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陆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创新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2023-10-13 12:16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外汇局在推动监管和服务数字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搭建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供便利;加强“数字外管”建设,设立了全国外汇数据研判中心,推动外汇风险交易报告采集,非现场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的是尽可能降低现场监管的成本。

会上,陆磊结合本届论坛“共建数字金融新生态”主题,谈及金融活动的数字化、金融监管的数字化、货币的数字化等三个生态要素构造。

陆磊认为,货币数字化是最难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所有金融活动的本质都是跨期交易,货币与利率是核心。在现有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无息的高能货币。

“在这里分享一个个人观点,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期待数研所的探索可以实现货币政策调节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达成宏观调控目标。”

陆磊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上述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创新空间,同时也是全球中央银行面临的共同挑战。另一个挑战则在于跨境支付领域。以往基于双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仍然不够高、费用成本偏高、不透明和覆盖不足等问题。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构建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网络,可以实现支付的安全、便捷和普惠。目前,我国深度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 Bridge)已取得良好的突破和进展。

陆磊强调,需要永远保持对风险的关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非传统风险,即技术创新对金融业带来的新挑战。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可能会使金融面对信息信任、隐私保护、数据鸿沟和金融排斥等问题,高频智能交易或与金融市场波动存在相关性,也值得关注和研究。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