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展丨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

2023-10-20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与意大利是东西方历史文明的代表。在秦汉王朝开启中国“第一帝国”之同期,古罗马也正在迅速崛起,两者在中西方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同样重要地位,都代表着当时文明的最高成就。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东西方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这也是中国与罗马往来沟通的第一步。

丝绸之路不仅涉及原材料(如丝绸、织物)的交换,同时也促进了艺术、风尚、文化的交流。古罗马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主义样式的基础,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由盛转衰转入宗教艺术向度的肇始。此后一千多年间,古罗马艺术在地中海世界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激荡发展,兼收并蓄,最终不仅照亮了欧洲中世纪的未来,也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次吴文化博物馆联合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共同呈现“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特展,共展出来自古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98件/套,包括法尔内塞收藏的藏品和出土自赫库兰尼姆、庞贝古城的珍贵文物,囊括雕像、银器、玻璃器、湿壁画、马赛克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特展分为四个单元,将从古罗马艺术、人物肖像、色彩运用、技术等方面展开阐释,带领大家遍览古罗马文明的多重面貌,并重现古罗马文明的辉煌与繁荣。

穿越千年,跨越山海,古罗马时期的遗珍正向我们挥手,璀璨的古罗马文明正向我们走来。

罗马人创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政治构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罗马建国到统一意大利半岛,再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其后又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叙利亚。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之战宣告了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灭亡,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在这持久的征战和疆域拓展中,罗马人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拥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民族、族群逐渐接触、交流。这些传统、习俗迥异的民族共同构筑了一套由统一的语言、法律、通用货币、度量衡构成的政治文化系统。

在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广袤庞大的国度,文化、信仰和习惯多元,视觉艺术因其“人人都能理解”的特征而成为首要的沟通方式。各地的人们将自身的观念、信仰、价值观投入到视觉形象中,罗马帝国通过对视觉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各民族理念和观念的变革,引领了新的社会风尚。

朱庇特胸像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高65厘米,宽45厘米,长35厘米

法尔内塞收藏

雕像中的朱庇特有着波浪般的头发和胡子,额头饱满,鼻梁挺直,面容威严。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也是卡皮托里山三主神之一,另外两位主神是众神之后朱诺和智慧女神密涅瓦。朱庇特相当于古希腊的宙斯,大部分有关宙斯的神话都移植到了朱庇特身上。

宝座上的维纳斯

湿壁画,第四风格

公元1世纪

高50厘米,宽50厘米,厚6厘米

庞贝

壁画中维纳斯坐在宝座上,站在她脚边的是她的儿子丘比特,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传说维纳斯是埃涅阿斯的母亲,所以维纳斯对罗马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戏剧人像和尼罗河场景

马赛克

公元1世纪

高53厘米,宽120厘米,厚11厘米

维苏威火山遗址

马赛克又称镶嵌画,即用极其娴熟的工艺把一块块微型的彩瓷砖黏合在一起构成图案,作为建筑装饰。镶嵌画的题材十分多元化。尽管神话题材在当时非常流行,但罗马人对其他主题也有涉猎,例如戏剧场景和风景,包括异域风景。

伊西斯—福尔图纳青铜雕像

青铜

公元1世纪

高17厘米,直径6厘米

庞贝

福尔图纳是意大利当地最古老、最重要的女神之一,代表了命运、幸运、财富和丰裕。福尔图纳的形象经常和丰饶角、方向舵一起出现,丰饶角是象征丰收的羊角,方向舵则寄托了人们的希望——女神可以为人民和帝国指引正确的方向。这件雕像中的女神左手持丰饶角,右手部残缺。这种小型的神祇雕像一般用于家庭崇拜。

在古罗马庞大的艺术系统中,肖像在其中承担着最重要的媒介功能,既能广泛传播又能彰显社会地位,因此被广泛地设立在公共场所、私人住宅和陵墓当中。

罗马肖像的特点可能起源于伊特鲁里亚从死者脸上取其形象做成面具的习俗。这一时期的青铜雕刻已经出现了写实倾向,但只是局限于解剖特征,缺少人物内心的表达。

罗马帝国建立后,大量希腊雕塑被带到罗马。受希腊古典时期雕塑风格影响,奥古斯都时期流行用理想化的手法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将皇帝神格化,政治作用强烈。因此这一时期的人物表情大多严肃平静。

