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表情包成了“副文字”,引发何种思考?

2023-10-14 22: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沈彬 光明日报 收录于合集 #光明夜读2023 133个

文 | 沈彬

发表情包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江苏的张某和李某同为微信群群友,群内约130人。某日,李某在群聊时提到张某,称“这个人从骨子里就坏”等,且每句话后都配上了咧嘴笑、捂嘴笑等表情包。之后张某以李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最后,苏州市相城区法院审理认定,张某和李某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和经济往来,结合李某戏谑性语言配发的表情符号以及群聊内容,不能认定构成名誉权侵权,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虽然在本案当中,法院并没有认定使用相应的表情包构成侵权,但这并不是说,使用表情包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相反,如果表情包具有实质性的批评、否定、同意、确认等语义内涵,也必然会引发相应的法律后果。只是就本案来说,法院认定使用的咧嘴笑、捂嘴笑等相应的表情包,没有超出正常网络表达的边界,所以不用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而在一些判决当中,法院则明确认定了表情包所引发的法律责任。比如在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微信交流双方在完成一笔微信转账之后,各自使用了“保佑”和“握手”表情包,法院结合上下文,认为双方发这两个表情包的意思就是“救援费已经结清”。

从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师法尔曼首次打出了微笑符号“:-)”,到栗田穰崇创造出的“emoji绘文字”,再到如今社交媒体、即时通信里广泛使用的表情包,表情包已经逐渐脱离了当初单纯表达情绪的范畴,承担了“副文字”的作用,具有越来越强的实质性表情达意的功效。

表情包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当中,特别是深深嵌入了互联网表达的场域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已经默认将表情包作为第一互联网表达方式:表达感谢,表达厌恶,接受帮助,委婉拒绝。

我们也发现,通过表情包可以方便表述日常语言文字无法直接描述的微妙情绪、态度。这是因为表情包表达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发展性以及模糊性。但也正因如此,表情包会被误读、解码错误,进而加剧不同主体之间的理解鸿沟。

你发出去的表情包的信号,在不同人眼里可能就有了不同的解读。比如,微信当中经常使用的微笑表情,相对于表情包当中更加喜悦欢乐的呲牙大笑、笑出眼泪,这个表情包正在发生意义变化。被不少人用来表达皮笑肉不笑、阴阳怪气的态度。可能你在工作群里慷慨激昂,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意见,而同事只发出了一个微笑表情,马上微信群里就变得空气凝固起来,这个微笑表情包渐渐的有了“呵呵”的意思,已被称为“死亡微笑”。之前已经有人因为这个“死亡微笑”表情包起诉到了法院。

但是,这个微笑表情在另外一部分网民,特别是中老年网民那里,并没有这么多“心思”,就是表示喜悦的意思,这就很容易产生代际冲突。当你兴奋地在微信群里给长辈们介绍着自己的工作成就后,却收获一堆微笑表情包,可能长辈们就真的只是表达喜悦,没有“呵呵”的意思。

表情包事实上已经成了我们日常表达当中的“副文字”,它的开放性和模糊性让它有了更多被解读的空间,能够被用来表达现代人更复杂微妙的情绪、态度,但也正因如此,可能会在不同的沟通主体之间产生误会、对抗,并且引发法律责任。

古人说,“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其实使用表情包也是一个道理,对不太熟悉网络语言的长辈、对生意上的伙伴、对“微信之交淡如水”,尽量不要使用可能有歧义的表情包。

原标题:《当表情包成了“副文字”,引发何种思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