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实务者言|智慧城市不该让行人过马路时需要这么多“智慧”

王园园
2023-10-19 22:3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前不久带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一个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过马路,斑马线走到一半,行人过街的绿灯变红灯了。小伙子边走边问了我两个问题:(1)这次过马路,对应的绿灯时间是不是不够长?(2)这个绿灯信号没有倒计时,行人过马路时,也不知绿灯还有多久结束,这个信号灯设计是不是有问题?

作为在大学交通工程本科和交通规划与管理硕士阶段的课堂上正经学过信号灯配时,工作后也研究过一段时间信号配时的“业内人士”,我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具体解释。

倒不是因为我不会,而是现在的行人过街信号实际设置,把这个问题的背景弄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好解释了,甚至我认为(仅个人看法)满大街的信号设置,有不少专业性错误,甚至是常识性错误。

多年前,媒体曾热议“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是当时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观点总结下来有三点:第一、行人素质有待提高;第二、执法管理有待加强;第三、司机也要礼让敬畏生命。但对于超长距离的斑马线、长时间等待的红灯时间,以及过马路信号时间不足等问题,一直缺乏相应的讨论。

四五年前,笔者参加过媒体组织的一个关于行人过街和让行的讨论。主持人和嘉宾说,智慧城市大脑能很好地控制信号灯,分配道路资源,可以用智慧技术解决问题。当时我断言:“如果基础的规则不搞清楚,什么大脑都发挥不了作用,这个问题讨论下来只会是一锅粥,过几年还得继续这么讨论。”

我很不希望这个判断成真。但事实证明,我儿子从幼儿园读到小学,过街信号的智慧智能、高精尖科技使用得越来越多,而我越发无法跟他在马路上解释清楚行人过街信号这个基础规则如何运行。

高校里的交通专业,目前普遍在“卷”智慧智能、大脑小脑、数字孪生、自动驾驶,还有现在流行的大模型。行人过街的信号,是最简单的信号控制,似乎压根无法引起研究关注——或者认为这个问题已不是问题了。

笔者现在对信号控制领域的工作接触不多,不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科技,可能理解得过于简单,但仍然希望把行人过街的信号控制问题再拿出来讨论。希望过几年,小伙子读初中时,我能在马路上指着闪亮的信号灯清楚回答他的问题,让他看看什么叫专业。

一、基本观点

机动车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颜色,还有箭头灯形式。相对而言,行人过马路的信号控制只有两种颜色,可以说简单得多,应该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最基本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过街信号只有红灯和绿灯两种。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红灯和绿灯信号是常亮的,不是闪烁的那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第四章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一)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二)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依据这条规定,行人遵循的交通控制信号信息应该只有红灯和绿灯两种。

下面以这两种形式为准,讨论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的几个基本观点。声明一下,这里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作为读者过马路看信号灯的参考。

观点1:对行人过街,绿灯和红灯控制的是,你能否开始踏上斑马线过马路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项,可以看出,对要过马路的行人来说,人行横道前如果是红灯,应停下来等待绿灯,如果是绿灯,可以踏上人行横道正常过马路,红灯时如果已在人行横道上行走,是可以继续通过的。于是,小伙子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和信号灯控制汽车能不能通过停车线一样,行人信号灯控制的是,能不能从马路牙子踏上人行横道,而不是能不能在人行横道上行走

交通安全法明确,红灯亮时能不能在斑马线上行走,取决于你是不是在绿灯期间踏上斑马线。这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对还未踏上斑马线的行人,红灯含义是,这时不能踏上斑马线;(2)对在绿灯期间踏上斑马线正在过马路的行人,红灯并不是禁止通过;(3)对红灯期间踏上斑马线正在过马路的行人,踏上斑马线时已经违法了,信号设置无法保证安全。

观点2:信号设置要能保障绿灯最后时刻踏上斑马线的行人

小伙子的第一个问题,担心的是:我明明在绿灯期间踏上人行横道,这时绿灯变红灯,给我的含义是禁止通行吗?我是否闯红灯了?我是否还受到信号保护?

这是信号控制设计的工程问题。用交通信号控制专业领域的概念说,就是控制行人过街的信号绿灯结束时刻,与控制与过街行人有冲突的交通流的信号绿灯启亮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足够?

