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头号通缉犯:自负、贫穷、仇恨,什么是他的行凶动机?

2023-10-12 18: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68年4月4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孟菲斯的一间汽车旅馆遭到暗杀,终年39岁。在举国震惊之中,一位名叫詹姆斯·厄尔·雷的逃犯很快被FBI认定为凶手。但是独行侠杀死金的故事,打破了几乎所有人的平衡感。人们质疑FBI的结论,认为雷是被精心安排的替罪羔羊。

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汉普顿·塞兹的非虚构作品《头号追凶》,不仅关注马丁·路德·金和金的运动,更注目于凶手行凶前的生活轨迹、阅读习惯、政治立场和影响力,以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和蒙太奇式的悬疑笔法,呈现了一场为期65天、穿越两大洲的逃亡与追踪。对于凶案发生以来铺天盖地的阴谋论,塞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但最后却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番模样。

《头号追凶》[美] 汉普顿·塞兹 著 / 刘婉婷 译/ 活字文化 策划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 / 2023年

在新书出版之际,《头号追凶》特约编辑小杨将做客视频号【活字文化】的直播间分享编辑这本书的故事。本次讨论将从破案者FBI在其中的尴尬谈起,在案发前,以胡佛和司法部长克拉克分别为代表的矛盾争锋激烈,FBI对金的长期调查几乎要滑入监视的程度;而案发后,FBI倾尽全力,动用所有的技术侦破案件,抵达高光时刻。胡佛和克拉克对金的态度分别代表着什么视角?

美国的仇恨文化浇灌了一个具体的行刺者,那么这位具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作者塞兹又为何要如此执着地拼凑、描摹刺客的画像?

金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一个震荡、迷茫的时代节点,究竟是什么在暗中拨弄着时代的走向?而这一切,又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预约”本次新书分享会。

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何以单枪匹马放倒一位历史巨人?詹姆斯·厄尔·雷是谁?自负、贫穷、仇恨,什么是他的行凶动机?疑团重重,事情要追溯到更久远之前。

坏孩子雷的生平

《生活》杂志1968年5月3日刊发的封面文章讲述雷的童年和犯罪史。

雷的家族有长达一百年的犯罪史,他们肮脏不堪,运气极差。雷的曾祖父是个全能暴徒,他驾马车卖私酒给印第安人,最终因为枪杀了六个人被绞死。雷敬爱的叔叔厄尔是个巡游狂欢节的拳击手,犯过强奸罪,因为往妻子脸上泼石炭酸被判入狱六年。

詹姆斯·厄尔·雷的整个人生,都如影随形地贯穿着绝望。他们一家的遭遇,正是金生前组织的那场贫民军运动想要解决的问题:多代同堂的绝望的贫苦生活。

雷一家住在密苏里州狭小的尤英区外的一片农场里。据说,他们在冬天里经常不得不把房子拆掉,以用作烧火的木柴来抵御寒冷。他们只能一点点拆掉房子,直到它彻底倒塌,逼着全家搬进密西西比河岸下一座同样破旧的木屋里苟延残喘。

可以想见,雷家每个孩子也都命运坎坷。约翰、吉米、杰瑞都有前科,但这还仅仅是这个家族苦难的冰山一角。1937年春,雷六岁的妹妹马乔里玩火柴时不慎自焚身亡。雷家最小的两个孩子,麦克斯(有智力缺陷)和苏西,在1951年雷的父亲抛妻弃子后被送给别人收养。十年后,心地善良却积劳成疾的母亲露西尔,于五十一岁时患肝硬化在圣路易斯去世。两年后,雷十八岁的哥哥巴兹开车从伊利诺伊州昆西的一座桥上冲进了密西西比河的污泥中,与同坐车内的女友双双溺亡。

还有梅尔巴,在雷家众多孩子中,她的遭遇也许是最悲惨、最混乱的。梅尔巴患有精神疾病,经常对陌生人大吼大叫,喊出各种污言秽语。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精神病院度过的。一年前,也就是1967年,她上了当地新闻,因为她拖着一尊两米多长的彩绘十字架穿过昆西的一条闹市街区。她解释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不疯掉。肯尼迪总统遇刺了,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只能向耶稣寻求庇佑。”

梅尔巴被询问时表示,她和哥哥詹姆斯·厄尔几乎没什么交往。她依稀记得:“他很爱干净,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梳头发。”

詹姆斯·厄尔·雷第一次被捕后拍摄的照片

雷从高中辍学,之后又因为“无能且无法适应军队服役”而被军队开除。他的绝大部分罪行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罪,比如入室盗窃、伪造文书、持械抢劫。他的犯罪生涯就是一连串鲁莽和愚蠢事件的总和,但雷本人其实并不愚蠢,不仅如此,他在狱中甚至是以热衷读书出名的;在策划方面,他具有极大的耐心,他顽强、有创造力,而且深具智慧,尤其体现在蒙骗权威上。任何人要从严密的监狱越狱,还潜逃一年多,肯定都具备不可忽视的街头智慧。

