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带一路”访谈录|唐孟生:中巴未来合作应“先园后产”和“以产兴园”并举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薛力
2023-10-16 19:38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研究员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历时数月,访谈了政、学、产三界数十位“一带一路”相关人士,从这三个领域全面回顾“一带一路”倡议这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前景。访谈对象中既有思考在政策层面推动“一带一路”落地的政界人士;也有走出书斋、多次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的学者;更有走出去、在一线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企高管。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薛力研究员的访谈计划启动时即密切关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今起刊出由薛力研究员完成的“‘一带一路’访谈录”系列中的部分篇章。

访谈对象:唐孟生,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访谈人员:薛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访谈日期:2023年7月21日中午

访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大益膳房

录音稿整理:郑舒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本科生

录音校对:薛力

本文经受访者审定

薛力:中国提出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的原因是什么?

唐孟生: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项目。2013年中国政府率先提出中巴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初衷是帮助巴基斯坦解决能源危机,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道路运输能力,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在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和引领下,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巴基斯坦计划发展和改革部的务实推进下,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一批能源、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相继落地,项目建设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首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铁哥们巴基斯坦当然在我们首先考虑的范围之内。这也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的体现。

第二,中巴关系堪称国际关系史上的奇迹。70多年来,中巴两国关系风雨同舟,历久弥坚,双赢共进,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间关系的杰出典范。我们常形容巴基斯坦是中国政治上的挚友、发展上的伙伴、安全上的兄弟、文化上的知己。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议会演讲时指出:“‘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当我们富裕起来的时候,巴基斯坦的经济却由于种种原因变得发展缓慢,甚至有点倒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忘老朋友,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中国自己,帮助巴铁兄弟走出经济困窘,走上致富之路。

第三,从政治层面来讲,两国始终在战略上互信,经济上合作,文化上互鉴,这在中国外交上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时,把两国关系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战略中唯一的。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发展传统友谊 深化务实合作 维护地区安全,共同打造中巴命运共同体。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巴经济走廊倡议,是巴基斯坦的发展梦,同时也是中国梦,是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

总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发展的原因,一是习近平主席睦邻、善邻、富邻的思想体现,二是再次证明中巴两国是患难与共的真朋友、同甘共苦的好兄弟,经受考验的铁哥们,中国始终同巴基斯坦坚定地站在一起。

薛力:中巴经济走廊和西部战略有关系,那么在中巴经济走廊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之前,有没有一些基础或者历史的前身?

唐孟生:当时的巴政府提出重振经济,争取实现“亚洲之虎”的梦。此时,我国在致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两国发展战略契合,两国的民族梦相通。双方决心进一步拉紧中巴务实合作纽带,把两国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成果,实现互利、互惠和双赢,给两国人民带来经济实惠。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我西部开发无疑可起助力,给西部一个天然的、走向世界的通道。

我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与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喀什与巴基斯坦合作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早在1967年中巴两国就签署了关于新疆喀什地区和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尔吉特地区的边境贸易协定。1966年3月动工,1978年6月竣工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合作的里程碑,中巴友谊的象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喀喇昆仑公路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通道,使中巴两国贸易线得到延伸。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把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贯通南北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2016年11月,中外运长航集团总经理袁建民等周密策划,联合巴边境工程组织(FWO)组成中巴联合贸易车队,沿着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区,行程3115公里,抵达瓜达尔港,实现了中巴经济走廊首次贯通。

7月29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巴基斯坦纪念碑亮起中巴两国国旗颜色的灯光,庆祝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本文图片新华社 资料图

薛力:您对中巴经济走廊十年的整体评价是什么?

唐孟生: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瓜达尔港和产业合作为重点,构建“1+4”经济合作布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从此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在“一带一路”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在摸索,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定位为“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项目。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把中巴经济走廊定位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

习近平主席在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贺信中强调,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将始终同巴方坚定站在一起,携手同心、砥砺前行。展望新十年乃至更长周期的未来,中巴经济走廊的综合价值和战略意义将进一步凸显,其“三个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强化。一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二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示范,三是地区发展与安全合作的示范。