说直白一点,在绿灯最后一秒合法踏上斑马线的行人,正常完成过街期间,与之相关的信号能保证其他方向交通流不会过早放行,或者说,要给足够时间,使得在绿灯最后时刻开始合法过街的行人能够安全完成过街。这个“间隔时长”在信号控制中是要结合过街距离以及交叉口几何设计专门计算,并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形成约束。

但根据现实的经历和体会,我感到,小伙子对过街绿灯时间够不够长的这个担心不无道理。我相信,肯定有些(甚至不少)行人和驾驶员曾经遇到这种尴尬,双方似乎都没违反信号,但最后往往要依靠“礼让”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甚至出现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宽马路的条件下,由于行人步行速度慢(一般在1~1.2米/秒,老龄化影响下可能偏低),所需“间隔时间”很长,信号配时考虑不足的情况恐怕时有发生。

观点3:过马路时不需要知道绿灯信号还有多久结束

既然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是,行人能不能踏上斑马线开始过街,那行人过街时需不需要知道绿灯信号还有多久结束呢?相信一些业内人士未必能说清这个问题,否则,各城市不会搞出那么多行人过街倒计时,满大街都是相应的声光电。

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绿灯倒计时,指的是行人过街绿灯常亮时的倒计时。严格意义上,这个时间内,行人可以开始过街。因为绿色灯头代表控制信息。那仔细琢磨一下,行人过街时,与绿灯同期为过街行人提供倒计时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行人在绿灯期间踏上斑马线,正在过街时,出现了绿灯倒计时,需不需要依据倒计时,评估能否在绿灯期间完成这次过街?

-假设需要。如果绿灯倒计时结束前,不能完成过街,行人该退回去吗?那是不是说明,红灯期间不能在斑马线上通行?如果绿灯倒计时期间能完成过街,那这个倒计时对正在过街的行人而言,作用是什么呢?是要催促行人快些?那么,这又出现设计规范的问题,需要在绿灯结束前多长时间开始倒计时?

-假设不需要。那么,行人绿灯倒计时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提个醒,告诉行人,不要着急,还有时间?还是催促行人,快没时间了,开始倒计时了?其实,对不同偏好以及不同评估能力的行人,同样的倒计时会给出不同判断结果,带来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是水多加面,还是面多加水?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行人过街的信号控制,只规定了红灯和绿灯两种情况。现实中,我们会看到,行人过街信号控制中,还有很多其他信号内容。例如,红灯倒计时和绿灯倒计时、红灯闪烁和绿灯闪烁,还有语音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声光电设备。这些声光电设备本身越来越复杂,传达的交通指示信息也越来越复杂。到网上搜索“智慧红绿灯”的图片,会发现这类信号控制设备已布满了我们的大小城市。

如果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我们需要对这些其他信号内容进行判断,判断到底是属于(1)红灯还是属于(2)绿灯的定义,或(3)不属于信号控制。但这个判断现在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无法确切解释。

仍以绿灯倒计时为例,考虑绿色灯头加数字的倒计时组合。根据笔者亲身体验,这样的显示组合,大致可分三种情况:

1-没有法定的绿色灯头,只显示一个绿色的倒计时数字。这种情况下,倒计时的绿色数字能否被认为是交通安全法中的信号灯?变化中的绿色数字,对应道路交通安全法,表达的是红灯还是绿灯的含义?

只有倒计时数字和箭头的行人过街信号

2-行人过街的绿灯头保持绿色不变,额外增加一个倒计时黄色数字显示。保持绿色不变的灯头,代表了信号控制的法律含义。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绿灯头表示我可以开始过马路。那么,黄色倒计时给出的信息是否是个干扰?如果不是,具体含义是什么?是否简洁清晰?

3-行人过街的绿灯头和倒计时一起闪烁。这时绿灯头闪烁的含义,到底是绿灯还是红灯?绿色倒计时的意义是什么?我能否开始过街?倒计时第几秒后我不能开始过街?

行人过街倒计时信号

去年某著名脱口秀演员表演时说了个段子,大致意思是,因为他自己是红绿色盲,分不清红绿灯,过马路时常要跟别人一起过,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作为交通工程专业人士,我第一反应是,这个段子存在逻辑漏洞,所以不好笑——行人信号灯红色在上绿色在下,分不清红绿还分不清上下吗?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随着智慧技术提高,有的信号灯头,现在能做到一个灯头显示不止一种颜色,对红绿色盲来说,当年设计简洁的信号灯色顺序和显示规则,可能变得复杂以至于无效,颜色确实成了障碍。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交通控制设施需引起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并传达明确简单的信息,才能让道路使用者有足够反应时间,去遵从交通控制设施传达的信息。目前,在各种设施设备和智慧加持下,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的信息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但其信息传达是变得清晰明白,还是进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无尽循环?