雷这一生中也曾多次试图改邪归正。他做过许多正经工作,包括制鞋公司配色师、制革厂工人、压缩机制造厂的流水线工人,还在一家餐厅当过洗碗工。但他也总是再二再三地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他只了解这个世界。1928年,雷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蓝领小镇奥尔顿,除了服刑之外的时间,雷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奥尔顿警察局长威廉·彼得森回忆说:“他就是个肮脏的渣滓,是个昼伏夜出的贼。”

《生活》杂志1968年5月3日的目录,封面故事的标题是《詹姆斯·厄尔·雷,化名加尔特》

FBI探员了解到,雷在杰市监狱是众所周知的瘾君子兼毒贩,他在这里的毒贩生涯很可能就是他逃亡期间的花销来源。(据后来详细统计,这些年来雷应该汇出过将近7000美元的贩毒收入,其中大多数应该都给了他的家人。)不过雷最主要的特征是他对逃跑的痴迷。雷在狱中的绰号是鼹鼠,他之前就曾经多次从杰市监狱越狱未遂,而且为此还被罚在单人囚室苦熬了好几个月。虽然他有屡次越狱未遂的案底,本该让狱警更加小心地提防他,可是他的某种特质让他格外容易被人遗忘,让他显得无关痛痒、平庸无奇。大多狱警甚至只记得他的囚号:416-J。

化名加尔特

联邦调查局于1977年6月11日在华盛顿发布的通缉令

1967年4月23日,雷从密苏里州监狱越狱,之后他化名埃里克·斯塔沃·加尔特,于11月19日来到了洛杉矶。40岁的加尔特面容整洁,皮肤光滑,但带着一抹鱼腹似的苍白。他每天都在吃阿司匹林,而且还抱怨头痛、失眠和莫名的焦虑。他心率很高,胸口也有些说不上来的疼痛。虽然最近的一次视力测验显示他的双眼视力正常,但他还是时常担心自己将要失明。他经常调整服用的药物,完善着他自我维护的养生法则。他一直在服用每日维生素和各种其他补品。虽然他骨瘦如柴,但是他还是会定期做健美操、练举重。

尽管加尔特衣着便宜,但却整洁讲究。他会给他的山寨鳄鱼皮鞋抛光、上油,而且他量身定制的西装永远整洁、笔挺。好莱坞大道的家庭服务洗衣店和他住的酒店就在同一条街上,他每周六下午都会去那里洗衣服。

在外貌上也是一样。加尔特对收拾打扮十分上心,而且他很爱照镜子。他的脸永远刮得干干净净,指甲也会修剪整齐;他梳一个乌黑锃亮的大背头,涂着百利发蜡,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整洁和卫生让他有一种特别的骄傲。虽然他出没于粗陋的廉价旅馆和下等酒吧,而且只有混迹于那些最为人不齿的群体才有归属感,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自己,他这是出淤泥而不染。

尽管加尔特喜欢自夸,但他对自己的容貌其实缺乏信心。与加尔特交谈的人都觉得有一件事尤其讨人厌:加尔特的话没什么实质性内容,而且他很少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与埃里克·加尔特初次见面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因为他的握手软弱无力;他经常快速眨眼、摇头晃脑,而且眼神飘忽不定。哪怕刻意寻找,都很难发现他有哪里值得欣赏。他就像一只乌贼,会喷出墨水般的迷雾遮挡自己,避免被人看清,永远都在让人猜测他是谁、有什么想法。

加尔特在国家舞蹈工作室上过几个月的伦巴舞和恰恰舞课,那里的学生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沉默寡言的神秘人。这所学校位于长滩的太平洋大道,弥漫着忧郁的气息,贴身舞为这些陌生人编织了一张鼓动他们亲密接触的爱网,将这些寂寞的心拢在一起。可是加尔特却拒绝与其他学生交往,而且也不和大家一起玩。他所有的心思都在学习舞步上。他说他可能很快就要去一个西班牙国家。他说:“我发现我很喜欢拉美人,他们很友好,不在乎条条框框。”他还补充道:“要是懂些拉美的舞步,和他们社交也会更容易些。”他确实记住了那些舞步,只不过他动作僵硬,也没有美感可言。他学到了伦巴的技法,但是没有学会精髓。

加尔特在女伴面前尤其害羞,而且他决不允许自己被一些无伤大雅的调笑诱惑。他只会在这些轻微的肢体接触中害羞地发抖,然后深深地埋下头。

关于埃里克·加尔特的一切几乎都乏味而无聊,甚至他的相貌,都绝对落在统计学的中间位置:中等身高、中等体重、中等身材、中等年龄。这些平庸资质的累积结果,就是让他出乎意料地容易被人遗忘。

