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非行纪⑦︱南非马拉松的社会史

包茂红
2023-10-31 14:24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跑步是人类的天性,但马拉松是一种竞技运动,超级马拉松更是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比起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盛产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国家,现在的南非不能算是马拉松大国,但是,南非以其三大超马赛事和独特的马拉松历史而在世界体育史上独树一帜。南非的三大超马赛事分别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超马——同志马拉松;世界上赛道风景最美的超马——两洋马拉松;世界上最自然、最刺激的超马——五大兽马拉松。由于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的马拉松选手一度被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禁赛,其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也曾禁止黑人和妇女参赛,于是,南非的马拉松赛事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比赛,还是与种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交织在一起的政治活动。始于1980年代的南非体育史研究从一开始就被置于社会史的框架下,具有比一般体育史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意义。

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马拉松逐渐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并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不过,那时的马拉松还是白人男子为了彰显男子汉气概、力量和勇气的运动。受英国体育运动传统的影响,南非白人开展长跑运动并举办非正式的比赛。1894年3月26日,南非业余田径协会在约翰内斯堡成立。翌年,南非田径运动员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英国冠军赛。随后由于政局动荡,南非并未参加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直到1904年,两名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南非黑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圣路易斯市举办的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比赛。他们穿着普通的衣服、卷起袖子、赤脚参加了比赛。虽然只获得了第9名和第12名,但南非因此成为非洲第一个参加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比赛的国家。

为了选拔参加1908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开普敦的斯巴达哈利尔俱乐部在1907年8月15日举办了马拉松比赛。赛道长26英里,16名选手参赛,柴尔德以3:12:55夺冠。这是南非官方举办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此后,各种距离长短不一、主办方各异的马拉松比赛在南非主要城市遍地开花。1908年4月22日,第一届冠名为南非马拉松的比赛在开普敦举行,开赛时间是下午3点,选手们顶着炎炎烈日,在充斥着尘土和汽油味的松软赛道上奔跑,德兰斯瓦越野冠军麦克阿瑟以3:18:27夺冠,战胜了当时人们最看好的海弗森。然而,综合考虑之下,南非队还是选定海弗森参加奥运会马拉松赛。不过,海弗森并没有夺冠,只获得银牌,他解释说自己并没有紧张兴奋起来。这种说法在白人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产生了戏剧性效应,激励更多人加入俱乐部,参加各种距离的马拉松和越野比赛。南非马拉松运动的成绩迅速提高,接近世界纪录。1912年,南非运动员获得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金牌和银牌,给这个刚刚经历了惨烈战争、尚在建构的国家带来惊喜和自豪,进一步强化了白人民族主义。1914年,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但南非还是设法加入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为世界田径大家庭的一员。

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业余选手一样,南非运动员也经历了关于赞助费的争议。1954年,南非当时最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黑沃德为了赴海外参赛,没有经过南非业余田径和自行车协会就收取了南非奥委会和英帝国运动协会100吉尼、酒业公司100吉尼以及私人和南非拳击协会数量不等的金钱,被注销业余选手的身份。黑沃德自觉很冤屈,因为他去海外比赛,是为国争光,自己花费了395英镑,实际上只获得了285英镑赞助。他觉得协会的处理决定并不公平,但他还是不能参赛,直到1978年,形势发生了变化,他才以70岁高龄重回赛场,并在纪念马拉松比赛中以3:6:24的成绩完赛。一个天才的马拉松运动员为了代表自己的国家去海外参赛而被本国协会制裁,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当时私下收取赞助在全世界都是犯忌的。所谓业余爱好者就是指非职业选手,意即不以参赛为谋生方式、不以赢钱为目的的选手,这样的选手一般是绅士——以参赛来赚钱,这可不是绅士能接受的体面行为。1982年,南非运动员哈伯斯达特在参加芝加哥马拉松赛时获得第三名和6000美元奖金。由于他把奖金存在了美国信托基金而没有存在南非业余田径联合会指定的信托基金中,就受到了该机构的制裁,并被取消业余选手资格三年。

