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土豆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玉米滩”

2023-10-26 0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每当凤凰传奇的

这首《奢香夫人》响起

都会引发年轻人的多重合唱

从评论中就可以感受到

网友“声嘶力竭”的呐喊

歌词中的

乌蒙山是云贵高原主要山脉之一

响水滩也是毕节老八景之一

什么?太远?没关系!

地大物博的内蒙古

有属于自己的

“乌蒙山”和“响水滩”

正值金秋丰收

内蒙古的

“土豆山”一山连一山

“玉米滩”一滩接一滩

如此壮观的土豆丰收场景

震撼到了一众网友

↓↓↓

中国土豆分布不完全图鉴

内蒙古位于北纬37度至54度之间

日照充分 雨热同季

种植土豆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这些土豆生产区中最为特别的

就是离北京最近的乌兰察布

虽然以火山闻名

但它其实还有一个响亮的名片

“中国薯都”

乌兰察布草原鸟瞰。

图/图虫·创意,摄影/戈文

“土豆山”连着山外山

乌兰察布市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在这里形成了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和草原。虽然平均有着1000-1500米高的海拔,年平均气温为2.5℃—6℃的“高冷”环境,却有着充足的日照、长达110天的无霜期,以及最容易积累作物风味物质的昼夜温差,尤其适合土豆这样的高海拔寒带作物。

乌兰察布的土豆种植,与机械化浇水。

图/视觉中国

就连降水也随土豆的“档期”而定。乌兰察布的降雨通常集中在6、7、8三个月,而这正是土豆茁壮成长的最好季节。曾经喷发的火山则给这里带来了肥沃和丰饶,火山灰让这里的土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样多个优势因素的叠加,让乌兰察布出产的土豆,淀粉含量高,绵沙可口,品质上乘,别有一番风味。

再加上乌兰察布广袤的平原上,土质松软、地势平坦,且多数集中连片,尤其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因此,乌兰察布成为了业内公认的土豆产业黄金带。

现今,乌兰察布的土豆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量为450万吨,约占全国的6%,并且还外销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月光洒下了“玉米滩”

说到内蒙古的玉米,就不得不提通辽黄玉米。内蒙古通辽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通辽市玉米年播种面积1800万亩,总产量179.66亿斤,占自治区总产量的近1/2,全国每20斤玉米中就有1斤产自通辽。

通辽市地处北纬42°~45°之间,这一区域的温、光、气、热、水资源非常适合玉米生长发育,是优质玉米的极佳生产区,通辽黄玉米就产自这独特的生态环境之中。

“通辽黄玉米”高身价的背后,自然有着其“过人之处”!通辽黄玉米获得生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305亿元,位居自治区农产品品牌价值榜首位,位居中国百强农畜产品公用品牌榜第39位。

一颗土豆

掀起了一场“舌尖上”的讨论

没有什么能挡住一颗吃货的心,“土豆山”视频的评论里,有人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土豆!”,有人发出“中国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的感慨,还有人对土豆的储存表示担心。就在这茫茫多的评论中,有人发出了灵魂提问:"土豆要怎么做才好吃?"

虽然只是一颗小土豆,它的营养成分却非常均衡和全面,是一种全营养的食物。人每天早上吃一个200克的土豆,再喝一杯牛奶,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的基本营养需求。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冷冻马铃薯公司之一蓝威斯顿,瞄准了乌兰察布市这个“薯都”。2014年蓝威选择在乌兰察布旗包地种植,落地生产工厂,可以说正是国外的麦肯、蓝威等企业引领了“冷冻薯”的行业潮流。

而在国内,土豆更多的还是以日常蔬菜的形式被大家食用,在不同地域和家庭里,土豆有着千变万化的吃法。

家常翻炒土豆丝。图/视觉中国

洋芋搅团。摄影/严肃

土豆绵密的口感,是火锅鲜美的加持

图/视觉中国

除了家常配菜之外,土豆在火锅里,更是留下了绵长的美妙滋味。“土豆博士”刘杰与伙伴利用乌兰察布市的土豆研制出了一款适合涮火锅的“火锅薯”。

这款“火锅薯”与市场上常见的土豆完全不同,它不仅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香糯、抗氧化、耐煮性强的优点,与火锅的适配度也非常高,涮在骨汤、辣汤中,口感粉糯又入味,这款产品经巴奴火锅推上火锅餐桌,便深受顾客喜爱。

乌兰察布火锅薯

这个慷慨大方的营养作物

始终滋养着人类

而乌兰察布的土豆

让当地人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也将沸腾着骄傲地方味道的火锅薯

推向全中国的餐桌

为全世界拼出一块新的味觉版图

原标题:《“土豆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玉米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