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治阴谋论的来龙去脉

2023-10-12 13: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荐语:

自古至今,阴谋论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性后果:小到不愿接受医疗救助、不相信全球变暖;大到猎巫运动、种族屠杀、恐怖袭击,不一而足。为了帮助学者进一步了解阴谋论的形成,传播和后果,本文综述了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性和信息科学领域,涉及多种质性及定量方法的阴谋论研究,也启发读者如何从政治心理学、行为学角度探索阴谋论甚嚣尘上的成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理解阴谋论

摘要:

学术界对阴谋论的关注正逐年增长,但是尚未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理论框架。在整理现有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本文作者主要关注了阴谋论的生产、传播及后果,阐述了以下三方面的论点:首先,阴谋论源自于人们为满足某些心理诉求或受意识形态影响,用特定的阴谋解释社会事件。其次,阴谋论能够通过艺术、音乐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媒介传播,通过语言技巧说服受众。最后,阴谋论从多方面影响公众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参与,利大于弊。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多种未来研究设想,鼓励学者融合各个学科的成果,进一步了解阴谋论作用的机理。

作者简介:

Karen M. Douglas 肯特大学

Joseph E. Uscinski 迈阿密大学

Robbie M. Setton 肯特大学

Aleksandra Cichocka 肯特大学

Turkay Nefes 牛津大学

Chee Siang Ang 肯特大学

Earzin Deravi 肯特大学

文献来源:

Douglas, K. M., Uscinski, J. E., Sutton, R. M., Cichocka, A., Nefes, T., Ang, C. S., & Deravi, F. (2019). Understanding conspiracy theories.Political Psychology, 40, 3-35.

本文部分作者:Douglas, Uscinski & Setton

一、什么是阴谋论?

首先,“阴谋”指两个或更多强有力的行动者通过秘密谋划,试图夺取政治或经济权力,侵犯权利,违反既定协议,隐瞒重要秘密或改变基本制度。“阴谋论”指用特定的阴谋来解释重大社会和政治事件和情况的产生。“阴谋信念”是指对特定阴谋论或一组阴谋论的信念。例如,大约60%的美国人仍然相信中央情报局杀害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阴谋思维”指一类思维模式,已经相信特定阴谋论的人很可能相信其他阴谋论,即使它们是无关的。

测量阴谋信念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调查问卷询问被调查者是否相信特定阴谋论,参与者可以根据1(强烈不同意)到5(强烈同意)的等级(以及其他此类量表)表达他们的观点。另一种测量方法是在表达的内容中捕捉信念。这种方法允许参与讨论的群体主动输出阴谋信念,而不是被动回应研究人员选择的阴谋。

二、 哪些人相信阴谋论?

研究发现,显著的阴谋思维与较低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关。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相信可能性较低的因果关联,并且教育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抵御阴谋论的认知和情感手段。收入水平方面,有研究表明在金融、政府、军事等领域工作的人群更不容易相信阴谋论,但也有研究发现精英和大众的阴谋信念遵循类似的模式。后续研究或许可以进一步了解精英群体和大众群体对阴谋论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及原因。除此之外,数据表明相信阴谋论的人更有可能是男性、未婚、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失业、属于少数族裔,并且社交网络较弱。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现均为数据上的关联性而非因果关系,其中具体的原因有待后续发现。

三、为什么相信阴谋论?

(一)心理学因素

阴谋信念构成了一种单一性信念系统的一部分,这些信念形成了一个自圆其说并不断扩张的思维网络。但我们也往往发现,阴谋论常常相互矛盾,因而阴谋信念之间的关联仅限于它们与更高级别的信念体系的关联。与更实际的理由相比,人们似乎会被阴谋论所吸引,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动机:认识论动机(对理解、准确性和主观确定性的渴望)、存在论动机(对控制和安全的渴望)和社会心理动机(对自我或群体维持积极形象的渴望)。