由于南非在1948年后变本加厉地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南非政府的做法明显违反了追求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促进世界和平的体育精神,于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制裁层出不穷。1960年后,南非选手被禁止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由于缺乏高水平比赛,南非马拉松运动水平停滞不前,从1961到1965年,无人跑出2:40:00以内的成绩。1970年,国际田联采用一个变通办法,允许南非选手以个人身份参加国际比赛。1975年后,南非国内体育赛事逐渐向黑人选手和女选手开放,虽然经历了从非正式参赛到正式参赛的艰苦历程,但这无疑有助于南非马拉松参赛人数的增加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在1979年的斯泰伦波希马拉松比赛中,五位选手同时跑进2:20:00,这在南非马拉松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次。在1980年的斯泰伦波希马拉松比赛中,三位女选手同时跑进3小时,这预示着南非男女马拉松选手可以比翼齐飞。在巨额奖金(5000兰特)的刺激下,南非男选手在1984年很快突破2:10:00,女选手突破2:40:00,南非马拉松水平再次接近世界最好成绩,南非成为仅次于英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马拉松大国。在这个过程中,斯泰伦波希大学贡献了优秀男选手勒格兰戈,开普敦大学贡献了优秀女选手罗雪-凯莉,金山大学贡献了优秀女选手桑贾·范·祖尔。

然而,在南非田径1991年重回国际大家庭后,其进步速度放缓。一方面因为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马拉松选手的成绩突飞猛进,给传统强国的成绩提升施加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因为在接近人类长距离跑步极限时,任何一点点进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需要克服许多几乎不可能克服的障碍。另外,和平过渡之后,南非社会处于秩序重组的大变动时期。很多优秀白人选手移居国外,黑人选手在企业效益不彰的时代难以获得优越的训练条件,普通人因为要为维持生计忙碌而无暇进行跑步训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非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笔者在南非访学期间,在街道上和公路上,很少看到跑者。作为业余跑步爱好者,笔者在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也被反复警告,为了生命安全,不要在街上和路上跑步。不过,在斯泰伦波希大学、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校园,体育运动依然正常开展着,只是跑者绝大部分是白人男女学生,甚少见到黑人学生跑步。

正在训练的斯泰伦波希大学田径队

正在训练的斯泰伦波希大学残疾人田径队

除了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的常规马拉松赛事之外,南非还以卓越的超马赛事蜚声世界体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马爱好者。南非的三大超马中最早举办的是同志马拉松。同志马拉松由参加了一战、从东非战场病退回来的老兵维克·克拉普汉姆领导的同志会创办,纳塔尔业余田径和自行车协会协办。之所以取名为同志马拉松主要是为了纪念在战场上结成的男性军人之间的合作、关照等同志情,希望在普通人中把这种生死和治愈之情传承光大。之所以把长度定为56英里而不是正规马拉松的26英里主要是为了发扬战场上步兵负重长途跋涉的勇气、忍耐的精神。之所以选在1921年的帝国日(5月24日)开赛,除了要吸引更多普通人参赛之外,还有向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帝国士兵致敬之意。之所以选择在两座城市之间进行比赛,主要是拷贝了英国的从伦敦到布莱顿的马拉松模式(在12小时30分钟内跑完53英里)。不过,长途跋涉和跑步在19世纪的纳塔尔已有传统。从1876到1914年,从彼得马里茨堡到德班的路上就有许多军人或徒步或跑步,1910年甚至还讨论过要设立正式比赛的提议。因此,同志马拉松的设立就是纳塔尔传统和纪念一战同志情相结合的产物。

维克·克拉普汉姆(Vic Clapham)

