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作模式:研究各种写作方式

2023-10-24 12: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如何写出一篇好小说》

兰迪·英格曼森&彼得·艾克诺米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创作模式:研究各种写作方式

就小说家用来创作其故事初稿的创作模式或写作方式来说,我们至少已经识别并命名了四种:

▪跟着感觉走(Seat-of-the-pants):就那么径直写下去,既无计划,亦无编辑。

▪ 一边写,一边编辑(Edit-as-you-go):没有计划地写,但一边写,一边编辑。

▪ 雪花式(Snowflake):先做个大致计划,然后再写,随时改变计划。

▪ 提纲式(Outline):先做个详细计划,然后再写,写时严格遵守计划。

01.在不做计划和编辑的情况下写作

在不做计划和编辑的情况下写作的方式通常被称作跟着感觉走(SOTP)式写作。一般说来,在开始时,你脑子里仅有故事的一些碎片。当你坐下来写作,你只是开始打字,写到哪儿就是哪儿。

这种方式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当你跟着感觉走写小说时,你对情节的一波三折的惊奇不亚于你的读者。故事似乎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你也许会说,“我没杀理查德。我走进房间,发现他死了!”

对一些跟着感觉走的作者来说,写初稿时充满乐趣,而编辑它则是他们不得不承受的煎熬。他们根本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只是享受着过程。他们写啊写啊,以每小时2000个字的速度,快活地写出故事。然而,对这些作者来说,清算的日子将在第二稿到来,届时他们将不得不从头到尾编辑书稿。由于整个故事是缺乏计划的,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些人物,一些情节转折现在显然是错误的,他们不得不删掉整章整章的内容,或一连好多章内容,他们还必须调整或大修其他章节。

对另一部分跟着感觉走的作者来说,初稿令人痛苦,但编辑它却很幸福。由于缺乏计划,初稿的每个新场景都充满隐患。如果这个场景根本没有用,该怎么办呢?如果新人物企图接管故事,该怎么办呢?如果突然发现今天的工作毫无意义,该怎么办呢?但是,在辛辛苦苦完成初稿后,这些作者的乐趣就来了,因为他们喜欢修改。现在,他们愉快地剪接、粘贴、删除。他们重新考虑他们的人物,为他们找到了全新的背景故事、价值观、动机和目标。

如果你打算以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写作,那么你需要有大改的准备。等你完成初稿,便展示出大量人物、情节线索和思想,其中有很多是不一致的,或不完整的。到那时,你对自己的故事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但你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硬下心肠,并做下面的事情:

1.重新考虑你的整个小说结构。

2.固定情节,系牢松散的线索。

3.去掉一些人物,合并其他人物,把他们全都加以深化。

你需要有勤奋的意愿,有为完善故事不惧重写多遍的意愿。究竟要修改多少次?这要看情况。一些作家宣称,他们重写他们的小说达10—20次之多,甚至更多。这听起来挺吓人,但那些做过多次重写的作家之所以重写,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么做。

史蒂芬·金就是一位跟着感觉走的作者,《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作者安妮·拉莫特也是,与他人合著《末日迷踪》的杰瑞·詹金斯也是。如果你想按照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写作,那么你的伙伴还真不少。

02.一边写,一边编辑

你也许喜欢跟着感觉走式写作所赋予你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你可能也害怕失去对故事的控制。一些作者选择的解决之道是,一边写,一边编辑。下面是它的运作方式:

1.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写一个场景。

2.停下来,编辑,然后继续写。

3.然后根据要求一再编辑,直到场景光彩夺目。

这是累活儿。你也许要编辑五次,十次或二十次。为了那个场景,你可能需要辛苦整整一天,或整整一个星期。

一边写一边编辑有个好处,就是你每研究那个场景一次,你对你的故事的了解就深入一些。只有当你终于决定向下个场景前进,确信故事到此为止已足够精彩,你完美主义者的心灵才会感到安全。

一边写一边编辑的坏处是:你不过是一边写,一边编故事。由于你可能不知道故事将如何呈现,你会非常担心你的写作无法进行下去。你的担心也许不无道理。在你辛辛苦苦地打磨场景后,你可能已经走进死胡同,想出都出不去。

幸运的是,你是个小说家。你是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你的潜意识一直在积累各种奇特的、极好的技巧。如果你的咖啡因水平够高,那么你也许能勉强找到一条新的、好得不得了的路,走出死胡同。那是写小说的喜悦和兴奋所在。老实说,如果你在凌晨三点出色地搞定了一个有问题的故事线,然后在你的编辑正要开始工作之时,用电邮把书稿按时发给她,那种感觉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你整夜惊慌失措地盯着屏幕,知道你无论怎么做都搞不定故事,只能可怜巴巴地请求延期,那种感觉就糟糕到了极点。

