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毕加索和布拉克用独特的结构逻辑将人体阐释为相邻相交的平面

皮普·卡梅尔
2023-10-28 10:40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20世纪美国知名抽象主义理论家格林伯格曾说,“现代艺术的历史便是一部艺术风格不断平面化和抽象化的历史。” 抽象艺术无疑是现代艺术中引人瞩目的艺术风格,它是受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而演变来的。《如何看懂抽象艺术》一书对抽象艺术的起源、演变和影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从全球的角度重新思考抽象艺术的历史,并给出了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的新方法。作者围绕五个确切的主题——人体、风景、宇宙、建筑及标志和图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50幅世界知名抽象艺术作品,在介绍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波洛克等抽象艺术先驱之后,又向我们展示了包括毕加索、保罗·克利、草间弥生、丰塔纳、吴冠中在内的上百位抽象艺术家是如何使用抽象意象来创作的。本文摘自该书《人体》一章,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毕加索(西班牙/法国,1881—1973年)
《三个女人》,1908年。布面油画,200厘米×178厘米,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1948年由莫斯科新西方艺术国立美术馆(The State Museum of New Western Art)转入冬宫博物馆馆藏,原属谢尔盖·休金藏品。

列奥·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形容毕加索在1908年画的《三个女人》(Three Women)是一个从二维中诞生三维的“出生故事”。“在地质压力下”,绘画表面“通过压缩、弯曲和折叠产生反应,每个平面都急剧耸起,就好像人物所在的面正在隆起”。用施坦伯格的话来说,这幅画是“三维世界的一场灾难”。他提出,构图最初是一片无差别的场域,随后被分割成不同部分,之后人物才因“场域的区分”而出现。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毕加索最初的试作中,三个人物在背景中清晰突出,而施坦伯格描述的是成画效果,一开始让人感觉是抽象画,随后演变成了具象画。毕加索把人物边界重叠,削弱了人物的自主性。例如,右侧蜷缩人物的胸腹部和中心人物突出的臀部完全重叠。重合处用风车状曲线强化,曲线从一个人物延伸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又从人物延伸到背景中。连续的几何面构成了三个女人,透明度和颜色的变化大多出现在人物之间的交界处。单个的面看起来是平面,但一组平面就有强烈的塑造感,融合成一个连续的浮雕面,如此一来,画面看起来就像在飞机上俯瞰到的山区。

本质上来说,《三个女人》就是《亚维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修改加强版,并且比《亚维农少女》更抽象,更具有攻击性。女人上扬的肘部和下垂的手臂对比更鲜明,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对立姿态更强烈。橙红的配色使人物具有攻击性,更能令人兴奋。三个女人肩膀宽阔,四肢健壮,具有原始男性气概,比《亚维农少女》中的人物更缺少传统的女性特点。施坦伯格认为,这种集两性特征于一身,还有情欲意味的人物形象,表明“现代的性别意识是一股从生物体内部冲击人物性格的力量”,促使“超自然剧变”发生,赋予这幅画形式上的张力。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和利奥·斯泰因(Leo Stein)兄妹买下了《三个女人》,放在花园街32号的沙龙中展出。五年来(直到1913年再度售出),每一位到访巴黎或居住在巴黎的先锋派艺术家都要来参观这幅画,因此这幅画成了立体主义和几何抽象派的起点。1911年,美国艺术家摩根·罗素(Morgan Russell)在参观斯泰因美术馆时,画了一幅《三个女人》的铅笔素描[蒙特克莱尔美术馆(Montclair Art Museum),新泽西州]。1913至1914年,罗素以这幅铅笔素描为基础,创作了抽象构成画《橙色交响》[Synchromy in Orange,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AlbrightKnox Art Gallery),布法罗]。

1908年夏天,乔治·布拉克产生了一个想法,将斜格子延伸,贯穿人物和地面,并把这个想法应用到了景观和静物画上,批评家路易·沃塞勒(Louis Vauxcelles)据此创造出了“立体主义”(cubism)这个词。做过建筑学徒的莱热在1910年展出了一幅几何画《森林中的裸女》(Nudes in the Forest,库勒-穆勒博物馆,荷兰奥特洛),在这幅画里,他用圆柱形替代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画中的平面,这种新风格被沃塞勒讥讽是“管体主义”(tubism)。

《三个女人》中的人物仍在原始位置,但变得弯转扭曲,扭曲的格子使这幅画充满了动态。这种扭曲格子的用法流传到了早期立体主义中。毕加索和布拉克仍继续画静态人像和物体,而其他艺术家们开始用创新的形式表现运动中的人体。

1912年,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画了那幅臭名昭著的《下楼梯的裸女》[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模仿《三个女人》画了三幅关于舞者的画。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皮卡比亚的舞蹈主题成了几何抽象画的重要主题。

1910年,布拉克和毕加索将网格旋转,变成了由狭窄带状物交织而成的正交网格,且不时被倾斜的平面打断。1912年,他们将网格简化成黑色线条框架,框架中包含色彩和纹理的独立斑块。乍一看,直线网格与人体曲线矛盾,直线的僵硬也与动态理念矛盾。尽管如此,杜斯伯格仍用直线描绘了抽象的舞者,而戴维·邦伯格(David Bomberg)创作了网格抽象画,画的主题是工作中的男人。

立体主义并没有完全抛弃文艺复兴艺术的基本原则,而是更多地做了转变,这使创作抽象网格成为可能。按照透视的规则,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用斜线构建成一个金字塔,向画面内部汇集,聚合于灭点。而布拉克和毕加索在画中用重叠的平面搭成脚手架,“走向”观赏者。艺术家从古典解剖学中学会将人体定义为骨骼和肌肉,将躯干分为胸腔、腹腔和骨盆。毕加索和布拉克用自己独特的结构逻辑,将链接在一起的身体图像阐释为相邻相交的平面,而且是必须如此排列的类抽象构图,并不是随意排列在一起。

20世纪20年代,毕加索发明了一种新的“曲线立体主义”(curvilinear cubism),让·阿尔普(Jean Arp,原名汉斯﹒阿尔普)引进了一种新的抽象图案——斑点。这些图案催化了30年代的形象抽象。在形象抽象中,人体图案退回了最初的胚胎状态。在战后的美国,纽约画派的艺术家们基于人类形象创作了一种新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并且采用曲线立体主义的方法创作人物的骨架。与之对比的是一战前康定斯基的“抽象表现主义”和以景观为基础的“蓝骑士运动”(Blue Rider)。曲线立体主义是胚胎图像向全构图网格画扩展的媒介,同时也是“图腾”的媒介,激发了部落艺术的本能驱动力,并带来了原型图像。类似的图腾人物图案也出现在了战后欧洲的艺术运动中,例如COBRA。

20世纪50年代,纽约学派遍布全画的图腾图像与存在主义的孤立人物形象共存。但到了50年代末,存在主义人物却突然过时,被朴素的巨大几何图像取代,几何图像上只有少许人类存在的残余。在那几年里,巨大几何图像变得“盛气凌人”,随后被不稳定的形式所取代,传达着一种受伤的、可变的自我意识。1970年之后,抽象的人体图案瓦解。一些艺术家用柔软的材料表示人体中隐藏的裂痕和皮肤的褶皱,使之脱离人体这个整体;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则让人想起人体分泌物或膀胱,内脏的感觉界定了人体状态。

《如何看懂抽象艺术:解析全球百位名家与250幅杰作》,[英]皮普·卡梅尔(Pepe Karmel著,汪晓雪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2023年1月。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