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铁静音车厢”来了!网友亲身体验→

2023-10-14 13: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让网友期盼已久的高铁“静音车厢”终于来了。中国铁路官微发布消息称:日前,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静音车厢的车票,目前仅限于12306APP购买。消息很快冲上热搜第一。

如何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打开铁路12306APP

设置静音车厢的车次

会有“静”字作为提示

如需购买带有“静”字的

二等座车票

旅客可以勾选下方选项

【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

请您一定要认真阅读

温馨提示内容

点击【确定】后并提交订单

系统会在有余票的情况下

自动分配静音车厢车票

目前,静音车厢票价和普通二等座相同

不含任何附加费用

10月11日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发文后

不少网友们纷纷留言

“一定要全国推广”

接打电话时应离开静音车厢

根据中国铁路的提示除了购票时的提醒外,在静音车厢的端门墙壁等位置也会贴有明显的“静音”标识,提醒所有人进入车厢后应时刻保持安静,车厢内也会放上服务提示卡片,作出提醒。

提示内容:

请在静音车厢内保持安静

请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

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

请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离开静音车厢

请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您的孩子,避免喧哗

为给旅客营造“静”的氛围,静音车厢内的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路过的餐车不会叫卖,到站后,列车员则会根据到站信息为每位旅客提供“一对一”到站提醒服务。

如果有人在静音车厢大声打电话或交谈,也会被列车员提醒到车厢外再继续,以免打扰其他旅客。如果车厢内有带小朋友的家长,列车员也会提前提醒照看好小孩,避免喧哗。

如果喧哗时乘务员不在场,可以直接扫描座椅旁的二维码进行反馈,列车员每次收到都会及时处理。

静音车厢,真有这么好?

经常出差的西娅以前在高铁上最怕遇到邻座公放看抖音和小朋友高声喧哗,为了避免吵闹她一般都会带着降噪耳机睡觉。

自从7月体验过一次静音车厢后,静音车厢就成了她的旅行首选。

她表示,不仅没有什么人说话,小朋友也很安静,提示音声音也小了。车厢上偶尔有人聊天声音有点大,列车员也会去及时提醒要不要换座位去别的车厢,路上再也不用担心隔壁热心大哥大姐来攀谈。

另一位体验过静音车厢的旅客表示,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发出声音是引人注目的,所以大家一般都会遵守规则。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在静音车厢享受到一样的安静旅途。

Amber在一次旅途中偶然买到了静音车厢的车票,本来期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睡一觉。尽管列车员多次提醒,车厢内还是有人打电话和聊天。

她认为,一方面,买票的时候即使没有勾选【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也可能被分配到静音车厢,就不会太在意静音的规则,遇上座次紧张的时候也无法更换到其他车厢;另一方面,一些旅客可能对静音车厢的概念理解有误,享受着别人的安静,却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给其他旅客带来困扰。

至于对这种情况有何种改进建议,西娅表示,如果单纯靠列车员全程“盯梢”,列车员也会非常辛苦,希望购票的时候提醒更明显一点,让旅客能更清楚静音车厢的含义和要求;如果有一些轻微的价格差幅度来过滤人群,也可以接受。

有旅客表示,绝对安静是不存在的,出行纪律的建立也不是静音车厢这一个举措就可以完成的。尽管如此,任何一点点的进步都来之不易,也是值得夸奖的。

网友怎么看

对于高铁上设置静音车厢,多数网友表示,这是非常合理、人性化的举措,把选择权交给了乘客。关于带小孩会吵闹的情景一直讨论不休,现在,需要休息的乘客可选择静音车厢,带娃的乘客可选择普通车厢。

有网友表示,在去年去郑州时坐过一次静音车厢,“那体验太好了,整个车厢人也不多,大家都超级自觉,一点声音都没有。”还有网友发布体验称,“肯定做不到完全静音,还是会有交谈和通话声出现,但整体而言是一趟令人愉悦的旅途”。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静音车厢乘坐体验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乘坐的静音车厢并没有达到静音效果,“打电话的打电话,外放的外放,乘务员也来回走来走去说话”。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静音车厢乘坐体验

因此,也有网友认为,静音车厢只能“静”到遵守规则的人,静音车厢到底有没有效果,还得依靠大家自觉,依靠大家努力来实现。还有有网友直言,除非这车厢设置分贝检测报警,不然全凭自觉是没戏。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关于经营车厢的评论和建议

“静音车厢”绝非一劳永逸,考验仍在

其实,早在2020年底,就有“静音车厢”在京沪高铁等线路试运行。当时的“静音车厢”希望旅客自觉保持安静,但并非无声车厢,个别的小声交谈,在不影响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是允许的。但根据最新的提示,乘客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需要离开“静音车厢”。

也就是说,如今“静音车厢”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安静。这是好事,因为所谓“小声交谈”“不影响其他旅客”都是比较难以界定的情况,反而容易产生争议。可见,这几年来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听取各方意见,提高“静音车厢”的可行性,值得点赞。

但是,“静音车厢”毕竟只是一种倡导,要做到让乘客完全静音,从常识上讲更是不可能的,恐怕在实际乘车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靠个人自觉。因此,大家对“静音效果”也不能抱过高的期待。而且对铁路部门来说,不是推出“静音车厢”就一劳永逸了,如何解决旅客之间的矛盾冲突,仍将考验铁路部门的管理智慧。

也有人产生了另一种担心:如果我没能买到“静音车厢”呢?毕竟,车厢的数量是有限的,恐怕我们也免不了身处普通车厢的情况。会不会,因为有了“静音车厢”,其他地方的某些乘客,反而把吵闹和喧哗视作理所当然了呢?

比如,此番出台的规定要求,“静音车厢”内的乘客在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应该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哗。其实不管在任何车厢,或者说只要是在公共场所,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礼仪要求。

但事实上,前不久笔者乘坐高铁时,旁边的一位乘客从头到尾就一直在外放短视频,动感的音乐加上聒噪的配音,整整7个小时的旅程,真是痛苦不堪。小心翼翼地试着提醒几次无果后,我也“怂”了,因为本身就很疲惫,实在不想再起争执了。

推出“静音车厢”服务的大背景,还是为了与时俱进——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里最基本的礼仪。这也提醒我们,保持安静也好,遵守秩序也罢,都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哪怕是在没有特别规定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把它们转化为内在的道德。

近年来,在车厢内发生的冲突很多,起因往往是一些小事情,结果小火花成了导火索,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了。比如,前排乘客可以把座椅倾斜到多大的程度?有朋友开玩笑说,不如出台具体的细则,规定座椅可以倾斜几度,可以后退几厘米。玩笑归玩笑,道理还是很实在的——树立细致、有效的规范很重要,大家都愿意主动、积极地去遵守更重要。

这也正是“静音车厢”更大的意义所在。通过静音车厢的运行和营业,让公众亲眼看到、亲身感受榜样的示范作用,更深刻地理解公共场所里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人与人相处的理想状态可以是什么样的。尽管“静音车厢”可能还做不到彻底静音,其效果也还有待检验,但至少,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和有力的提醒。

反过来说,如果大家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那么即使没有“静音车厢”,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原标题:《“高铁静音车厢”来了!网友亲身体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