如果这就是你的创作模式,那么你就会知道,这种模式管用,并且一旦用对了就分外管用。

03.计划一点儿,写一点儿

很多作者想拥有一点儿跟着感觉走的作者的自由,但他们也想确知,故事将如何顺利展开。这些作者会先做一些故事规划,生成故事大框架。他们也许会为人物创造一个背景故事,设计一个三幕结构,写一份概要,制作一份场景清单。但是,他们不会预先想好每个细节,给写初稿留出了一些创造性。然后,当他们开始创作时,他们已经做出多数重大决定。他们仍有一些小决定要做,但都是基于故事的主要策略,他们在开始写作之前就知道整体的走向,只是不清楚细节而已。

兰迪喜欢这种写作方式。数年前,他就他的方法写了一篇短文,把它比作一种有趣的数学模型,即雪花分形。(分形指的是,一种物体你一再画它,画得越来越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完成它。)虽然这种类比最初是个笑话,但它却火了。让兰迪感到惊奇的是,雪花写作法现已风行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浏览他的网站。

雪花写作法(或在开始写作前,为进行一个大致的设计,你所采用的别的任何方式)的优点在于,你有理由相信,你的故事将从你所选择的开头,顺利抵达你所选择的结尾。你可以快速写作,因为你就任何特定场景所做的决定,可能都不会破坏主要故事。无论引入什么人物,你都不需要再对它进行加工。

雪花写作法的坏处在于,你也许会认为,你的不完整设计足以让你万事大吉。事实并非如此。你最初为故事情节所做的设计总会出现瑕疵。如果你继续盲目地写下去,不停下来重新设计,那么以后恐怕就要对故事进行大修了。

如果你采用雪花写作法,那么我们建议你定期检查你的故事设计,确保它没有偏离正途。你的情节跑偏了吗?你引入什么需要更多出场时间的新人物了吗?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引导故事走向了一个非自然的方向?

每写完四分之一,兰迪通常会对他的故事进行一次全面回顾。因此他不大可能使故事严重偏离最初的计划。这就够了,因为他发现,每次回顾几乎都会使最初的设计变得更加完美。

04.在写作之前列出大纲

很多作家真的是不拟定好整个故事,就写不了任何东西。在他们看来,先写一份故事概要必不可少。这种概要一般被称作长篇提要,或大纲,或分析。我们把它称作大纲,以便不和提要(两三页对故事的概括)混淆。在收购书稿之前,多数出版社会要求作者提交大纲。一般情况下,一本400页的小说的大纲可能在20—50页之间,甚至更长。

大纲拟定者不希望浪费初稿的任何素材。他们希望找到故事逻辑中的所有漏洞,把它们堵上,然后才开始下笔。他们拟定大纲也许会五易或十易其稿,然后才宣布他们拟定好了。接下来,他们会嗖嗖地写初稿,因为故事已就绪,他们只需打字即可。如果他们文笔不错,他们的初稿也许会非常接近于他们的定稿。

列大纲的好处是,写作时有50页的大纲在手,比直接写500页的手稿容易得多。你可以把写作的速度提高10倍,把编辑的速度提高10倍,可以大段大段删除,而不必哀叹浪费笔墨。当你写作时有大纲在手,脑袋里装着故事的主要情节,比直接写手稿容易得多,因为你要记住的东西少了。

列大纲的弊端是,大纲基本上是以情节为导向的,而非以人物为导向。因此,如果你是个以人物为导向的作者,那么你可能需要用你故事中的人物的某些详细素描,来充实你的大纲。如果你是个以情节为导向的作者,那么你可能会把你的人物锁在一个不太适合他们的故事中。你也许会发现自己需要调整人物,以便让他们适应故事情节。每当你这么做,你都会面临为适应故事而塑造扁平化人物的危险。

罗伯特·勒德拉姆(《伯恩的身份》的作者)在拟定大纲上是出了名的。他的一些大纲据说长达100多页。如果你是勒德拉姆的粉丝,那么你就会知道,他的情节极其复杂。然而,他很少会抛出一条最后没有解开的线索。

人人都适用的最佳小说创作方式是不存在的。每个作者都是独特的,有着特定的长处和弱点。你需要找到利于发挥你的长处的创作模式。如果你找到了,那么你就会发现,写小说挺有趣(即使它同时又很难)。如果你选择的模式正巧暴露你的弱点,那么你将发现写小说是一种可怕、令人难受的工作,你可能就会收笔不写。

原标题:《创作模式:研究各种写作方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