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策展记

沈一萍
2023-10-17 08:2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任伯年(1840—1895年)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海派领袖。徐悲鸿称他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这些天(9月9日-12月9日)正在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对外展出,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24家文博单位的158件(组)书画藏品,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艺术特征,及以他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澎湃新闻特刊发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沈一萍的策展记。

任伯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著名画家。他是前期海派画家中的领军人物,开创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新局面。他鲜明的艺术风貌反映了怫郁昂藏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气息,一变传统文人画一味追求林泉高致的趣味,由雅转俗,使水墨一统的天下化为多姿多彩。他多能兼善,题材广泛,意趣盎然,技艺超妙,诗情洋溢,以生动雅丽,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区别于赵之谦的朴茂,虚谷的冷隽,吴昌硕的雄健。尤其是他的某些人物画寄托深远,生前死后,声誉极高,蔡若虹以“近代绘画的巨匠”、徐悲鸿以“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评之,均隐含了对其作品人民性的赞誉。

展览现场的海报

展出现场

一、借亚运机遇 展绍兴文化

2023年9月,杭州第19届亚运动会在浙江杭州举办。绍兴作为承办赛事最多项目的协办城市,迎来众多国内外嘉宾。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决定以此契机在2023年9月9日至12月9日举办“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向全国和世界展现古城绍兴的文化魅力,全面介绍绍兴近现代著名海派画家任伯年的艺术。

二、选精当主题 显艺术风采

任伯年少承父亲绘影写真之术,及长,广益多师,寓居沪上又吸取西洋绘画技法,在市场需求下,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不拘流派,肖像、人物、花鸟、山水、鱼虫、翎毛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要恰当反映这位“海派巨擘”(辽博展曾用名)的“妙笔传神”(中国美术馆曾用名),寻找恰当主题对本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任伯年艺术的大展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展品遴选,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展览能否达到全面展示任伯年艺术的目的和高度。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导览现场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 册页局部 

任伯年 黑猫图横卷(局部) 纸本 纵31厘米 横83.5厘米 上海中国画院 藏

在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后,本展览采用了“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的主题。前者是任伯年同时代师友虚谷对任伯年艺术技法层面的高度概括和肯定。“无常法”有褒贬不同的理解,任伯年撷取百家之法,融海纳百川之技,个性特征不明显,很难用某个技术性词汇描述他的书画水平。虚谷评语出自悼任伯年挽联,即褒奖其以无为有,化万法为己法。雅丽丰繁是徐悲鸿对任伯年艺术特色和海派意义的高度概括,肯定其作品适合各个阶层之世俗化的一面。两人的评价对指出任伯年成功的原因和艺术特征极为准确,以此为展览主题符合全面展现任伯年艺术的展览目的,又契合亚运会“开放、包容、创新、奋斗、热情、多元”之意。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 展出的徐渭长卷画作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三、集各馆展品 呈万法面貌

全面展示任伯年汇百家万法为一家的艺术历程,绍兴博物馆的任伯年藏品力所不逮。本馆仍循前例携手国内24家文博单位收藏的任伯年及师友、后学的书画藏品158件(组),从时代背景着眼,全面展现任伯年的艺术世界和时代风貌。

“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册页局部 

展览从任伯年在绘画各类别和展厅条件分“任伯年生平及师友”“如镜取影的人物画”“工写兼精的花鸟画”“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和“任伯年的艺术影响”五个单元。

第一展厅介绍其家世、师承,简述其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任伯年绘画上追宋元,师法陈老莲、石涛、八大、华喦等大家,也借鉴同代“三任”“三熊”的画风面貌,吸收民间写真术、民间艺术传统而又合乎时代需求的绘画特色。

任伯年 设色东山丝竹图 横幅 南通博物苑 藏

第二展厅介绍他的人物画。他幼承家学,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培养了目识心记的如镜取影能力,打下了肖像画的扎实基础。任伯年后又师从职业画家任熊、任熏。二任所画人物,取法陈洪绶,使之迅速跃上当时人物画的高地。寓居沪上后,他一面顺应市场学习西洋技法,一面吸取各家优点,力求化万法为己法。如他采用八大的中锋用笔,改工笔画风为写意。他同时还融汇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的写意法,形成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兼工带写的特点。他掌握西洋画的速写后,其人物画往往一挥而就。吴昌硕曾亲眼见他作画赞叹不已:“落笔如飞,神在个中,亟学之已失真意,难矣。”这次展出的《芜青亭长像》《为任阜长写真》《赵啸云幽篁独坐画像》《羲之爱鹅》《苏武牧羊》《东山丝竹》等,是其“学古而变,取洋而化”的经典之作,也是当时最受市场欢迎的部分。