维克为组织比赛操碎了心

1921年5月24日清晨,34名选手迎着朝阳,从彼得马里茨堡出发,一路向下,跑向德班。翌年,90多名选手从德班出发,一路向上,跑向彼得马里茨堡。这就形成了同志马拉松独特的同一线路、不同方向的传统。同志马成功举办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各地,激发出更多的类似赛事。这无疑提升了南非白人的民族自信心,唤起了南非联邦的自豪感。同志马的办赛经费主要来自社会赞助,但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了严重经济危机,赞助越来越少,参赛人数也大大减少,到1940年仅有1名选手参赛。战争期间,停办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在那个受难时期举办任何比赛都会被认为是不爱国、不尊重生命的行为。在战后恢复时期,同志马的参赛人数在1959年第一次超过百人,1969年超过500人。表面上看这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实际上只是白人男性的比赛。直到1975年,政府终于允许黑人和妇女参加比赛,与此同时,同志马还吸引和允许外国选手参赛,从而把同志马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马拉松比赛之一。同志马的参赛选手也扩大到学生、公司职员和专业人士,这个变化使路跑逐渐成为商务和专业人士追逐的时尚。

早期同志超马的比赛场景

1976年,同志马引进了赞助制度,并采用电视直播,马拉松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奖金禁忌也难以为继。1977年,同志马的参赛选手首次突破2000人。不能出国转播比赛的南非广播公司把目光转向并集中于同志马拉松,精湛的转播技术和制作、前金牌选手的专业解说助力同志马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吸引力、最优质的超马。同志马逐渐由依靠情怀举办的、赔钱的赛事变成了由理财公司顾问的一项生意,优秀运动员收取出场费逐渐成为家常便饭。1982年,国际田径联合会修改了业余或非职业运动员的定义,从1985年起,参赛运动员不但可以获得各种奖金,还拥有自己的经纪人或经纪公司来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跑步成为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穷苦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到1989年,参赛人数突破1.2万,黑人运动员山姆·塔巴拉拉第一次获得冠军。1990年,曼德拉获释,非洲人国民大会等政治团体被解禁,南非逐渐迈进新时代。南非运动员逐渐回到国际赛场,同志马更加国际化,外国运动员相继获得冠军。2000年,参赛人数达到2.5万,同志马成为彩虹之国新南非的体育象征。

南非的三大超马中赛道最美的是两洋马拉松。1970年5月2日,第一届两洋马举办,早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城市马拉松,如纽约马拉松(1971年)、柏林马拉松(1974年)、伦敦马拉松(1981年)、东京马拉松(2007年)等。起因是德班出生的运动员为了准备同志马在开普敦进行长度为35英里的训练,后来他提议设立正式比赛,起终点都设在克莱蒙特。这个提议经历曲折最终在1969年得到有关机构的支持,比赛沿着开普半岛、途经印度洋和大西洋以及查普曼峰、康斯坦莎山峡等著名景点。1972年,两洋马第一次引入赞助商——开普守卫者报。就像赞助商的名字所示,开普敦市长希望把两洋马的独特气质变成开普敦的传统。于是,此后历届赞助商基本上都是开普敦的企业。有意思的是,两洋马的日期定在复活节那个周末,寓意两洋马是一场朝圣之旅。美丽的赛道和赛事的宗教寓意吸引了大量参赛者,参赛人数从1970年的24人增加到2019年的1.3万人,50年间共有29535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两洋超马选手跑过查普曼峰

1998年是两洋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两洋马的起点改在纽兰德的主路上,终点改为开普敦大学橄榄球场,赛道长度变成56英里,关门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改为6个半小时。途经的开普敦著名景点更多,包括约瑟芬磨坊、罗德斯豪宅、基尔森博世国家植物园、桌山和魔鬼峰等。除了超马之外,组委会还开发了半程马拉松(总共245444人参加)、桌山越野赛(11162人参加),以及每年吸引4000多家庭参与的趣味比赛,如56米幼儿跑、2.1公里跑和5.6公里跑。多样化的赛事、庞大的参赛人群、热烈活跃的气氛把桌山脚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年的复活节周末变成了生机勃发的跑步节。两洋马成为开普敦令人神往的美丽风景线。选手们在开普敦感受到了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相互竞争,既满足了竞争的本能,又收获了友谊和归属感。正所谓“跑一场马,爱一座城”。主办方、赞助商也在选手的奔跑中达成了自己的商业目标,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两洋马拉松把跑者的爱好和商人的事业完美结合,打造出开普敦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开普敦大学橄榄球场

