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带一路”专访|中国驻巴新大使曾凡华:中巴新合作不仅是“输血”,更是培养“造血”能力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刘栋 吴星宇 实习生 苏航 发自莫尔兹比港
2023-10-20 07:41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曾凡华大使接受澎湃新闻专访(02:3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中国流传千古的一句话,也是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合作发展时贯彻的理念。

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一个被自然眷顾的南太平洋岛国,拥有众多独特的动植物、丰富的矿产资源、高质量的农产品,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和合作规划的太平洋岛国。1976年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中国同巴新关系历久弥新。

1997年,一个中国专家小组来到巴新东高地省,经过实地调研,最终在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起菌草技术示范点,菌草开始帮助众多巴新农业人口改善生活,克服贫困。自此,来自中国的技术在这片南太平洋岛国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萌发出两国间友好交流、巴新人民改善生活的新芽。

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会见巴新总理马拉佩时指出,中国和巴新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近年来,中巴新两国关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巴新是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巴新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2023年10月16日至19日,巴新总理詹姆斯·马拉佩(James Marape)应邀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马拉佩总理,李强总理同马拉佩总理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广泛共识,还达成了涉及发展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教育、能源等领域多项具体合作成果。

10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

2021年赴巴新履职以来,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曾凡华见证了中巴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新发展和新亮点,他对巴新发展与两国关系有何新理解?近日,曾凡华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曾凡华

中巴新合作硕果累累

澎湃新闻:请您介绍一下中巴新近年的合作有哪些成果?未来有哪些领域值得期待?

曾凡华:过去十年是中巴新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主席对巴新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建立中巴新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边关系提供持续有力的战略引领和强劲驱动,不断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经贸投资方面,巴新已成为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目的地、最大工程承包市场。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0.8%。今年上半年,巴新对华出口额达19亿美元,同比增长6%。

人文交流方面,中方迄今已向巴新派遣12批医疗队(编注:10月9日下午,第12批与第13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举行了交接仪式),为巴新提供十万多人次医疗服务,深受当地好评。巴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和布图卡学园孔子课堂运营良好,带动了当地学习中文和留学中国热,中方迄已向巴新方提供500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成为最受当地学生欢迎的留学项目之一。

发展合作方面,中方通过提供不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带动实施了一大批助力改善巴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民生的基础设施工程。比如中方援助的独立大道成为首都莫尔兹比港标志性的主干路,中方支持建设的恩加省医院是当地最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国家电网一期项目大幅提高巴新电网覆盖率,国家海底光缆一期项目实质性改善巴新通信基础设施水平。

未来,双方在投资巴新本土下游加工、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城镇化等发展经验分享以及包括旅游、中文教育在内的人文交流领域有很大合作潜力。

中国医疗队已为巴新数十万人次提供了医疗服务。

澎湃新闻:南太平洋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不断上升,您上任驻巴新大使两年多来,对此有怎样的理解?

曾凡华:南太岛国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太平洋岛国,中巴新关系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地区和战略意涵,两国关系是中国与南太岛国关系的“火车头”。

1976年建交以来,双方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巴新长期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今年关闭在台机构。双方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经贸上,中国是巴新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巴新是中国在南太岛国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有超大市场、技术和资金,巴新有丰富的资源,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巴新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也可以向中国提供能源、矿产和咖啡、棕榈油等优质产品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正如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会见巴新总理马拉佩时指出,中国和巴新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方愿同巴新建设更高水平、更加互惠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澎湃新闻:对于太平洋岛国许多中国人还比较陌生,巴新在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对想来巴新的中国游客有何介绍?

曾凡华:巴新是南太平洋地区最大岛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大洋洲第二大国家。巴新实现国家独立还不到50年,能源、矿产、渔业、林业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同巴新的交往源远流长。一百多年前就有中国人来到巴新,辛勤劳作、融入当地,成为巴新多元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对大多数中国游客来说,巴新还是一片未经探索的神秘土地。巴新风光秀丽,有热带海岛风情,是潜水天堂,也有茂密的热带雨林。巴新文化多元,全国有八百多种语言,部落文化丰富多彩。巴新物产丰富,咖啡、可可、香草、油棕等都有很高的品质。相信随着巴新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进一步改善,直航和签证便利化积极推进,来巴新旅游人员会越来越多。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潜水天堂

澎湃新闻:巴新与中国友好城市近年来有哪些具体的交流成果?

曾凡华:中巴新地方间建立了多对友省、友城关系,近年来最活跃的就是深圳同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的交流,其最显著的成果就是中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布图卡学园由深圳市援建,是巴新面积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学校,设立幼儿园及中小学1至12年级,在校生3000多人。2021年开设孔子课堂,成为巴新首家也是唯一开设中文教育的中小学。

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新期间出席学园启用仪式,今年广东省长王伟中访问巴新并出席学园启用5周年纪念活动。学园不仅解决当地上学难问题,更提升了基础教育水平。另外,福建省同东高地省、江苏省同东新不列颠省、重庆同莫罗贝省、湖北省同米尔恩湾省也在积极推进友好交流。

布图卡学园

澎湃新闻:菌草项目是中巴新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您认为该项目对于巴新的发展有何意义?

