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写小说到写材料,我经历“隔行如隔山”的窘境

2023-10-21 1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职 业 故 事 -

因为经历过窘境,我才庆幸曾经遇到了亦师亦兄的领导和前辈,也感谢自己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尽管跌跌撞撞,但从来不曾回头。所谓热爱,大抵如是了。

2022年1月,我调岗进镇平安办,成为了一名“写手”。所谓写手,就是要高效地完成科室内大大小小的材料。虽不至于是核心,但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

让我不知所措的信赖

报到那天,主任就与我有了一次长谈,从过往经历聊到职业规划。中心思想是表达了对我的完全信赖。他说早在我过来之前,就常听人说我是作家,写作功底好,所以将写材料的重任交给我,让他十分放心。

这样的信赖让我很慌。一来是因为我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出版了几本书,实在担不起“作家”之名,对于公文写作更是一点概念也没有;二是因为我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平安办的工作。既不懂方法,又不懂业务,我几乎能够想象我将要遇到的困难。

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和蔼地对我说:我知道你很着急,但是你先别着急。说着就将往年科室各条线的工作内容交到了我的手中。表示看完我就能明白了,明白了就一定能着手写总结了。

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拿着笔点着字,认真看完了这一大摞的材料。然后,我脑子里就不断地飘着四个字:我不会啊……

我的小说可以这样写:早上男主优哉游哉地在江边钓鱼,晚上被同僚冤枉抓进了死牢,半夜偷了钥匙越狱。但是按照写材料的逻辑就完全不通:堂堂男主怎么能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事到临头还去钓鱼,家里是缺你这几条鱼吗?那个同僚,你有什么通天的本事,能不经过三司会审,直接判人死刑?还有,这是哪个架空王朝的架空监狱,治安竟然差成这样?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组织群众共同发展渔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让“头雁”领飞。乡村富不富,就看村干部;二是让“归雁”回飞。乡村强不强,全让人才扛;三是让“鸿雁”高飞。乡村好不好,要靠科技保。

当然,这几句话是我在很久以后才能写出来的。当时的我满脑子依然是小说思维,有太多不必要的花里胡哨的描写,无法使自己的文笔完全沉淀下来。更糟糕的是,我连公文写作该用的标准格式都不知道。

所以三天后,我的报告的质量可想而知。因为不懂逻辑,我几乎就是把原有几条线的总结合并在了一起。我写不出材料,便只能当材料的搬运工。

上交材料的时候,我的心跟主任说我是“作家”时跳得一样飞快。我呆呆地看着对话框很久,才咬咬牙,闭闭眼,按下了发送键。

20分钟后,主任回了我一条消息:看得出,你确实已经认真看过这些材料了。

要不怎么主任能当主任呢。听听这话说得多暖心!他明明就可以说:材料都看懂了吗?光会复制黏贴了吧!

他的不苛责让我明白,不会写并不丢人,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呢?我的心态一向很稳当。只要尽了全力就好。生活,无非就是见招拆招嘛。

小学徒被迫挑起大梁

2022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镇党委迅速成立专班,将全镇各科室分为六个专项组。平安办作为社会稳控组的主导科室,要在半天之内上交方案。主任说,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做到让人十万分的满意。而社会稳控组,就是十万前的那个1,所以咱们这个方案,你懂的。全镇共设10个点位,下沉167名综治队员辅助村居工作,严格人员和车辆管理。

我听得有点懵,不过留给我懵的时间已经不多,只好硬着头皮上吧。我找了方案的通用格式,然后按照实际情况往里面填充内容。终于在截止日期前半个小时交了上去。很快我就收到了11条修改意见,便仔细地逐条修改。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虽然我能力不行,但是我态度一定得行呀!

后来那两个月,我隔三差五就会写一份社会稳控组的工作汇报。因为是特殊时期,我常常会在晚上接到写材料的要求。那会压力确实有些大,总觉得我还没有完全掌握工作内核,写的东西缺少灵魂。更重要的是,我还处于低级模仿阶段,没有灵气,更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不怕累,但我怕因不能做到最好而让人失望。

关于这一点,我也和主任聊过。主任只说,不!你可以做到的。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有一种改变人行为的特殊能量。简单点说就是:别想太多。说你行,你就行。

好吧!那我也只能“被”行了。

2022年5月17日,我在本地官方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名为《平安办的24个小时》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所写,写之前没有参考或借鉴任何同题材的材料。由于不是正式的信息稿件,所以也没有使用太多正规公文话术(其实是我还不会熟练运用)。可起到的效果似乎还不错。因为这篇文章“出圈了”。

那时候,有个外地的朋友给我发了条消息,说这段时间有很多宣传类的推文,唯有我朋友圈转发的这篇文章让她有欲望完整看完。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动了感情写的文章,哪怕只是公文,依然能叫人从冰冷的外壳感受到内里的炙热。

6月初,我将一篇先进人物事迹写完交给了党建办。不多久,党建办的老师就将修改过后的文章发给了我。应该说,我的文章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些素材。我看到了从毛坯房迅速变成精装修现房的神奇。