两洋超马选手冲向终点线

南非的三大超马中最刺激的当属五大兽马拉松,不过它资历甚浅。虽然从2005年开办到现在不足18年,但仍以其极具挑战性和原始野性而声名大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参赛。赛道位于南非林波波省的恩塔贝尼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栖息着5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植物和近400种鸟类,区内地形和生态复杂多样,有高山、峡谷、草原和森林。之所以称为五大兽马拉松是因为赛道上随时可能遇到犀牛、大象、豹子、狮子和水牛,惊险刺激,其中15-20公里处、25-30公里处的陡坡非常考验跑者的实力。由于比赛极具危险性和刺激性,为了保证参赛者的人身安全,主办方设立了严格的关门时间,在26.5公里处4小时15分关门,在32.5公里处5小时15分关门,全程7小时关门。因此,参赛者不仅是运动高手,还是自然的真爱者。他们通过融入自然获得感知力,在自然中摆脱日常生活规则的束缚,获得精神超脱,从而寻找到本源的自我,体会到永恒的意义和美好。2005年第一届比赛男性完赛者仅37人,女性完赛者仅23人。尽管难度极大,但还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跑者参赛,完赛人数逐年上升。近年来,中国跑者不甘人后,在这个赛道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当然,五大兽马拉松在主打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选手安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在野兽出没的地方都有持枪安保人员驻守,确保参赛人员万无一失。在短短的18年历史上,不乏由于兽群出入赛道而推迟比赛的先例。因此,五大兽马拉松既是一个让主办方和跑者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比赛,又是一个充满诱惑、值得奋不顾身、放手一搏的比赛。

南非的地形和气候非常适合进行户外越野,也有很成熟的线路,但是,笔者跟随朋友在周末进行户外活动时看到的几乎全是白人。之所以看不到黑人去越野,主要是因为他们穷。笔者在与自己的临时司机聊天时问他,周末都在干什么?他的回答很直接,休息睡觉。为什么不去周围越野徒步?他的回答更简洁,没钱。深聊之后才知道,他的工资要养活在乡下的一家人,每一分钱都得计划着花。毫无疑问,是贫穷限制了大部分黑人的想象和生活。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这些地方离城市或乡村居住点比较远,而南非的公共交通极不发达,黑人大都没有私家车,他们即使想去越野,也力有不逮,可望而不可即。