回首十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阶段的早期收获项目为巴基斯坦带来超过250亿美元直接投资,投产发电容量超8000兆瓦,修建扩建高速公路510公里、国家路网886公里,直接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巴方员工规模达到15.5万人。经十年共商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极大的改善了长期制约巴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十年过去了,中巴经济走廊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表现为:

第一,缓解了巴基斯坦能源短缺状况。能源短缺是制约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是几届巴基斯坦政府最为重视、最想解决的问题。据普华永道2012年研究报告,电力缺口致使巴基斯坦年均GDP损失高达135亿美元。电力供不应求导致巴基斯坦全国各地区轮流停电,大城市每天的停电时间约10个小时,而在农村则长达22个小时。

这是2022年6月22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拍摄的卡洛特水电站(无人机照片)。由中国三峡集团为主投资方投资建设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后,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也就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首选。双方共商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筹建多个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7045兆瓦(外国直接投资330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8020兆瓦)和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总装机容量为4000兆瓦)实现了商业运营。预计苏吉吉纳里水电站(装机容量884兆瓦)将于2024年7月完成。此外,700兆瓦的阿扎德帕坦水电项目、1124兆瓦的科哈拉水电项目和300兆瓦的瓜达尔煤电项目也正在筹备中。

这是2016年6月7日拍摄的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地区的中兴能源巴哈瓦尔普尔光伏电站。

经过十年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能源项目为巴基斯坦新增电力6000多兆瓦,极大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短缺问题。除了发电项目外,中国还在巴基斯坦建设了马蒂阿里-拉合尔±66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这是世界上第二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用以解决巴基斯坦电网老化问题。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一辆橙线地铁列车准备进站(2020年10月26日摄)。巴基斯坦首条地铁——拉合尔橙线当日迎来首批乘客,标志着巴基斯坦步入“地铁时代”。

第二,中巴经济走廊成功地帮助巴基斯坦改善了从北到南的主要交通网络。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喀喇昆仑公路(KKH)的赫韦利扬至塔科特段、木尔坦-苏库尔(M-5)高速公路、哈卡拉-德拉伊斯梅尔汗高速公路、东湾高速公路和拉合尔橙线地铁在内的六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完成。中巴经济走廊西线的部分工程仍在施工中,预计将于2024年7月完工。这些公路项目大部分穿越巴基斯坦的偏远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增长。有数据显示,中巴经济走廊初始阶段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在俾路支省的瓜达尔,连接港口和城市的东湾高速公路,起点位于瓜达尔港的中巴友谊大道,终点位于莫克兰海岸公路N10上,全长19.49公里,设计限速为100公里/小时,于2022年7月31日移交并正式开通。

第三,瓜达尔港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泊位和新码头的建成增强了港口容纳大型船只的能力,提高了其成为区域主要贸易中心的潜力。同时,由中国提供援助款和无息贷款,东湾高速公路、瓜达尔机场等许多其他项目已开工建设,促进了瓜达尔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扩展,瓜达尔港逐渐连接起阿拉伯海,利用这条新路线,与非洲、中东和欧洲的贸易距离将从10000公里减少到3000公里,与常规路线相比,预计航行时间和花费可减少75%。

暂短10年,瓜达尔港面貌焕然一新,港区道路、堆场、码头装卸设备、海水淡化、供油和港区监控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了包括酒店、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物流、海外仓、粮油加工、渔业加工、家电组装等30多家中巴企业入驻。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小渔村,现在人口已从6万增长到15万,还有机场、有港口、有学校、医院等,初步具备了一个城市的规模。

薛力:为什么不扩建卡拉奇港而要从头开始修建瓜达尔港?

唐孟生:瓜达尔港是位于巴俾路支省西南部的深水不冻港,1792年起成为了阿曼王国属地,1958年,巴基斯坦以300万英镑购回。1999年穆沙拉夫总统执政,决定开发瓜达尔深水港项目,并请求中国政府援建。2001年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巴方请求下,同意中方出资1.98亿美元援建瓜达尔港。2002年3月动工兴建,2007年3月建成后,由新加坡港务局通过国际招标中标后负责运营,租赁期为43年。由于新加坡港务局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巴方曾多次提到要把瓜达尔港交给中国运营。2013年2月,巴方正式提出将瓜达尔港运营开发权转交中国公司。瓜达尔港的条件非常好,是个深水港,唯一的问题是太偏僻。2017年,我最后一次去瓜达尔港,那个时候已经有机场了,只是居民还少。中国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帮助巴基斯坦完成了瓜达尔港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瓜达尔港从长远来讲是有发展潜力的。

薛力:瓜达尔港已经初成规模,以后会不会超过俾路支省会奎达?