我向他坦言了我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我无法将他文章中一切具有高级感的词汇运用得得心应手。他说他与材料之间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期。他没有特别的经验传授给我,只能多看多写。只要入了门,以后就都会顺了。我才写了不到半年,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他的话很实在,我也很实在,就当这是夸我了。被夸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那么,就继续努力吧。

我有了自己的小专栏

我们的工作在8月份进入了正轨。主任常说,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有深度的好材料的,唯有深入基层才能做到心中有料,下笔有神。平日里,我总跟着他去村居和企业走访,参加各种会议。他们讨论的话题我常常听不懂,可听不懂也得听。听多了,就可以在心里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就像青少年时期我们吃的每一顿饭,都能有助于我们长高一样。

这时候,区委政法委在公众号上开辟了一个名叫“善治长安”的栏目,主要发表与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有关的文章。形式有些类似于新闻稿件。在主任和政法委综治室老师的指导之下,我的一篇文章被“善治长安”录用。大概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找到了一些写材料的感觉。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我觉得异常兴奋。因为我终于不再对“正经”文字感到恐惧了。

有一日,主任将我叫到办公室,传达了书记的指示。书记觉得,既然区里可以有专栏,我们也可以有啊。专栏的内容可以关于古代与现在的维稳和治理。问我能不能写?我十分真诚地点了点头:这个我真可以。我学过法律和心理学,又出版过历史科普书籍,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我给这个小专栏起名为“古今法谈”,每周一篇,古今错开。毕竟是自己喜欢写的东西,所以我写得挺欢乐的。这样的形式也得到了主任和书记的认可。

与此同时,我还开发出了我的“葵花宝典”,里面是我浏览各类公文网站时随手记载的经典词句。写材料时能记住自然好,记不住翻一翻也很方便。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别人的东西,时间一长,那也会成为我自己的东西。

然而日子久了,我却又发现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我已经很难再写出精彩的小说了。10月,我给之前经常投稿的杂志写了一篇古代悬疑小说。编辑给我的回复是内容缺乏亮点,情节完整度不足,文笔也不够精彩。

我挺难过的。写小说是我的爱好,写材料是我的工作。如果不能平衡好两者的关系,自然是工作更为重要。但想不想写是一回事,能不能写又是另外一回事。和刚开始写材料一样,我依然选择了多看。看别人的小说,也看自己写过的小说。哪怕是几千字的短篇小说,在写之前也要有详细大纲。所谓情节,无非是起承转合,所谓文笔,也不过是服务于人物。

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如果可以相互借鉴和利用,那么自有愚公来移山。11月起,我开始尝试非虚构写作,并且成功在公众号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这种真实又接地气的形式终于让我慢慢找回了一些过去的写作灵气。

总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2023年1月初,区委政法委对于考核指标有了大幅度的修改,将“特色工作”,也就是经验材料作为了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不同于总结和新闻类稿件,经验材料的写作要求更高。平心而论,所有街镇都在按要求工作,要挖掘所谓“特色”,其实很难。一年过去,我虽然对于写材料有了一些心得,但是站位和格局却还远远不如我的领导和前辈们。

所幸,我所在的街镇中有一个全国性的知名景区,我们有很多如何应对景区管理,包括大客流预案、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的方式方法。虽说的确做了很多实事,但却从来没有进行系统地宣传过。这次倒是个很好的契机。别人没有,我们有。别人也有,我们却能做得更好。这不就是经验材料吗?

主任给我搭了一个框架,让我试着用一双劳动人民精巧的手,把它建造成三层小别墅。装修好了之后,书记会亲自来验收。

书记是个科班出身的大神,人很好,但是我挺怕他的。没办法,小时候怕家长,读书后怕老师,工作了怕领导。

可是怕归怕,工作总得认真去做不是吗?慢工出细活,我在十几份过往的报告和数据中取其精华,把握重点,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再用一些看着挺有内涵的词来修饰,像压舱石、定盘星、助推器、指南针之类的。

五天后,初稿完成。

书记拿着我的稿子,笑着说:“小郁很细心嘛!知道我眼睛不好,字打得还挺大。”

希望看完后,您依然能那么开心。我心想。

书记快速浏览完毕后说道:“总体结构和内容可以,细节处还是需要再好好打磨打磨的。你别小看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咱们汉语也是讲究主谓宾的语法结构的。你这两句话省略了主语,就有歧义,显得很混乱。”

非常对。我又想,我向来知道自己的文章有这个毛病,却始终苦于不知如何去改。

书记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帮我分析校正。当下就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书记说,写稿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切记不能产生急躁骄傲的心态。要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作者之间应该互相切磋,而不是强行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是他作为领导者的心胸,也是他作为写作者的自信。

后来这篇关于平安景区的材料,被区委政法委选为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的优秀案例。尽管不完全是我的功劳,但我亦与有荣焉。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付出就能看到收获更让人快乐的呢?

因为经历过窘境,我才庆幸曾经遇到了亦师亦兄的领导和前辈,也感谢自己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尽管跌跌撞撞,但从来不曾回头。所谓热爱,大抵如是了。

原标题:《从写小说到写材料,我经历“隔行如隔山”的窘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