认识论动机:阴谋论使人们能够在不确定性和矛盾面前保持信念。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阴谋信念在那些始终寻求环境中模式和意义的人中也更常见。当事件特别大规模或重要,而小规模、平凡的解释似乎不令人满意时,阴谋信念也更强。那些高估自己理解复杂因果现象能力的人也容易相信阴谋论。阴谋信念还与对认知完善性的需求相关联。总的来说,有证据表明,阴谋论似乎更能吸引那些追求准确性和/或意义,但因为缺乏认知工具或者经验,而无法通过其他更理性的方式找到答案的人。

存在论动机: 当人们感受到存在性危机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转向阴谋论,试图以此解决危机。阴谋信念与无力感和焦虑有关。阴谋信念也与对政治系统和社会世界的不安和无法理解相关,阴谋论帮助人们应对特定问题,恢复心理状态。那些缺乏主动性和控制感的人可能通过相信阴谋论来恢复一些控制感,因为阴谋论通过拒绝权威叙事并让人们觉得自己有更好的答案,从而缓解缺乏主动性和控制感的焦虑。实验证据也表明,增强人们的控制感似乎会减少阴谋信念。

社会心理动机: 人们普遍有维护自我正面形象的需求,阴谋论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这种正面形象。对阴谋论的认同与自恋心理以及对独特性的需求相关联。阴谋论使人们感觉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稀有重要信息,让他们感觉特别,从而提升自尊心。这种感觉不仅针对个人,也针对个人所属的群体。人们强烈希望自己所属的群体,如国家、政治党派和宗教组织,保持积极的形象,这在群体认为自己被低估、贫困或受威胁时尤为明显。危机情况也可能增加人们对群体的强烈依恋,以培养阴谋信念。研究表明,如果个人经历过歧视(例如美国有色人种遭遇到来自警方的歧视性对待),人们更有可能相信针对自己群体的阴谋论。

(二)政治与意识形态

一般而言,人们更容易相信政治对立方涉及阴谋活动,而不是自己所支持的政党代表。阴谋论与某些政治信仰更为密切相关,在极端意识形态中最为普遍:阴谋信念在极左和极右人群中最为强烈,其中右翼更为突出。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阴谋论是政治意识形态的结果,还是反之,或者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例如,一部分研究支持保守派的政治立场促进对阴谋论的信仰,但是也有研究证明政治意识形态与阴谋信念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也未发现威权主义与阴谋信念的联系。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存在其他情境因素,影响党派或意识形态与阴谋信念间的关系。另一个可能的解释与动机性推理相关,研究表明持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对同样的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当被面对与自身偏好相矛盾的事实时,人们往往会进行动机推理,通过对这些事实做出不同解读来避免新的信息影响之前的世界观,也可能因此促进各种阴谋论的产生。

四、阴谋论如何传播?

(一)为什么传播?

尽管“生产”阴谋论的心理和政治因素几乎肯定会影响阴谋论的传播,但在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导致人们有目的性的传播阴谋论。阴谋论叙事被用来质疑主导的政治构建和意识形态,人们通过传播阴谋论在政治事件中争取利益。重要的社会事件,如大规模抗议活动,往往会导致阴谋论的盛行。

(二)传播媒介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虽然互联网可能会促进更多阴谋论的迅速传播,但事实上互联网可能有助于限制阴谋论。首先,数十亿个潜在的批评声音可以立即用证据来反驳阴谋论的主张。其次,阴谋论网站的访问量并不高。正统的媒介在覆盖范围和受众人数方面远远超过传播阴谋论的媒体。再次,没有证据表明人们现在比互联网发明前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阴谋论并不像通常假设的那样在社交媒体上无差别地人传人,而往往是集中在已经认同它们的社群中。

艺术媒介:其他媒体包括电影和电视也是重要传播渠道。在这些媒体中接触到阴谋论会增加对阴谋论的接受度,并且对那些已经相信阴谋论的人来说,这些媒介还具有娱乐价值。阴谋论也可以通过音乐传播,一些流行乐队以暗示阴谋论的歌词而闻名。例如白人至上主义音乐认为白人的权益正受到国际阴谋的破坏,音乐家将自己视为受害者,并试图将自己的失败解释为多元文化阴谋的结果。

(三)传播风格

传播阴谋论的人所采用的沟通、语言和说服手段存在一些共性。一些阴谋论传播者通过促进社群建设来达到目的,例如反疫苗传播策略具有高度互动性,通过各类平台提供社区讨论的空间。同时,阴谋论支持者往往倾向于让自己的论点显得理性和开放。通过对基于文本的分析,研究发现反疫苗的帖子使用了更多分析性语言、但不那么真实、焦虑和犹豫。与疫苗的支持者相比,网络上的反对者使用更具权威性、自信、确信和操纵性的语言。

五、阴谋论有何影响?

