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文学到影视: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中信出版四部版权作品入围

2023-10-21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于10月18日闭幕,刚刚落幕这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与电影结合最为紧密的一次。

在电影版块中,改编自余华同名中篇的《河边的错误》和班宇短篇的《逍遥·游》分别在影展中首映。其中,由魏书均执导的《河边的错误》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和“迷影选择荣誉”两个奖项,以及现金100万元的奖励,用于下一部影片的持续发展和创作团队;由梁鸣执导的《逍遥·游》主演吕星辰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

在文学版块中,第二届“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LPP)得以持续进行,总计入围16部文学作品在现场向影视从业者进行介绍。

在这16部作品中,中信出版文艺事业部携1部出版作品《刹那》和3部影视版权代理作品《浪的景观》《找信号》《秘要》参与全程。在洽谈环节中,四部作品总计达成超过10个影视单位逾15个约谈机会,并取得2个报价的成果。

“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由平遥国际电影展与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合作设立,旨在打通文学与影视圈、促进文学与影视领域的融合接轨与产业合作,曾顺利助推王安忆、刘亮程、田耳、林棹、叶弥、笛安等作家的18部文学作品进入影视产业界视野。

中信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降魔变》曾入选2022年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首次迁徙计划推介项目中

《降魔变》

马鸣谦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19年6月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入围作品,均为近三年发布且尚未进行任何影视化开发的作品,涵盖悬疑、喜剧、犯罪、科幻、爱情、历史等多种类型。

本届“迁徙计划”9位推荐委员会成员

| 图片由PYIFF官方提供

10月13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迁徙计划 :从文学到影视”两项重点活动举办,16部入围作品代表在推介会一一亮相,向产业嘉宾介绍作品影视化的可能性;相关主题对话活动“词语与视听”中,小说家班宇、制片人蒋浩、导演刘苗苗、电影监制王红卫、作家郑执共同讨论文学作品与影像改编之间的关系。

以下为实况摘要。

入围文学作品代表及推荐委员会代表合影

| 图片由PYIFF官方提供

“迁徙计划 :从文学到影视”推介会

欧阳江河在推介会现场

推介会由“迁徙计划 :从文学到影视”单元节目策划顾问欧阳江河主持,作家蔡骏、大头马、郭沛文、田耳、索南才让、刘诗伟、三三、永城、甫跃辉、钟求是及其他出版社代表到场,分别从文学作品的故事性、人物关系、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等角度出发,推介各自的作品。中信出版·大方总经理蔡欣作为版权代理人之一参与了现场介绍。

推荐委员会成员班宇、王红卫现场点评。

“我个人代表推荐委员会,给各位文学界、出版界的朋友一个小小的建议,建议大家未来把推荐的重点放在中、短篇小说上,因为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对于文学改编的体量需求不一样,中、短篇更有优势,它的改编空间会更大”,推荐委员会成员王红卫表示。

郭沛文在推介会现场

郭沛文特别为此次推介会制作了一部短片,引起现场的高度关注。

王红卫点评《刹那》时提及这部作品是“圈外提及最多的一部作品,具有可以构成影视改编的基础”。

索南才让在推介会现场

索南才让重点介绍了《找信号》中的中篇《圣人画像和象牙麻将》,介绍这个中篇“是一部关于赌博和救赎主题的作品“,班宇点评这部作品集时特别赞赏了索南才让的作品”质地非常之好“,并向现场影视界人士建议改编方向可考虑“精神向度”。

班宇同时请大家关注这部作品集中的另外两个短篇——《哲学教授》和《找信号》同名篇。

田耳在推介会现场

田耳则重点介绍了《秘要》的创作背景和架构,他幽默的语言给现场人员留下了印象。班宇在推介开场时即点到对《秘要》故事的印象,点评“这部作品的改编可以有很多的层次,故事中的武侠空间和现实空间更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空间特色。”

蔡欣、周嘉宁在推介会现场及视频里

周嘉宁《浪的景观》由影视版权代理人、大方总经理蔡欣,通过作者视频介绍内容+版权代理人介绍改编亮点的推介形式而获得影视界人士的关注。

周嘉宁表示“希望能够看到一部属于大陆青年自己的公路电影的出现”。

点评人班宇用关键词“城市考古“向现场参与嘉宾介绍《浪的景观》这部作品,并评价这部作品具有”世纪初青年毛绒绒的真诚“,同时他也请影视界人士关注这部作品集中的另外一篇《明日派对》。

