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征程新奋斗|他们是智能制造的“全科医生”,为企业问诊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2023-10-16 06: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要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制造企业需要先评估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以便确定改进和发展的重点。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被誉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底座”。

在中国智能制造领域,有一群特殊的“全科医生”,上海软件中心就是其中代表。

孔繁荣

2021年,上海软件中心在领导班子指导下成立“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工智所”)。工智所主任孔繁荣介绍,该中心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上海市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基于863专项等重大课题,孔繁荣团队积累了汽车、消费类电子、船舶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系统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大量经验,积累了很多共性技术,累计完成22项国家标准、17项发明专利申请、获得70项软件著作权。发表百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服务讲解

他们凭借工业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奔走在全国各个工厂,为制造企业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多年来,工智所已服务超过200家重点制造企业,为推动国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助力创业者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上海氧隆科技创始人王群龙在创业初期,受限于设备和市场的瓶颈,企业经营一度停滞。

本科毕业后,王群龙曾在一家催化剂公司担任研发经理,从事新材料研发。由于所学专业的特点,王群龙对分子筛制氧、膜制氧领域研究颇多。分子筛制氧设备的特点是制氧浓度高但体积大,膜制氧设备体积小、轻便但是氧气浓度低。“大部分国外的大公司都是采用分子筛制氧的。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不用膜制氧呢?”2019年3月,王群龙决心尝试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制氧机,并于2020年入驻由上海软件中心运维服务的中国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信息电子产品实验试制平台(下文简称“信息电子平台”)。

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服务

入驻信息电子平台初期,王群龙团队很快便在制氧膜关键技术上产生了突破。但由于条件和设备有限,缺乏机械外壳等硬件设备相关的资源支持。得知这个初创团队的困境后,孔繁荣团队的运维工程师们,帮助和指导王群龙团队多次使用了平台的试制设备,进行制氧机的电路设计、模块化设计、产品测试、性能测试等。在强大资源的帮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携式制氧机第一代产品便顺利开发完成。整个过程比原先预估的至少缩短了3~6个月时间,节省成本近50万元~80万元。

“信息电子平台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加速孵化器,在产品研发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他科技园虽然也会提供一些场地,房租也不贵,但是那边没有配套的试制设备和工程师,也缺少研发相关的资源。”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旅程,王群龙感叹道。

帮助王群龙博士完成制氧机的试制验证

创新创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为了更好的助力“双创”,孔繁荣带领团队从“0”开始搭建实验试制平台,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初心”对工作,坚持7×24小时服务企业,全年无休,耐心听取创业者的每一个诉求,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有时为了帮助初创企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我们团队成员经常东奔西走寻找资源,也曾头脑风暴到深夜,力图使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孔繁荣透露,2022年王群龙作为上海科创企业10位代表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的亲切接见。提起初创团队获得的成功,孔繁荣难掩兴奋之情。

服务制造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评估

开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孔繁荣介绍,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本身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企业正在推进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的刚刚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有的甚至还处于半自动半人工生产模式,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也要在智能升级方面‘加课’。”

尤其是与大企业相比,大量中小企业因为转型意识不足、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

数据采集是制造业生产流程中的痛点之一。“但很多工厂设备比较老旧,如果直接更换设备成本又很高,我们可以通过后装传感器的办法,开发智能工厂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设备、产线管理。”孔繁荣说,工智所积极推动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与合作伙伴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即智能工厂弹性管控平台,通过“低代码”定制化服务模式,开创了一条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相关共性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

工业智能研究所业务骨干合照

良品率是企业的生命线。通过这套低代码化的弹性管控平台,工智所帮助一批以电子设备为代表的生产线产品的直通率从75%提升到95%以上。这意味着,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精益生产流程,产线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管理组织、管理过程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企业真正尝到了低成本实现智能制造的甜头。

这一柔性智能化改造体系,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尤其是让中小企业无需承担高昂的定制成本,即可享受“拎包入住”的技术普惠,为中小型制造型企业迈入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一条便捷、普惠、低成本的新路径。

上海经验辐射全国

基于对不同行业、众多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孔繁荣团队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全科医生”,不但能治疗“疑难杂症”,还能融会贯通,把不同行业的经验传输给企业,助力为企业量身定制,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2021年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分公司(下简称“上汽乘用车”)在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于2022年8月,由上海软件中心工业智能研究所完成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三级评估。

2022年10月孔繁荣带领工智所与上汽乘用车继续深度合作,围绕企业数字化战略,制定了上汽乘用车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建设目标,全面发力打造“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协同的高效敏捷闭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孔繁荣博士组建专业团队,对上汽乘用车智能制造的四大能力20项目能力子域开展能力解析、量化分析,通过近一年的深入调研评估,为上汽乘用车提出近30项目数字化改善建议,形成近10万字的评估分析稿。

2023年8月25日,上汽乘用车顺利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也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项等级的整车制造企业。

服务企业氧隆科技王群龙博士赠送锦旗

如今,这一模式已经不局限于上海,正在向长三角和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些年来,通过“帮传带”,依托中心建设的上海市级专家服务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专家资源,为制造企业把脉问诊,孔繁荣已组建近百人的专业咨询评估团队,服务于制造业“智改数转”,通过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团队成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嘱托,深入广西、江苏、浙江、江西、陕西、山东等多地考察,有时连续几个月在外出差,刚结束贵州的项目又马不停蹄地飞往深圳,工作强度非常大,经常连轴转。

“有时候连家人也开始不理解、甚至抱怨我们工作繁忙,但我们深知肩上的重任,更了解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孔繁荣说,目前团队服务的行业已覆盖了汽车、电子、化工、医药、快消品、烟草等各大领域,服务了超过200多家重点制造企业。

上海软件中心工业智能研究所所正立足上海,将长三角的工业数字化转型经验辐射全国,推进工业经济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陈逸欣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