图/SHELBY COUNTY REGISTER'S OFFICE

但是如果有人真的用心研究他一段时间,也会发现他不自觉暴露出的一些特性,就像暗室中的底片,会有影像慢慢浮现。他不管什么时候脸上都挂着一个别扭的傻笑,虽然不明显,但几乎是他的永久性特征:带着讽刺意味的自鸣得意,好像他知道什么秘密,但就是不说。还有他下巴上的小酒窝、鬓角的灰白、小臂上浓密的汗毛,还有额头中央一道不长的疤痕。他走路慢吞吞,仿佛拖着脚挪动,很像老年人的步伐,还不时有些轻微的磕绊。而且他还有些下意识的小动作:比如他经常会拽拽左耳,有时还会紧张地轻笑。他还有个强迫症一样的习惯:他会下意识在酒吧的木桌上推着手里的伏特加左右滑动,从左手到右手,从右手到左手。

大多数见过埃里克·斯塔沃·加尔特的人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他,那些少数注意到的,也会认为他就只是个怪人:这人野心勃勃却毫无建树,精明又小心翼翼,而且看起来还有些偏执和孤僻。

埃里克·加尔特在洛杉矶时,除了伦巴舞、调酒和催眠这些爱好外,对华莱士竞选活动的着迷更是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想象力。

华莱士反对大政府、支持工薪阶层、诋毁共产主义。他的这些言论,在加尔特那颗愤怒灵魂的最深处引起了不小的共鸣。加尔特甚至对这位州长的亚拉巴马州出身都产生了归属感,因为1967年,加尔特曾经在伯明翰住过一段时日。他的野马还挂着亚拉巴马州牌照,上面甚至还印着亚拉巴马州的昵称:狄西的心脏。

不过华莱士最吸引加尔特的一点,还是这位州长对分离主义的公开支持。华莱士的言辞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加尔特自己根深蒂固的偏见。虽然并不精于政治,但加尔特经常看报,而且对广播和电视新闻颇为痴迷。他的政治观点只是不满的萌芽杂糅着各种抱怨。他对大多数话题的态度,都可以说是典型的反动派。比如,他对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的职位很有兴趣,甚至还曾致信询问,不过最终并未正式加入。

1967年末,加尔特在种族政治上的立场开始趋于严苛。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在罗德西亚推行的白人至上主义政权激起了他的高度兴趣。有证据显示,加尔特还是《雷电》(Thunder bolt)的忠实读者。这是恶毒的种族隔离主义党派国民州权利党(National States Rights Party)在伯明翰发行的仇恨报刊,有大概四万铁杆读者的订阅量。

这份报刊的主题就是强烈谴责马丁·路德·金,并且称华莱士的总统竞选是“白人选民的最后机会”。别的不说,首先,《雷电》就曾要求处决最高法院法官,还提倡大规模驱除黑人,想把美国的所有黑人赶回非洲。加尔特显然很喜欢该党派的主席杰西·本杰明·斯通纳在《雷电》中冗长的文章,并且还会反复传诵他的经典词句:加尔特学着斯通纳叫金“马丁·路德·黑”(Martin Luther Coon),甚至还把他起的种族歧视绰号写在纸上,贴在他在洛杉矶住所的一台落地式电视机背后。

因为长期沉浸在这种仇恨文学中,在洛杉矶时,加尔特的偏见已经初见暴力的萌芽。

本文摘自《头号追凶》,内容与原文顺序有出入

相关推荐

《头号追凶》

[美]汉普顿·塞兹 著

刘婉婷 译

“A纪实”译丛

活字文化 策划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

“看,做梦的人来了。

让我们杀死做梦人,看看他做的梦会变成什么样。”

——《创世纪》

1968 年4 月4 日,一个名叫詹姆斯·厄尔·雷的普通白人开枪射杀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随后,全国各地暴乱不断,哀悼者们聚集在金的葬礼上寻求真相,而曾经竭尽所能想要毁掉金的机构FBI,最终却承担了追查凶手的责任,为此展开了为期65天的紧张搜索,穿越两大洲去追踪刺客。

关于金的遇刺,官方版本是一个独行侠跟踪并最终杀死金的故事,但这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平衡。一个小人物通过一己之力竟然可以重创几乎整个国家的命运?这引起了所有人的恐惧和怀疑,阴谋论也日嚣尘上。许多人认为刺客是被精心安排的替罪羔羊,金之死是多方合谋的结果。真相究竟是什么?历史学家汉普顿·塞兹带领我们走进迷雾深处,揭开美国非凡自由的另一面。《头号追凶:马丁·路德·金刺杀迷案》

原标题:《全球头号通缉犯:自负、贫穷、仇恨,什么是他的行凶动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