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奶奶,没有名字”

2023-10-15 0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杨瑞 央视网 收录于合集 #新语 863个

28岁的山西女孩小李不久前得知,自己的奶奶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曹改小。

不同于微博话题“老一辈的名字究竟有多惊艳”下面那些诗情画意、充满书卷气的回答,“曹改小”这个名字,不但不浪漫,还很残酷——“希望下一胎能改成小子”。

小李调查了村庄里其他女性的名字,有人叫“米换”,意为“一袋米换来的女孩”;有人叫“改改”“转转”,以此寄托下胎生男的心愿;还有不少女性,根本没人知道她们的名字。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名字是一个人最赤裸的处境。千百年来,农村里的女性,正如她们的名字一样,总是被忽视,在漫长的历史中隐入尘烟。

今天是世界农村妇女日,我们邀请了5位朋友,分享他们身边的农村女性故事。

我的奶奶,没有名字

@光字

山东省聊城市七级镇于庄村

我的奶奶,没有名字。或许有吧,但没人记得了,可能连她自己都不记得了。她身份证上的名字,叫“于翟氏”。

奶奶十几岁时,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小七岁的爷爷。彼时嫁娶,女性大上几岁更适合干活——除了农活,爷爷不管家里的事。而奶奶除了帮干农活,还要挑水洗衣、生火做饭、喂鸡喂狗,又当媳妇又当妈。

在我看来,奶奶的婚姻,实在算不上“幸福”。

爷爷脾气暴躁,从奶奶嫁进门到老爷子去世,隔三差五就动手打她。这样的殴打,在那一辈农村人看来,再正常不过。随着年纪增长,奶奶的记忆开始模糊,总是怀疑爷爷在外面“乱搞”“送钱”,引得爷爷不耐烦,又是一顿打。

爷爷去世那天,奶奶坐在一旁对儿女说:好啊,他终于走了。不知道这是糊涂话,还是真心话。

奶奶下葬的那天,我的脑海里一直浮动着这样的一个画面:一片枯叶,紧紧地抱住枯枝随风飘摇,直到拗不过北风,被吹落到地上,淹没在泥土中,消失不见。

沉默顽强,过了一生

@小山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靳寺村

我奶奶今年90岁,西北农村妇女,生育5个子女,在地里“缠”了一辈子。比起现代人动辄厚厚一本的档案,密密麻麻的简历,她一生的辛苦,只能用这短短的几行字概括。

奶奶命不好,二十岁嫁人,四十岁守寡。就像地里的苦苦菜,冬天后最早发芽,好不容易耐过寒风、忍了干旱,没等到开花,就被人从地皮上剜走,变成一盘菜,没见着春夏。

奶奶七十岁时,还在地里劳作,每个夏天,胳膊都晒得红肿脱皮,整夜睡不着,担心雷雨会突然降临。

其实那时家里并不缺这点麦子,但奶奶的安全感早被无常的命运掠夺一空,任何一点点安稳,都会让老人如坐针毡,不知道这次老天爷又要拿她的什么来做这笔交易。

后来,她搬到县城,重新适应了一回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了抽水马桶、习惯了不串门的邻居、习惯了上楼时走两步歇一歇。她在阳台上种满了花,和一帮同她一样随子女搬迁的老头老太太成为朋友。

他们成群结队去掐公园里的花种,去排队领超市开业赠送的袜子,他们一起沉默地、顽强地接受了大半生积攒的生活经验最终归零的现实。

沉默而顽强,就是她们的一生。

都说我妈“有本事”

@徐巧丽

浙江省金华市徐尚源村

我妈完全不勤劳,她像个懒虫。

她不做饭,吃外婆家的;不洗澡,回家倒头就睡,呼声地动山摇。她衣服上自带泥土,落到家里的客厅里、楼梯上,厚厚一层灰。我大学买了个摇椅,回家后发现上面积满了衣服。

她希望我勤快些,我只能把出租屋的镜子擦得瓦亮;希望我妹勤快些,我妹下班已过零点。但村里人从不说我妈是懒虫,村里人都说我妈“有本事”,他们指的是另一个故事:和我爸离婚,靠一亩三分地,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田间地头,就是我妈的演讲台。