曾凡华:菌草技术援助项目是中巴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2001年巴新东高地省落成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20多年过去,这项技术已推广至巴新9个省份的17个地区,造福当地4万多民众。

菌草种菇、菌草养畜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对当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草代木”种菇有效减少林木砍伐,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不久前,我到东高地省考察了该项目,印象非常深刻。巴新总理马拉佩称菌草技术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菌草是巴新的“脱贫致富草”。当地民众也亲切地称菌草为“幸福草”、“致富草”,甚至给孩子取名“菌草”。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澎湃新闻:巴新是太平洋岛国中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您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中巴新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给巴新带来了哪些变化?

曾凡华:巴新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和合作规划的太平洋岛国。近年来,中国同巴新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

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帮助巴新建设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国家电网、海底光缆以及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升了当地民众生活水平。很多巴新朋友说,是中国真正给巴新带来了变化。

澎湃新闻:中国同巴新等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一直受到外界关注。您如何看待和回应外界的一些“质疑声音”?

曾凡华: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始终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同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我们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意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得到了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和认可。他们将中国快速发展视作机遇,尤其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欢迎中国加大对岛国投入。

中方开展发展合作不仅是“输血”解决当地一时之需,更是培养“造血”能力。我们援建的基础设施多集中在互联互通和民生领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基础。

进入巴新的中国企业都非常注重本地化经营,积极雇佣、培训本地员工,助其掌握一技之长。中国推进发展合作秉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传统哲学思想,给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中方通过“一带一路”合作真心实意帮助巴新发展,同某些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质疑”不值得一驳。

澎湃新闻:巴新有巨大的发展需求,您认为中巴新合作可以怎样更好帮助巴新发展?

曾凡华:巴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人民渴望过上更美好生活,但是独立近50年来发展水平始终不尽如人意,也引起很多反思。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功为巴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巴新社会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呼声越来越高。中方愿意同巴新方加强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分享中国成功发展的经验。

多年来,中巴新两国致力于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新“2050年愿景”、“2010—2030年发展战略规划”、“联通巴新”等发展战略对接,与巴新加强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减贫合作,向巴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发展道路上携手共进。

两国在经贸、基建、发展等领域合作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发展。双方合作还不断向新领域拓展,今年6月,中国银行巴新代表处开业,将为强化中巴新经贸联系、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目前,两国正积极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商谈进程,中方将继续扩大进口巴新优势产品,鼓励中国企业赴巴新投资合作。

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合作

澎湃新闻:太平洋岛国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群体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巴新有没有可以合作或者帮助巴新的地方?

曾凡华:巴新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热带雨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巴新等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特殊处境和关切,致力于帮助各岛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三期面向岛国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南南合作培训班,并邀请巴新方参加。2022年2月,中巴新两国在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强调,致力于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下阶段,中方将进一步充分用好落户在山东省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这一平台,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提升巴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澎湃新闻: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有没有涉及应对气候变化,或与能源转型相关的内容?您认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可以从哪些方面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曾凡华:“一带一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离不开可再生能源转型。中方积极致力于同巴新等太平洋岛国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积极支持中资企业参与当地水电、光伏等项目建设。

今年4月,中资投资建设的埃德伍水电站正式蓄水,近期将开始发电,将满足首都莫尔兹比港40%的电力需求,有效缓解电力紧张情况。中国在岛国地区最大投资项目之一拉姆二期水电站也在推进之中,建成后将为巴新解决电力紧张、推进能源转型提供助力。

中国与岛国在拓展、深化和丰富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上潜力巨大,包括可持续和低碳经济转型,智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

巴新发展与未来展望

澎湃新闻:您对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什么展望吗?

曾凡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得到包括巴新等太平洋岛国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充分说明“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契合各国发展需要,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中国同巴新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5年来,双方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取得了很多具体成果,为巴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巴新政要多次表示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希进一步拓展相关合作,带动当地发展。中方视包括巴新在内的太平洋岛国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

巴新领导人将应邀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体现了中方对中巴新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方对太平洋岛国整体的重视。

巴新领导人出席论坛并正式访华,将进一步促进巴新乃至太平洋岛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同巴新、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整体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澎湃新闻:我们了解到其实中国巴新两国之间也有一座由体育、由乒乓球架设起的“友谊桥梁”,您如何看待两国在体育交流这块的合作?

2023年6月18日,我国驻巴新大使曾凡华在大使馆为赴华集训的巴新乒乓球员举行欢送会,巴新总理马拉佩参加活动,并与队员亲切交流。

曾凡华:乒乓球是中巴新人文交流合作的亮点之一。2018年,习近平主席对巴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布图卡学园同巴新乒乓球运动员亲切交流。2019年,在中国教练的指导和帮助下,这批巴新乒乓球运动员在太平洋运动会上取得两枚银牌的历史最佳成绩。今年6月,8名巴新乒乓球运动员赴华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训,他们有信心在今年11月举行第17届太平洋运动会上再创佳绩。

包括乒乓球在内的体育合作是中巴新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更加紧密的一个缩影。乒乓球合作不仅帮助巴新运动员提高了竞技水平,也培养了更多两国友好使者,促进了两国人民友谊,有力推动中巴新关系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