再往后发展,肖像艺术再一次向现实主义转变,逐渐出现了对瞳孔、头发、皮肤等细节的雕刻,擅长通过特征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也越来越强烈。这一时期的肖像具有面容特点,注重表现人物的“独特”特征。

奥古斯都肖像

青铜

公元1世纪

直径9厘米,高20厘米

赫库兰尼姆

作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公元前14年—公元27年在位),奥古斯都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合法化,高明地运用了新的视觉语言。比如,他的个人肖像抛弃了共和时代的写实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数百年前年轻的希腊王子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奥古斯都将自己的统治与古典时代的希腊统治相比拟,在罗马人眼中,那是一个和平的繁荣时代。留存至今的奥古斯都肖像约有250幅,表现的都是30岁左右的男子样貌,虽然奥古斯都实际上活到了77岁。

马克·奥勒留肖像

大理石

公元2世纪

高45厘米,宽27厘米,厚27厘米,带座高55厘米

圣玛丽亚-卡普阿韦泰雷

马克·奥勒留是公元2世纪所谓“五贤帝”的最后一位(161—180年在位)。他也是斯多葛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位期间,帝国内外多有不定。在戎马倥匆之际,马克·奥勒留用希腊语写下哲学思考的笔记《沉思录》,以寻求内心的宁静,表达对于世俗荣誉和死亡的轻蔑。

马克·奥勒留的官方肖像也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如这件头像所示,这位帝王留着长发和胡须,眼睛向上看,法令纹明显,看起来不仅衰老,更多了几分疲惫、悲伤乃至忧虑的色彩,在众多罗马帝王像中这是第一次。雕塑家大胆地突破了共和国时期的写实主义传统,将这位统治者的个性、思想乃至灵魂都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伪塞内卡或伊索肖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高30厘米,宽25厘米,厚25厘米

庞贝,花园

这件大理石肖像刻画的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的形象。他的胡须和头发都很凌乱,眼睛凹陷,颧骨突出,额头上和眼睛下有着深深的皱纹。有人认为这是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内卡的肖像,这符合长期以来塑造理想形象的创作传统,但是实际上,塞内卡的真实外表是典型的富有之人的形象,与斯多葛学派的哲学理想并不相符。也有人认为这件肖像的原型是希腊寓言家伊索,他是一个流浪的奴隶。

身着托加的男子雕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高210厘米,宽90厘米,长80厘米

赫库兰尼姆

只有获得完全公民身份的罗马男子才有权穿托加长袍。因此,托加长袍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罗马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拥有复杂的政治和法律架构,其运行的核心是罗马公民身份享有的特权。公民身份令人艳羡,很难获得,仅以缓慢的速度向新征服地区的民众发放。

除了出色的造型能力,古罗马人还擅长运用色彩。基于一种深刻的想象力,色彩与形状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逐渐融入罗马人的日常生活。色彩与物品身处的环境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丰富了日常生活空间,从而在视觉世界与真实生活之间创造出日益逼真的模拟效果,上演着罗马人钟爱的视觉游戏,模糊着真假虚实的边界。

罗马帝国领土广阔,从远西到欧洲北部,一直到北非和中东,但罗马人使用的技术和颜料在几乎所有遗迹中都显得非常统一。洁白优雅的大理石雕像、精致华美的马赛克壁画、光泽莹润的玻璃器皿……古罗马文明留存至今的永恒之美,及其背后反映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全都与色彩有关。

西勒努斯喷泉雕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高70厘米,宽45厘米,长40厘米

庞贝,A. 维尔尼乌斯·莫德斯图斯之家,花园

西勒努斯在传说中一般被看作是年老的萨提尔,他抚养并教育狄俄尼索斯长大,成了狄俄尼索斯出行时忠实的随从。后来的诗人把他描写为一位长着朝天鼻,胸部和腿部多毛,挺着大肚子,秃顶的老人形象。

