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虚拟拍摄技术亮相世界VR大会,为观众带来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23-10-20 13:0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23世界VR产业大会于10月19日在江西南昌开幕,紧扣“VR让世界更精彩——虚实融合,智兴百业”的主题,200余家科创企业携最新成果集中亮相,应用场景涵盖文旅、影视、游戏、体育等多个领域,向世界全方位展示科技为当下生活带来的神奇变化。

在10月19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们都就VR的新兴技术在自身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主题演讲。9位发言人中,唯一来自影视行业的是曾参与《流浪地球1&2》《你好,李焕英》《金刚川》等多部电影,现象级电影的制作工作的爱维影业创始人、资深双语全流程制片人吕游。

在题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的演讲中,吕游提出问题——“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生产力的变革,那么新技术对影视行业又有怎样的改变和创新呢?尤其是新的技术在中国影视制作中如何得到应用呢?”

全流程制片人吕游

后期视效制作前置,大大缩短制作周期

毫无疑问,在影视行业,虚拟拍摄正越来越受到制作者的青睐。

虚拟拍摄是指在计算机算法中执行的拍摄技术。它包括计算机建模,与虚拟摄影机相结合,最后通过影像传输及计算机算法,重新构建场景,创建逼真的电影效果,从而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再经过实时渲染、后期特效制作,为人们展现出丰富的画面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所见即所得”。

“虚拟拍摄代表当下先进的拍摄技术,在使用上涉及最多的是导演、摄影、美术、特效、后期等主创人员,以及虚拟操作的相关人员。”吕游介绍。

结合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吕游分享了虚拟拍摄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优势虚拟拍摄不同于传统拍摄手段主要体现在创作阶段和执行阶段。

在创作阶段,可以根据剧本把人物、动物、场景、道具,以及涉及的天气、地理、极端环境、水火冰土雨雷电等元素拆分出来,然后对人物进行动作捕捉,对场景道具环境等进行建模等。

在执行阶段,也就是拍摄阶段,能够实现之前的数字资产实时渲染,也就是“所见即所得”。“至关重要的是,虚拟拍摄实现了后期视效制作前置,可以大大缩短后期制作周期,如果使用得当还会降低拍摄成本。”

活动现场

演员表演成为“数字资产”

事实上,这项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长期的积累。虚拟拍摄的前身——动态预览,是通过对剧本的拆解,形成故事版、概念设计图、氛围图等,再通过专业软件和电脑算法的建模合成,实现动态化的预览。

以《复仇者联盟》拍摄场景为例,虽然这部影片使用绿幕抠像技术拍摄,但由于在拍摄前做了动态预览,动态预览的画面几乎与最后拍摄完成的动作设计和场景一样,只是实拍后将视效镜头再次精细化处理和制作,使得画面变得更加精美和具备电影质感。

目前虚拟拍摄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动态预览相似,同样是对剧本进行拆解,之后也会画草图、概念设计图、分镜图、视觉效果图,以及重要场景的深化效果图,但需要进行人物或其他涉及的生物的动作捕捉,根据动作捕捉的素材进行专业软件合成和渲染,形成更加精美的“动态预览”,“相当于把需要拍摄的内容用虚拟拍摄的技术先拍一遍,形成和剧本相似度很高的预拍摄片段或全片。最后在拍摄现场,可以实现实时视效合成画面拍摄。”

他尤其提到,在动作捕捉过程中,面部表情的捕捉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演员的脸上有很多跟踪点,演员做出各种表情,形成数字资产,用于之后虚拟现实制作中的应用。”

而科技的发展让这种“数字资产”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曾经某个演员表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灵光一现,而如今通过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某个演员在20岁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数字资产3D模型,那么即使他80岁还可以使用数字资产来演绎20岁的样子。”

最著名的案例是《速度与激情》里男主角不幸去世,制作方用这个方法建立了他的数字资产,采用了换脸技术,由他弟弟接演续集。

除了能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虚拟拍摄还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逼真的拍摄场景、拍摄和表演具有沉浸感、数字资产的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影视制作工业化发展等一系列的优点。

展望未来,吕游坚信,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影视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等;在技术方面,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影视行业的应用。

“虚拟拍摄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将为影视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虚拟拍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国内观众带来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吕游说。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