在可岑伯格山越野

在越野徒步中难得一见的非洲人

谈到南非历史,无论是什么历史,都绕不开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南非的马拉松也不例外。虽然在田径运动中,没有明确的种族隔离的法律,但现实中,无论是主管机构还是赛事主办方,都或严格执行与赛事相关领域的种族隔离制度,或按照自己的理解或习惯思维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早在20世纪初,黑人、亚裔人和白人男子就不能同处一个公共空间。在举办同志马的初期,黑人观众只能在路旁固定区域观赛,同时还要像儿童崇拜英雄那样敬仰白人选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升级为种族隔离政策,非洲人只能住在农村,不能成为南非的合法城市居民。在非洲人聚居区,白人官员认为跑步可以消耗非洲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冲击,进而使黑人按照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生存,最终养成“文明”的习惯。但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和南非工商联与白人官员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认为跑步是非洲人进行反种族隔离的政治斗争的形式,是能够证明自己与白人一样具有运动能力的领域。正因为黑人和白人对黑人跑步的政治意涵持有截然相反的认识,因此白人并未完全放开对黑人跑步的限制措施。在纳塔尔,白人在跑步比赛中严扎篱笆,防止非白人渗透进自己的特权领域。这种非人道的做法自然遭到非白人的抵抗,因为非白人普遍营养不良,寿命远低于白人,他们希望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1935年,第一位黑人选手参加了同志马,尽管其成绩没有获得官方认可,但他赢得在路旁观赛的白人观众的喝彩和鼓励。黑人甚至在1937年组织了自己的日照马拉松,虽然只举办了三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疾而终),但却发出了黑人要求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呼声。1948年后,国民党政府实行分别发展政策,白人中原先存在的通过跑步使黑人“文明化”的认识完全被保持白人纯洁性、让黑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文化生存的思想取代。进入1960年代后,体育主管部门借用集团住区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和颁布了第26号公告,禁止没有在城市居住资格的人在城里从事任何公开的娱乐活动。显然,这是对集团住区法的过度延伸和过度利用。南非在体育领域客观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强烈反感。1960年南非运动队在国外第一次遭到反种族隔离示威游行抗议,此后无论是遭到抗议的频率还是强度都日益增加,南非运动员走出国门几乎变为不可能。南非政府虽然举办了南非运动会,但那只是南非运动员与自己人比赛,竞技水平很难迅速提高。在1970年代初,随着国际制裁的强化和国内工会运动的发展以及白人自由派反对声浪的高涨,曾经获得同志马奖牌的部分白人运动员也要求赛事向所有人开放,在同志马中用种族整合取代种族隔离。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呼声,同志马以政府机构阻拦为由拒绝开放,依然坚持隔离。其实,虽然政府颁布了关于起终点设施利用的隔离设施保留法(Reservation of separate amenities Act),但无人能限制任何人利用公路和休闲空间。在1973年的同志马比赛中,有选手打出旗帜,要求组委会开放同志马,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和掌声。他们鼓励所有人都来享受跑步的乐趣,反对强加给体育的非体育价值,废除只有白人才能参赛的违背体育精神的措施和做法。但组委会依然不为所动,以同志马是白人私人俱乐部的活动为由继续搪塞。参赛的黑人选手依然没有号码,成绩不被承认,只能走旁边的出口退场。1974年,反种族隔离活动家不顾警察重兵监控,在起点发放传单,号召参赛者戴上黑臂章,甚至扬言要封路,要举办另一场比赛,以抵制同志马。但同志马组委会丝毫不顾场外的抗议,依然我行我素,坚守同志马是完全的白人马拉松的保守僵化原则。

1975年是南非马拉松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新上台的沃斯特政府不得不在体育领域逐渐放开种族隔离政策,提出在体育领域实行多元民族主义的政策主张,南非业余田径协会正式允许黑人选手与白人男性选手参加同一比赛。当然,这种放开也是有条件的,是在不对白人政府的基本国策(种族隔离)伤筋动骨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做给国际社会看的。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想要参赛的非白人选手必须是官方认定民族的选手,必须通过通行证检查,起终点的休息室、赛道上的补给站等依然实行隔离措施。尽管有这些不合理的限制,但部分非白人选手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参赛。这实在是来之不易的成果。在1975年的同志马中,黑人第一次获得了奖牌。两洋马组委会和赞助商也不甘落后,向体育和休闲部长提出申请,要把两洋马办成多民族赛事。1975年2月26日,这个申请得到批准,但要求非白人必须使用独立的休息室,非白人中成绩达到3小时45分钟以内的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如此严格的规定实际上把绝大部分非白人挡在比赛之外,两洋马只是有限的、多民族参与的比赛。1975年,黑人选手第一次合法出现在两洋马的赛道上,展示自己的能力。

进入1970年代后期,南非马拉松比赛快速发展。南非矿业公司开始培训黑人矿工参与路跑。矿业公司财大气粗,国际联系广泛,其行动对马拉松主办方形成压力,迫使他们在开放上采取进一步措施。1977年9月9日,南非路跑协会成立,它制定规则和标准,培训官员和裁判,在此后20年有力促进了南非马拉松的发展。进入1980年代后,黑人大量参与路跑,逐渐成为赛事的主宰。布鲁斯.福戴斯等优秀运动员继续努力,不但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更在体育比赛中发出了要求完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呼吁。他们不顾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穿戴任何具有非洲人国民大会标志的服装都有被抓进监狱的危险,在参赛时佩戴黑臂章,公开抗议种族隔离政策,要求弘扬马拉松精神,即无论男女、黑白,大家在赛道上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成全。受他的影响,赛场抗议逐渐普遍化。1994年实现和平过渡后,长达一个世纪的马拉松比赛中的种族主义终于画上了句号,南非马拉松迈入各民族平等参与、大放异彩、美美与共的新阶段。