平遥国际电影展也为入围作品提供专门的洽谈空间,为作品代表和影视行业人士提供一对一的洽谈交流机会,推进产业项目孵化。

洽谈现场

“词语与视听”对话活动

在10月13日下午进行的对话活动“词语与视听”中,导演刘苗苗分享了个人创作与文学改编之间的联系,“从小说到电影,我觉得更多的是文学创作者和电影导演之间的灵魂上的交流,后来我也很幸运地遇到了石舒清先生,跟他合作了四部剧本,已经拍出来的是《红花绿叶》和《带彩球的帐篷》。”

导演刘苗苗

小说家班宇分享了小说《逍遥游》的改编历程,他透露,《逍遥·游》的剧本是梁鸣自己写的,他只是提出了一点看法。

“梁鸣导演拍的东北是一个此刻的、既洁白又有点脏脏的、既可爱又有点让人讨厌的北方环境,他在用影像来解释和解决当代性的问题。我跟他沟通《逍遥·游》的时候也比较顺畅,我觉得文学和电影相互转化时,导演有导演的思路,那不是我最擅长的部分”,他说。

小说家班宇

制片人蒋浩从团队组建的角度出发,总结了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从文学到电影的过程中,导演对题材的把握和诠释,不同的导演,会注入自己的二度创作,要注重电影原创性,所以找一个懂这部电影,又合适改编的导演进行合作至关重要。”

制片人蒋浩

值得一提的是,由蒋浩担任出品人的电影《藏地白皮书》同样是一部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该片改编自傅真、毛铭基同名小说,由万玛才旦担纲监制与编剧,久美成列执导,该片也是万玛才旦生前最后一部电影。

万玛才旦作为小说家的两部作品集《乌金的牙齿》和《故事只讲了一半》也由中信出版集团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分别推出。

作家、编剧郑执则认为创作的过程和乐趣至关重要。

他以自己跟顾长卫导演合作《刺猬》的经历举例,“我是写小说的人,后来写剧本,再到深度参与剧组拍戏,我个人最在乎不是小说中的东西被保留,而是创作的过程和乐趣。跟顾长卫导演合作《刺猬》时,我真正体验到了小说改编到影视的乐趣,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创作。”

作家、编剧郑执

电影监制王红卫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电影人,最重要的是解决本体探讨——你要坚定地知道文学就是文学,电影就是电影,只要想明白这两件事,不论你去做作家,还是做导演,你才能做出最符合你的艺术形式的作品,坚守你喜欢的艺术形式,知道它的核心是什么,才是价值所在。”

电影监制王红卫

携新书在新浪潮书店与读者见面:

田耳 索南才让 郭沛文

田耳、索南才让和郭沛文三位作者,也分别在新浪潮书店和读者见面,介绍各自的作品,并分别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在专访中,田耳提及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他更在影展期间第一时间观看了电影《河边的错误》。他期待着《秘要》这本深入历史与江湖缝隙的奇书作品能够被改编为电影,以实现他的武侠梦。

田耳在签售现场与读者合影

| 图片由PYIFF官方提供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索南才让谈到《找信号》的主题依然有关草原、牧人,尤其着重反映青年牧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谈及喜爱的导演和影视作品,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他钟爱万玛才旦导演的影片。“我喜欢《塔洛》,那是万玛才旦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但是《气球》出来后,我发现《气球》和《塔洛》都特别好。”(《文艺报》,2023.10.17)

索南才让在银杏叶片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图片由PYIFF官方提供

携“长沙三部曲之一“的《刹那》而来的年轻的创作者郭沛文,则对悬疑题材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能会让读者和观众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小说和影视化作品在内核上是相通的,都是在观察和反映这个时代“。

郭沛文在签售现场

| 图片由PYIFF官方提供

来自《文艺报》记者的观察提出,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众多作家登场,文学在电影创作中的母体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

平遥电影宫·新浪潮书店里举办的作者见面会上座无虚席、产业板块作家的现场推介吸引了来自众多影视版权公司的关注、“记忆清醒派对”上诗歌、小说、剧本片段被搬上舞台……平遥国际电影展因为作家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厚重、愈发别致,不断刷新着关于影展文化的定义。“(《文艺报》,2023.10.17)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

“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入围作品

原标题:《从文学到影视: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中信出版四部版权作品入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