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美科技工作者⑧】薛驰:用一根线缆跨海连世界

2023-10-13 0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江苏南通,中天科技海缆制造基地,一根根海缆产品在这里历经生产、塑形、组装后被运往专用码头,敷设海底深处。海缆,分为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是海上通信、电力的输送通道,是数字时代的“无形高速公路”。我国要建立海洋强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中天科技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开发我国第一根实用性深海光缆,结束我国无深海光缆制造能力的历史。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近二十年来,作为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在海洋领域持续深耕,攻克一项项海缆制造“卡脖子”难题,用一根线缆跨海连世界,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打破垄断 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海缆

“如果这块技术没有被攻克,相关产品无法实现国产化,我们就没有国际话语权,这块市场的命脉都被握在别人手里,我国的海洋能源发展将会受制于人。更重要的是,海缆铺设在海底,意味着我国海域的种种信息都会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家的战略安全会存在隐患。”2004年,薛驰挂帅筹建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盖厂房、买设备、建码头、招贤纳士……他下定决心,要打破垄断,让中国海缆走向世界。

从无到有的研制,并非易事。海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它不同于其他线缆产品,要应用在有着高盐度、高腐蚀性、高难度敷设的海底,还要承受水下的巨大压力,对设计生产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与此同时,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包括海缆大长度连续制造、海缆软接头在内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国内没有资料可查询,更没有先例可借鉴。此外,外界也时常有质疑和不看好的声音传来。

面对前方横亘着的这些难关,薛驰不气馁、不后退,坚持研发投入,带领研发团队埋头苦干,与中科院、上海交大、上海电缆研究所、中国电子第二十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2006年,他和团队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根实用性深海光缆,破解了我国深海光缆制造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问题;2007年,中国海缆首次亮相国际海缆大会,广受欢迎;2008年,中国海缆正式迈向国际市场,当年即拿到多个订单,实现国际销售。中天海缆成为首家挺进欧洲海缆市场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天海底光电缆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名列世界前茅。

乘势而上 做优做强中国海缆

深海光缆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后,薛驰并未止步于此。他和团队选择乘胜追击、不断前行、不断攀登,向一个个难度更高的项目发起挑战。薛驰介绍,随着岛屿开发、新能源海上风电等的蓬勃发展,超大容量的海洋输电和信息需求已成为热点,众多国内外企业都在努力抢占这一市场和技术制高点。“海底电缆有交流电、直流电两种,直流海缆具有线路损耗小、传输容量高等优点,适合远距离大容量传输,所以我们将目标瞄准了直流电。这个项目业内做得比较少,相关技术没有交流电成熟。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仿真研究、设计电气结构、摸索工艺技术、样缆生产与试验测试……薛驰带领团队,做了成百上千次测试,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2014年,随着世界上第一条320kV柔性直流电缆研发成功,并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中天科技海缆一跃成为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出口到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提振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信心。

勇攀创新高峰,做优做强中国海缆。在薛驰的带领下,中天科技用8年的时间完成了“五连跳”,实现了从光、电向光电复合,从浅海向深海,从低压向特高压,从交流向直流的跨越发展,达到国际领先。2022年,中天海缆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天海缆代表中国海缆制造的最高水平,跻身全球海缆十强。

薛驰还瞄准海底观测领域,着力攻关“卡脖子”难题。他率领团队攻克了油压平衡、动态密封等关键技术,解决了4500米水深下的湿插拔难题,同时,还突破了材料、工艺等瓶颈,成功研发出深海用干插拔产品,2020年已在“奋斗者”号上使用,实现了11000米世界最大水深的应用。

“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加油站”

薛驰深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他牵头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倡导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中天科技研究院、中天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并与中科院、清华、南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多层次、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特高压”“智慧海洋”“工业互联网”“5G”等新基建领域,聚焦“卡脖子”技术、前沿技术应用等,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薛驰带领技术团队屡屡打破国际同行的技术垄断、价格联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企业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3089项,其中PCT专利142件,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银奖、优秀奖和江苏省专利金奖;主持、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554项,其中国际标准31项。

“回看每个项目的攻关路,团队每前进一步真是挺不容易的,但我们往前的每一小步,都是在为中国走向海洋强国奠定基础。”薛驰说,“一切只为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再受制于人,实现自主可控。”

“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加油站。”这是薛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谈及未来,他充满干劲,“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今后几年,我希望能和团队一起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张安琪)

原标题:《【最美科技工作者⑧】薛驰:用一根线缆跨海连世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