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反诈攻坚进行时】哪些是诈骗电话?警方:看过来

2023-10-11 19: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都说遇到欺诈要找警察,可当“警察”主动打来电话,说你卷入一起诈骗案件,你会不会很慌?

接到这样的电话,有人可能会怀疑对方身份,反复核实。有人则被对方牵引着,报上自己的各种信息,甚至将卡里余额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

冒充公检法为何总能骗人?如果对方要你配合调查,或帮你追赃,你会怎么办呢?

1.冒充辖区民警

要你配合调查

陈老退休后一直在家静养,这天忽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辖区的民警,还发来了办公环境和“警官证”图片,随后说陈老先生的银行卡涉嫌洗钱案,需要他配合调查,洗清嫌疑。

陈老听完心里很慌,因为他的银行卡并未乱用,出现这种情况就想尽快处理,于是按照对方要求下载软件,并共享屏幕。

骗子还让陈老找一个密闭、安静的地方通话,告知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后,会先进行清查。

随后,对方远程控制陈老的手机,以帮查赃款名义将资金转出,陈老这才发现被骗。

骗子利用大家对官方机构的信任,设置相应骗局,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谎称受害人涉嫌犯罪、银行资金存在风险等,对受害人实施欺诈。

2.冒充警务中心

谎称帮你追赃

在另一起仿冒公检法案件中,举报者自述道:“被骗后着急找回资金,我就在网上搜索办法,看到一个警务处中心的帐号联系我,说可以帮我追赃,我以为他们是公安局的,还有报警回执,他们让我转一笔钱到安全账户核查,转账后我就才发现他们是假的”。

骗子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通过伪造的“办公环境、工作证、报警回执”等获取信任。

无论语音还是网上联系,大家都要谨慎转账,一般情况下,骗子会通过语音索要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

除了追赃的套路,骗子还会以“恶意透支、账户异常”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金转出到安全账户核查,以此行骗。

3.识别仿冒套路

提高防范意识

仿冒套路千变万化,稍不注意核实,便易落入骗子设好的圈套,我们先来看看仿冒的常见手法。

1、

获取信息

骗子在简历网站付费下载、在网上购买隐私信息,搜集身份证、手机号等精准信息。

2、

包装身份

准备相应的虚假工作证、办公环境图片,仿冒公检法诈骗时,还会包装电话号码。

3、

实施欺诈

获取信任后,骗子利用逮捕令、起诉书等伪造截图,编造各种理由,引导转账。

冒充公检法诈骗,受害者往往出于信任,没经过核实便进行转账,这种轻信心理很容易导致被骗,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

认真核实

凡有陌生人来电、添加好友,要仔细核查,系统提示帐号异常、来电异常的,要仔细甄别。

2、

谨慎转账

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泄露验证码、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尤其涉及转账汇款时,更要谨慎。

3、

增强意识

即使对方报出自己的信息,也不要轻信,所谓清查资金、转账到安全账户,都是骗局。

无论对方伪造什么图,请多少人配合,核实身份都很重要,也请大家睁大眼睛,看清骗子的真面目。

证件图片可能是虚构,头像昵称也可能是假象,除了仿冒公检法,骗子还会仿冒老师、仿冒领导、仿冒亲友、仿冒军警等,务必提高警惕。

今天

咱们就来谈谈诈骗电话的几个标志吧

一、要求你绝对不能挂掉,并为你转接电话的

没有谁有权利让某人绝对不能挂电话,转接的电话通常都是串通好的另一个骗子的电话。

二、 要求你必须开通网银或者重新办一张银行卡的

同样,没有人会强制性要求你去办某一张银行卡,遇到此类情况,请千万不要去所谓的网站上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三、 要求你绝对不能和别人(尤其是警察)透露通话内容的

警察蜀黍是最能帮你的人,如果连警察蜀黍都不能知道的事,那这件事肯定是坏事,就是骗子正在对你做的这件坏事!

四、 要求你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他继续通话的

如果是警察蜀黍给你打电话,绝对不可能会有此类要求,找隐蔽的地方只是方便骗子行骗,以免被人“多管闲事”,提醒了受害人。

五、 要求加你微信,说有你的通缉令和逮捕令的

PS是一大神器,PS是一大神器,PS是一大神器,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六、 要求你接收一下你的法律文书或者点击陌生链接、扫取陌生二维码的

法律文书是不可能通过网络发给你的,如果你没犯法,那更不可能会有所谓的文书,请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七、 信誓旦旦的说要你去114查询号码,但又不让你主动拨打该号码的

现在有个东西叫作“改号软件”,它能把正确的号码覆盖在错误的号码上,因此你手机上显示的号码会是某部门正确的电话,但他真正的号码绝对不是你手机上显示的这个。

八、 要求你立即把卡里的钱转入“安全账户”,不然就会被冻结的

警察蜀黍是不会无缘无故来查你的钱的!即使查,也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安全账户”来查!这个“安全账户”是完全不存在的!

五大对策,教你如何反诈防骗!

结合审判实践,我们总结出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1 大量个人信息遭泄露、甚至被买卖,成为犯罪分子筛选潜在行骗对象的重要手段;

2 部分地方的工商登记机关、银行机构对申请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行为把关不严;

3 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缺位,导致部分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为犯罪;

4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同时导致网络电信诈骗行为查处、打击困难;

5 犯罪分子依靠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6 被害人因自身贪念、心理承受能力差、识别能力差等弱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结合以上犯罪特点、原因和审判经验,广州法院的法官们总结出以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及建议,一起来看看这份“反诈宝典”吧!

01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广大群众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群众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①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②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③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此外,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近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开立多个Ⅰ类户的,需进行清理;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涉案账户,要中止业务往来等。

上述规定从银行支付端设置防线,群众应积极配合银行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权益免受侵害。

0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被害人金融知识不足或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群众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① 群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②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另外,银行利用各渠道开展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对资金安全保护大有裨益,群众应当予以关注。

05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电信网络诈骗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①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②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④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⑤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来源|防骗每日电讯

原标题:《【反诈攻坚进行时】哪些是诈骗电话?警方:看过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