三、依然需要一些基本常识

从交通安全法角度,理解大街上的行人信号控制形式,相关现实、理论和应对逻辑更复杂,其他情况不再继续讨论。但即便不考虑交通安全法的定义,从常识的角度,笔者个人还有很多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现象,至少无法向小伙子从逻辑上证明其合理性。举三个例子:

1- 发光斑马线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智慧行人过街设施”的图片,你会得到一整屏全国各地的发光斑马线。

先来说一个很容易理解并应是常识的问题。信号灯是给特定方向的驾驶员和行人看的,因此每个信号灯头尽量正对其控制的方向,还会用灯罩保持信号灯光的传播方向,尽量避免被其他方向的道路使用者看到,造成干扰和误解。一些角度不好的路口,甚至会用加长的灯罩。 

某国内厂商的出口信号灯头产品照片

发光斑马线,从常识角度,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直接在地面上设置,所有方向的道路使用者,几乎都能看到其发出的光线。所有道路使用者对信号控制的信息量的负担都增加了,自然也带来理解混乱。试想,如果再加上绿灯和红灯闪烁的状态,晚上的道路使用者是不是有要在马路上蹦迪的冲动了?

其次,流线有冲突的驾驶员和行人,同时看到绿色斑马线,各自应怎么理解?横在驾驶员面前的绿色斑马线,和行人面对的绿色斑马线是同一个斑马线。绿色表达允许通行,这个绿色是允许哪个方向的交通流通行? 

魔都某路口夜间的迷幻道路交通信号 王园园 摄

这样的斑马线,车辆驾驶员和过街行人同时看到,该怎么理解? 

2-行人过街信号的倒计时进度条

进度条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发明,目的是缓解对未知程序运行时间等待的焦虑。如果放在行人信号灯中,红色倒计时进度条或许可以理解,至少能缓解等待焦虑。而绿色倒计时进度条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替代绿灯读秒倒计时,是不是在数字基础上又增加了理解难度,尽管读秒定义不清,但至少有大致的量化概念,进度条更得跟着感觉走。另外,由于进度条信号的面积比较大,且缺乏灯罩遮挡,同样在交叉口容易增加其他方向的信息干扰。

3-行人过街语音提示

这里的语音提示,是指有语言文本内容的语音提示,不是指专门的盲钟声响。相信很多人都在交叉口过斑马线时遇到过语音提示。简单点的例如:“现在是红灯,请等待;现在是绿灯,可以通行”。复杂点的,一句中文加一句英文,循环播放,显得特别赛博朋克。

但这里存在两个常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交叉口在临近位置的行人过街可能有多个方向,多个方向的语音提示混杂,对盲人是否有用,对正常人是否形成干扰。第二个问题是,信号灯控制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秒,语音提示一句话说完,恐怕已不止两秒,听者还要经历理解过程,更不要说还有英文。这对信号控制的时效性带来影响。再加上环境背景音影响,能不能听清楚恐怕也是问题。

四、智慧交通和人工智能也要依靠清晰的规则基础

这些年,伴随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声光电为代表的高精尖交通控制和管理设施越来越多。近年几个大厂推出的智慧交通大模型,把交通的智慧推向新高度,对传统的交通工程专业和行业形成降维打击。但就本文提及的行人过街信号控制问题,似乎是一锅粥,也许高科技并未或不想解决这一简单的基本问题——问题并不复杂,似乎含含糊糊也能过去。

但如果统计全国有多少信号控制的行人过街设施,每年出多少事故,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特别是,要发展智慧城市,把道路交通数字化,高精地图都做到厘米级了,但基本规则都无法理解清楚,怎么能做好数字化呢?

笔者也很想了解,自动驾驶技术对目前的行人过街信号是如何理解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大模型已具备了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的能力。但大模型学习的内容是否要有基本规则为前提?当年的AlphaGo学习围棋,靠的是算法和算力,但清晰的围棋规则输入,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我相信,输入的内容越是准确,规则越是清晰,大模型进化的效果才越好。不给出任何先验知识和合理规则,大模型是没法自己凭空设计和优化信号控制方案的。按照目前路上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的实际情况,不知大模型能进化出什么样的结果。

五、结语

近年为缓解交通拥堵,各个城市在道路的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信号控制平台等方面投入巨大。为了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开辟了专门的道路试验区域,安装大量车内车外感知设备。但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似乎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理清的地方。至少,我在马路上没法把现实的过街信号控制,对一个小学生讲清楚。

在突飞猛进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产业大潮下,我们更需保留对这些基础问题的关注。把基本规则搞清楚,才能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也为智能智慧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牢靠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