唐孟生:短期内比较困难。当地人的种族和地域观念较强,有强烈的排外性。另外,瓜达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天气炎热、植被稀少,大多数土地贫瘠且干旱,年降水量仅有60毫米,生活用水极度短缺,因此,短时期内大量移民瓜达尔尚有困难。不过,瓜达尔港在发展,生存条件在改善,发展起来了,工作机会多了,工作条件好了,还是大有希望的。

能源、基础设施和瓜达尔港建设三者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还有一个产能合作,也在不断推进。经十年共商共建,早期收获项目进展顺利,以产业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和社会民生为重点的第二阶段正渐次铺开。

这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2018年1月29日摄)。

薛力:巴基斯坦方面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整体评价怎么样?

唐孟生:从现在看来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十年给巴基斯坦带来了254亿美元的直接投入,解决就业岗位大概是23.6万个,直接参与的巴基斯坦员工的大概是15.5万人。从这个数字来看,中巴经济走廊在这十年中起到了示范工程的作用,得到了巴基斯坦上下的认可与赞同。

巴基斯坦的第二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中巴经济走廊加速了巴基斯坦产业基础建设,加快了产业发展。另外,我们这几年也注重民生项目,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比如免费医院项目,瓜达尔港净水项目等等,官方评价和民间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巴基斯坦前任总理夏巴兹在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纪念仪式上致辞时说道:“衷心感谢习近平主席对巴中关系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高度重视,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巴方的真诚帮助深表感激。走廊建设成就卓著,深刻改变巴经济社会面貌。巴方愿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深化巴中各领域合作,走自立自强之路,更好造福两国人民。”长期负责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巴基斯坦原计划部长伊克巴尔在伊斯兰堡“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纪念会上说:“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巴基斯坦伯赫利雅大学教授哈桑·达乌德说:“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代表了巴基斯坦和中国持久而深厚的友谊”。

过去我们常讲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友谊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巴经济走廊应该说是又一新的伟大里程碑。另外,政治上,巴基斯坦执政党和反对党,不管谁上台都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比较少见。

薛力:中巴经济走廊实施后,中国国家形象在巴基斯坦有什么变化?

唐孟生: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形象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十年。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80%多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1982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90美元,而巴基斯坦高于我们,人均GDP达到了240美元。那个时候巴基斯坦的市场比我们繁荣。改革开放45年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经济奇迹。巴基斯坦民众热烈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对中国各领域的兴趣与日俱增,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倾听“中国故事”。并且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加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向强国富民之路。

中巴两国的形象在一步一步地相互提升。巴基斯坦人形容中巴关系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中巴友谊。我们称巴基斯坦“四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称巴基斯坦为铁哥们。

薛力:中巴经济走廊面临哪些挑战?据我所知,双边政治关系很热,民心也很热,但是双方人员交流比较少,特别是中国去巴基斯坦的人比较少。

唐孟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以社会民生为中心,以产业合作为重点的新阶段,我们在应对旧有挑战的同时,也将面对一些新的挑战。第一,巴政局动荡不稳,党派、教派斗争激烈,在走廊建设的具体项目上,地区、部族、政党和利益集团常存分歧,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政策;第二,现行文官体制下文牍主义盛行,一定程度影响到两国产业合作之大任;第三,巴企业参与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缺乏主场意识,积极性有待提升。第四,外部变化的因素给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造成新压力。

中巴经济走廊起步以后人员交流扩大,现在巴基斯坦在中国学习、留学人员有三万多人。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比较少,包括旅游者。主要还是因为安全问题。前几年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有好转,但是这两年又有点恶化。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巴塔、阿塔的问题恶化。美国离开阿富汗,却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培植和扶持其代理人,活动极为猖獗,而且许多是针对中国的。印度一直对中巴经济走廊耿耿于怀,其情报机构在巴收买恐怖组织、反叛武装,在巴境内制造破坏活动。

巴方承诺并在尽全力保证中国人的安全,但是安全问题确实存在。另外,我们希望深化和扩大中巴双方的合作,希望加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产能合作,通过农业发展让巴基斯坦出口增加,赚取更多的外汇。但存在一些困难,农业合作和产业合作都存在问题,因为巴基斯坦是私有制社会,大量企业在私人手里。这种情况下中巴如何合作,需要双方做深入的研究,瞄准合作的路径。

薛力:巴基斯坦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吗?