忒修斯和阿里阿德涅

湿壁画,第四风格

公元1世纪

高77厘米,宽71厘米,厚7厘米

庞贝,古代狩猎之家,客厅(10),东壁,中间部分

壁画中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身穿华丽轻薄的绿色衣衫,将线团递给雅典王子忒修斯,画面背景是怪物米诺陶所住的迷宫。希腊神话中,雅典王子忒修斯为除掉住在克里特迷宫里的牛头人身怪物米诺陶,前往米诺斯王宫。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之女阿里阿德涅对其一见钟情,给了他一把利剑和一个线团帮助他除掉怪物米诺陶,并顺利走出迷宫。后来,忒修斯带着深爱他的阿里阿德涅公主返回雅典,却在途中把她抛弃在一座孤岛上。

带有可拆卸把手的镜子

公元1世纪

直径15厘米,高20厘米

庞贝,警句之家

镜子呈圆形,背面边缘饰棕叶纹、连珠纹,有镀金痕迹。手柄铸造精良,表面铸有不规则凸点。手柄和镜子的连接处有一个抽象的狮头装饰。

多棱玻璃碗

玻璃

公元1世纪

直径9厘米,高16厘米

庞贝

这种多棱玻璃碗为纯手工制作,碗身棱纹是在玻璃高温状态下,用钳子和刀片拉伸、修整出来的。这种敞开式的棱设计使碗叠放时更加稳当,保证了它们可以安全地运往罗马帝国内外。

古罗马并非只有艺术这一“软实力”,还相继发展了多种技术。

罗马帝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很重视交通运输业、通信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以首都罗马为中心、通往各行省的公路网。公路网上遇河架桥、逢山凿洞,表现了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这些技术也应用于房屋内,为公共喷泉和私人喷泉建造复杂独特的水系统;在没有光源的地方设置不同形状、材料的照明系统,方便人们进行活动。

古罗马高速发展的各项技术,反过来为现实生活服务。各类技术要素迅速扩展了罗马社会的面貌,使得罗马社会能够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材料和科学知识在地中海地区拓展其影响力。

钓鱼的小男孩雕像

大理石

公元1世纪

高45厘米,宽35厘米,厚30厘米

赫库兰尼姆

喷泉装饰,表现为钓鱼的小男孩形象。花园对于罗马城市的经济和娱乐生活非常重要。一些富有人家的房子拥有自己的供水系统,喜欢在花园设计安装各种造型的喷泉和水池。

烛台

青铜

公元1世纪

高120厘米,宽25厘米,长35厘米

庞贝

这类做工精致的大型落地烛台,是古罗马住宅中常见的一类照明用具。烛台顶部的腔室用于盛放燃料,可将灯芯浸入,使其缓慢燃烧,提供持续照明。同时,这类烛台又可作为室内装饰使用,不少古罗马时期的住宅壁画中常常见到它的身影。

书写工具静物画

湿壁画,第四风格

公元1世纪

高20厘米,宽33厘米,厚6厘米

庞贝,马库斯·卢克里修斯之家,房间(19),北壁

绘有书写工具(书写板、卷轴、墨水池、小刀)。古罗马最常用的书写材料是纸莎草和蜡板。初学写字的学生使用蜡板。蜡板由木制或象牙制的边框构成,表面覆盖着蜡,在蜡上用尖笔进行书写,笔的另一端扁平,用来抹平字迹,以便于重复使用蜡板。当学生有能力书写时,便可以继续用羽毛笔和墨水在莎草纸上写字。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两千年前,地球上的两大文明——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两千年后的今天,罗马古迹远渡重洋,来到我们的眼前。这些精美的文物忠实地记录了古罗马文明对美的理解和对美的运用,也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向我们呈现那些跨越时空的故事。

2023年10月23日,年度跨境大展“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即将开幕。快来到吴博,沉浸式感受古罗马之美吧!古罗马的美是神性的,更是人性的;是凝固的,更是流动的。历史散落在时间里,但美的旅程永远没有终点。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10.23-2024.02.29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特展预告丨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