南非的性别歧视与其它国家的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那就是它与种族主义紧密纠缠在一起。在通常情况下,马拉松被认为是显示男性气概和维持男性霸权的运动。然而,在20世纪初,由于南非白人数量不多,性别歧视在白人内部表现得并不明显,尤其是经历了英布战争之后,阿非利卡女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尊重。另外,尽管顾拜旦反对女性参加体育比赛,但随着国际妇女田径协会在1922年成功举办了国际女子运动会,奥运会也不得不向女性敞开大门。(不过,那时女性主要参加短跑项目。)于是,南非白人女性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但却是非正式的。尽管如此,但相对于黑人选手不能参赛而言,白人女性毕竟可以在白人男性主导的赛事上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能力。早在1923年,就有女性参加了同志马。尽管南非业余田径协会判定她不符合参赛资格要求,但还是受到媒体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此后三十年,女性完全被禁止参与比赛。因为女性被认为是脆弱的、顺从的,参与马拉松这种高强度的耐力运动会损伤其生育能力,甚至会使其具有某些男性气质而变得不伦不类,失去女性特质。因此,女性只能从事适当的、有节制的运动项目,而马拉松这种极限运动是不适合女性的运动,不论黑人女性还是白人女性。这种认识反映了男性对女性从事田径运动的恐惧和维持自己霸权地位的用心。

在桌山越野的混血人

这种禁忌自然不能长久,它与种族隔离一样遭到了国内外女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其实,早在1930年代,欧美妇女就逐渐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能力和魅力。但这在当时南非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引起正面和积极的反响。直到1960年代末,白人妇女才可以非正式参加比赛。她们有自己的名字,但没有号码,不能越过终点线,只能在接近终点的地方在路旁结束比赛,也没有官方认可的成绩。1975年,白人女性正式获得参赛资格,但整个社会舆论依然贬低女性选手。即使是南非小姐参加路跑,媒体依然不能公正对待她的参与。进入1980年代后,白人女性在田径运动中活跃起来。与此同时,黑人女性也在1984年获得正式参赛资格。然而,与白人女性获得认可需要时间一样,黑人女性虽然获得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机会,但要获得平等和尊重,还需要更多时间。不过,黑人女性合法出现在赛场上并尽情释放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优雅和美丽,激发了群众强身健体的热情和干劲,带动了更多人参与马拉松运动。到2012年,半马参赛选手中女性超过男性,占到55%;到2019年,在超马比赛中,女性选手占到30%左右。南非各族儿女终于可以在同一赛道进行公平竞争和相互扶持了,马拉松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闪耀彩虹之国。

当代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吉普乔格说,跑步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快乐。当你开始跑步,你就是自由的风,自由地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不要把跑步当成竞争,你要因为热爱而跑步。毫无疑问,吉普乔格说出了跑步的真谛。然而,对照南非的跑步史,这种出自人类天性的热爱的释放和作为天赋人权的自由的实现是多么艰难。在那个扭曲的历史时期,某些人因为肤色和性别而失去了锻炼身体和展示自己魅力的机会,这是对人类尊严和天性的侮辱。虽然这种反人道的问题被从政治和法律上解决了,但其造成的后果依然影响着曾经遭受歧视的黑人和女性享受运动快乐的能力。跑马绝不只是中产阶级的专利,但全民健身与消除经济上的严重贫富分化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在马拉松比赛已经严重商业化的时代。换言之,要实现多民族自愿和平等参与马拉松比赛,尚需在经济上进一步消除严重的不平等,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于淑娟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