首先,阴谋论可能存在潜在的益处。它是个人和团体试图理解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尝试,可以让个人质疑或挑战统治阶层,并质询强大团体的行动。因此,政府一定程度上被要求更加透明,允许更多的议题讨论。当然,阴谋论也存在大量问题,只是我们应该对对阴谋论和相信并传播阴谋论的人的妖魔化应保持谨慎。

阴谋论能改变公众的态度。在考虑到已有的偏好的情况下,阴谋论可以影响政治态度。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阴谋论可能与对特定群体的偏见相关联。阴谋论可能加强了“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对立。通过质疑官方的解释,少数群体——而不仅仅是多数群体——有可能更加强调群体之间的差异。

阴谋论影响公众对医疗系统的反应。研究证明了医疗阴谋论信仰与人们的健康选择之间的强关系。他们更不愿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更有可能信任来自替代来源(例如巫医)的医疗建议,并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疗法。

阴谋论增强公众的反科学倾向。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使得气候怀疑论成为主流信仰之一。气候怀疑论者认为气候变化要么没有发生,要么至少人类不是主要原因。更极端的气候怀疑论者断言,气候科学家参与数据伪造和欺诈,以确保他们继续获得研究资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有关气候变化的阴谋论都是反科学的。事实上,其中一些阴谋论站在科学家一边,反对所谓的政府和企业干预。

阴谋论也与政治参与相关。研究发现,接触到反政府阴谋论的参与者在下次选举中表现出更少的投票意愿。接触阴谋论会负面影响对政府和机构的信任,即使这些机构与阴谋论的具体内容无关。在特定情境中,阴谋论可能与意图对抗精英进行政治行动相关联。

阴谋论可能增加激进和极端主义行为。对各种极端组织的内容进行研究发现,不仅在它们当中阴谋论普遍存在,而且在提到的各种阴谋论常常重复,甚至跨越政治光谱两端的极端组织之间也存在共同的阴谋信念。同时,那些更倾向于相信阴谋论的人比不太倾向于相信阴谋论的人更可能同意“暴力有时是表达对政府不满的可接受方式”。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方面:一是样本选择上,作者建议使用更大、更具代表性的样本。虽然使用学生群体和问卷平台(例如亚马逊Mturk)样本可能方便且廉价,但这些样本不能提供关于普通人群中阴谋信仰的整体情况,也不能告诉我们社会中不同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可能接受阴谋论的程度。二是实验设计上,作者建议使用实验和纵向研究设计,以更直接地研究阴谋论的原因和影响。三是测量方法上,作者指出当前这一跨学科课题缺乏标准,当前的文献在测量方法上可以从其他研究领域中的标准化测量中受益。

理论推进方面:作者认为,当前研究揭露了一些重要的争议,但许多研究方向尚未得出确凿的答案。首先,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阴谋论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后果。例如,关于阴谋论信仰者如何被其他人看待的研究非常有限。其次,意识形态与阴谋信仰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阴谋论如何塑造意识形态,以及阴谋和意识形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社会和政治行为。除此之外,如何减少阴谋论传播也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在未来的努力中,研究人员可以考虑一些用于应对误导信息的技术(例如,对抗、撤销、预警;有关概述,请参见Flynn等人,2017年)。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反对阴谋论的论点通常会被忽视甚至被吸收到阴谋论中,因此研究中也要考虑干预阴谋论的手段适得其反的情况。

编译 | Leona

审核 | 魏依岚

终审 | Mono

©Political理论志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Political理论志观点

原标题:《“CIA刺杀了肯尼迪?” 政治阴谋论的来龙去脉 | Political Psychology》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