她讲自己的算计,离婚时上法院,把小女儿判给前夫,以为能减少负担;也讲自己的母爱,有一天小女儿哭着回来,她才知道小女儿受了委屈,从此一分钱掰两份用,供大小女儿读书。她起早贪黑、孜孜不倦地讲述,观众除了村民,还有庄稼。

在她的絮叨下,庄稼茁壮地成长了。凌晨一两点,她从床上爬起来,开着三轮车去城里卖菜,到晚上八九点,她才带着泥土回家。

如此过了三十六年。

奶奶晚年的快乐

@迟日江山丽

河南省淇县高村镇王屯村

我的奶奶,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没有上过学,唯一认识的字大概就是自己的名字和钱上面的数字。

奶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快乐。四个孩子不在她身边,老伴脑梗后行动不便、少言寡语,朋友大多去世,再加上她已经干不动农活了,连和花花草草的交流都变少了。

渐渐地,奶奶开始失眠,白天没精神。我们带奶奶去各种医院,开药、检查,但收效甚微。中西医都不管用,不如试试“偏方”,我决定让奶奶做些能产生成就感的事,我想到了画画。

在我支起画架的时候,我奶奶一直在说:“拿走吧拿走吧,我还画画呢?我画不好。”但我把奶奶按在画架前,“逼迫”我奶奶画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南瓜。

奶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衣柜上的小狗、家里的花、田间的丝瓜……积累了厚厚一沓作品。

奶奶画画的事也在村里传扬开来,邻居们经常羡慕地说:“听说你孙女教你画画了,画得可好”。大概留守老人都有些寂寞苦闷吧。

有天晚上,奶奶说她现在不吃安眠药也能睡个好觉了,还说:“你大娘之前就跟我说过,你这个病啊就是心病,非得心里高兴了才能好……”这话她只说了一半,但我已经听出了言下之意。

去年奶奶去世了,我们选了那张写着她名字的画——《家是宁静的港湾》,陪她一起长眠地下。

女孩子多读书,才能走出去

@啊虫吧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蒲岙村

“倒也不是读书贵,家里需要我。”

九岁时,外婆跟着周围的小伙伴一起去上学。两年后,她辍学了。年仅三十的大哥突然离世,留下两个小侄子,家里还有三四个弟弟妹妹。外婆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开始养鹅、养鸭,还帮别人放过火鸡。

“我的人生,从那时候结束,也从那时候开始了。”

我的妈妈刚开始读书时,眼见着身边的朋友都陆续辍学,工作赚钱,也想去渔厂里切鱼养家。外婆不同意:“我们女孩子,一定要多读书,读了书才能走出去,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后来,我的母亲考了两年大学,第一年的分数只够上大专。在那个年代,对农村孩子来说,大专已经很不错了。但母亲不愿去,一心想考大学。外婆没有催着母亲去工作养家,顶住身边人的质疑,让母亲安心再学一年。

2022年,我硕士毕业,选择了继续读博,外婆是全家最支持我继续读书的人。每次打电话回家,外婆都和我说:“我真为你高兴,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这简略再简略的两千来字,描摹了5位农村女性的人生。

绝大多数的农村女性,她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母亲,朴素沉默、吃苦耐劳、隐忍坚守。只不过,无人讲述,无人知晓。

俗话说:“往上数三代,谁还不是农民”。在长辈们的托举下,越来越多人走出农村,走向广阔天地。但每当我们思考自己来自何处的时候,惯常追溯的,还是爸爸、爷爷们的人生轨迹。

其实,我们的性格、意识、生活经验,很多都来自于这些女性长辈们。

她们是我们的前传,我们是她们故事的延续。

你认识的农村女性有哪些故事?评论区聊聊吧~

癸卯年

九月初一

2023-10-15

监制:唐小山

编辑:杨瑞

审校:寒冬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标题:《“我的奶奶,没有名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