唐孟生:巴基斯坦粮食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有些品种有缺口,比如小麦,因此会出现“大米出口换取小麦”。另外巴基斯坦的粮食深加工技术落后,农副产品特别是时令水果浪费相当大。例如,芒果作为巴基斯坦出口的重要产品,有30%-40%浪费。因为冷链不行,无法储存。巴基斯坦希望在这方面能推动与中国的合作。我的想法是,产能合作方面可以推动中国有实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入巴基斯坦市场。

薛力:喀喇昆仑公路现在可以全天候通车吗?

唐孟生:可以全天候通车。

铁路方面,目前列入走廊规划项目的是,巴基斯坦境内铁路(ML-1)的升级改造工程。巴基斯坦铁路干线(ML-1)从卡拉奇向北经拉合尔、伊斯兰堡至白沙瓦,全长1726公里,占巴全国铁路运营的70%,升级改造后将大大提高巴基斯坦铁路的输送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解决巴基斯坦铁路长期亏损问题。

薛力:您对下一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哪些建议?

唐孟生:经十年共商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极大改善了长期制约巴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已进入以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第二阶段。所以要从如何推进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维度思考。

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第一,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部分园区通过企业投建,自主运营的模式运作,此类园区缺乏相应的赢利点;第二,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产业园区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虽较多,但针对性不强;第三,巴基斯坦产业不发达,园区建设相似性严重,产业园区定位不明确;第四,巴方部分想法过于超前,结果是入园企业主体过于单一,难以形成园区效应。

根据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建议:第一,推行“先园后产”和“以产兴园”并举模式。“先园后产”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周期长见效慢。“以产兴园”则可依托巴当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引领配套企业聚集,逐步形成园区规模;第二,产业园区建设需要转变思维,突出“运营园区”的意识;第三,产业园区建设应以打造成功产业园区为目标,而不求数量多少。在评估产业园区产生积极效果和良好反响后,形成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推动更多园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园区建设应作认真的前期调研;第二,突出巴基斯坦属性,产业园区积极吸纳巴基斯坦民族工商业,提升巴基斯坦工业化水平,打造巴基斯坦品牌,促进“巴基斯坦制造”;第三,保持开放的态度。产业园区不仅是中国的,不仅鼓励巴基斯坦企业参与园区项目,还可考虑第三国产业、资本进入园区。

薛力:为什么发展这么困难?

唐孟生:巴民主体制尚不成熟,法制建设薄弱,执政者易从政党利益、地区利益出发进行决策,影响产业合作与产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当前巴经济面临低迷的挑战,外债压力居高不下,影响产业投资;巴企业参与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缺乏主场意识;巴尚乏全国统一的产业园区立法,实现两国产业政策对接尚存困难;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因素给中巴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造成压力等。

薛力:孟加拉国虽然也有党派斗争,但是在吸引外资上有共识。

唐孟生:这方面巴基斯坦应该向孟加拉国学习。政治上,斗争归斗争,但是如果在发展经济上达成共识,这个经济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巴基斯坦就缺乏发展经济的共识,巴基斯坦已经落后孟加拉国了。

建议与巴基斯坦加强治国理政的交流互鉴,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讲述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帮助巴政府提升执政能力。

薛力:智库与高校如何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唐孟生: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年了,两国的智库都在参与。中国有20多家研究巴基斯坦的机构,巴基斯坦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智库也有10多家。另外,中巴之间还有中巴经济走廊高等教育联盟。整体势头不错。智库实际上就是给中巴经济走廊创造更大的民意基础,真正做到民心相通,为走廊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智库应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共识与氛围。

现在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研究上以文化、政治议题居多,经济方面的研究不够。智库应该走入一线,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调查清楚巴基斯坦研究产业发展究竟面临什么问题,从而促进中巴之间更多的产业合作与农业合作,这样才能真正、更好地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