区。

有了“成功”经验铺路,六里人民法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走深走实方面也有了更多探索。2021年9月,“春风六里”居(村)法官工作室正式入驻东明路街道。成立以来,工作室切实瞄准司法服务的精度和准度,开展巡回审判,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发布涉老、涉婚姻类民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走出去”的同时,如何再“请进来”?今年8月,六里人民法庭再度策划启动“楼组老娘舅进法庭”活动,每两个月邀请一批辖区街镇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老娘舅”和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庭跟学,并由资深法官带教进行业务学习、庭审观摩和调解技能实操,通过释放人民法庭的专业优势,帮助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司法服务品牌,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六里人民法庭负责人邱连祥表示。未来,人民法庭还将充分激发司法服务品牌的集成效应,不断加大法律服务的供给力度,以实际行动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助力基层社会稳定和谐。

原标题:《星期六为“你”值班,这件事他们一干就是14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