 任伯年 芜青亭长图轴 纸本 纵125厘米 横39厘米 安吉县博物馆 藏

苏武牧羊图轴 纸本 纵一八〇厘米,横九八·三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藏

第三展厅展示任伯年的花鸟、山水画。花鸟画在任伯年存世的千余幅画作中占据大半。他早年花鸟画以工笔见长。自19世纪70年代中叶起,其起技法由双勾转向以没骨为主,勾勒为辅的写意画风。其间吕纪、唐寅、赵佶、徐熙、徐渭、陈淳、恽南田、八大、石涛、金农、边寿民、华嵒等各家的技法为他所用。如他学恽南田的没骨法,却强调用笔和速度;学华嵒强调设 “以艳色”;学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的大写意却加入自己的线描技法,自成体系,并将写意花鸟画推向新高峰。这些展品反映出他博采众长的技艺和当时的市场趋势。这些作品的画题如“金玉满堂”“吉祥如意”“富贵寿石图”“三阳开泰”“一路富贵”“四季平安”看似俗,实则是艺术由文人贵族专享走向大众的社会进步趋势,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是中国近代社会艺术史的重要史料。以往那些批评任伯年作品“甜俗”的看法,其评骘实际上仍是以文人画的标准为圭臬,殊知时代巨变和艺术普及的历史意义。这一点徐悲鸿倒是慧眼如炬,堪称任伯年的第一知音。

任伯年的山水画作品并不多。他早年山水多习唐宋青绿,仿过“小李将军”李昭明的青绿山水,后学石涛笔意,用笔皴法似胡公寿。中年后又先后师法明清时期丁云鹏、沈周、蓝瑛、吴镇、八大诸家。其山水作品的妙处在于宋、元以来文人寄托山水的意境,被他幻化为世人皆可游的风景,运用透视法使传统山水有了真实感。

第四展厅讲述任伯年对后世的影响。海派的兴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根本变化,任伯年则是海派旗帜的标杆。当时任伯年“一把扇子可以买到两百铜钱”(《陈半丁、王雪涛、董寿平评论任伯年》)。从绘画史看,“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而来,侨居御画”(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任熊、任熏、赵之谦、胡公寿、虚谷、蒲华、吴昌硕和任伯年的寓居上海的盛况,改变了中国画以都城为中心的局面。其形势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画派的兴起,商业为艺术带来巨大的繁荣极为类似。因此可以说,无海派的市场,任伯年的艺术得不到广泛认同;无任伯年则中国文人画的酸腐气不足以荡涤。海派艺术真正打开了艺术为社会之门,影响至今。

四、造雅丽氛围 扬绍兴名人

任伯年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明星画家,寓居沪上后的20余年即成为前期海派的领袖,影响延续至今。任伯年的画风是上海这座商业城市活力的体现,也是中国近代市民社会兴起的象征。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上,本馆针对这一特点,在色彩选择、场景营造方面采用暖色、反差对比较强的色调。空间上也营造了较热闹场面,尽量模拟人物时代的环境。四个展厅的出入口处,都以任伯年的代表作为引领。同时,辅以说明此展为亚运助力的元素。

每个单元和重点展品,我们特别增加知识性辅助展板提示作品的技术特点、师承源流、创作背景、时代意义,尤其是对本土文化的影响。比如在展厅5米高柜里,特别增加任伯年的人物画的展板解读,指出其人物画的时代意义和乡土情结,像“羲之爱鹅”的题材,任伯年画过多次,场景各异。本次展出的二件《羲之爱鹅》,画家分别赋予王羲之文人、常人的多种形象,这些细节正是故乡文化深入其髓的流露。由此可见,他对王羲之有更深层次的乡土情和亲切感。任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画作中常题署“山阴任颐”,都是他对故乡文化深以为然的证明,这也是本展览一个重要特点。

任颐 吉金清供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总之,本馆首次举办任伯年的个展,任务重大,困难很多,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各兄弟文博单位的协助下,较好地完成使命。特别是本次参展的158件(组)展品中,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79件,规模空前,弥足珍贵。其中故宫博物院的《苏武牧羊》《牡丹白头》、上海博物馆的《杂画册页》、中国美术馆的《羲之爱鹅》《水墨人物山水册页》《为任阜长写真图》《献瑞图》、浙江省博物馆《周闲像》、广东省博物馆《老子骑牛图》、天津博物馆《吉金清供图》等著名作品都是首次外展与观众见面。配合展览同步推出的《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图录,也再次体现本馆践行展、学、研的办展传统。我们希望通过该展览,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任伯年的艺术生涯和文化意义,反映他海纳百川的进取胸怀、融汇众家的艺术特征、推陈出新的时代风貌、雅俗共赏的创作主张。

任伯年《公孙大娘舞剑》

绍兴博物馆举办绍兴名人展以来,一直得到国内优秀博物馆的合作和支持。本次展览为服务亚运会,各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使展览得以成功举办,本文借此向各馆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激情亚运,魅力绍兴。在本届亚运会“开放、热情、创新、多元”的理念下,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绍兴城市品位和文化高度的战略规划,虚心向各兄弟馆学习,用高水平的展览推动文旅融合,促进绍兴文博事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沈一萍为绍兴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任伯年展览策展人,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