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1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社会”的发现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2023-11-01 13:29
翻书党 >
字号

《区域社会史脉络下的徽州文书研究》

王振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徽州有着极好的“史料环境”,其文书之多样性,也是其他任何区域的民间文献所难以比拟的。为此,应以各类文书为基本线索展开实地调查,藉助田野考察所获感性认识,进一步收集相关文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制度史的观照下,溯流寻源,质疑求是,对区域社会之嬗变做出合理的阐释。我们以徽州文书为核心史料的探微索隐,绝非仅仅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是为了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

《南朝夜宴:金陵城市生活与江南文学》

马海英著,现代出版社

金陵数易其主,都是偏安政权,从它发源的江南城市文明和诗意审美,蓬勃不息。南陈与南唐的后期,经济繁荣,帝王君臣和士人才女,在奢靡、富贵、温柔、缠绵的环境里培育了审美的因子,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状态和文学状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沉迷和超脱的阴柔艺术气质,使文艺成为上层社会的生活内容,使唯美伤感的风格成为其艺术特征。作者截取了南陈和南唐两个历史片断,具体分析了南陈的陈后主、江总、徐陵,南唐的李璟、李煜、冯延巳、韩熙载、徐铉等人的生命特色和文学特质,试图找寻出金陵经济生活与江南文学相互渗透影响的痕迹。

《宋太祖》

顾宏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赵匡胤生逢五代这一“易君如骰棋”的极乱之世。他家世平平,年方及冠就不得不为生计离家求职,却屡屡碰壁,直到被郭威收为亲兵。但在此后仅约十年间,他就快速跃升为后周的高级将领,并一举篡政,掌权称帝,不仅统一疆域,更通过收拢兵权、厘革官制、大兴文教、鼓励农商等稳定局势,奠定了三百余年赵宋王朝的基业。本书既对金匮之盟、斧声烛影等宋初诸疑案有异于成说之新见,在宋太祖针对宋初乱局的各方面政策上,亦深稽博考,融叙事与考辨于一体,全面地刻画了这位与“秦皇”“汉武”“唐宗”比肩的千古一帝,重现了五代末至宋初的历史风云。"

《“社会”的发现:晚清民初“社会”概念研究》

承红磊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本书是研究“社会”概念兴起和广泛运用的专著。作者从词汇史和概念史切入,爬梳了“社会”这一词语由西方引介到中国,并且逐步普及的过程。全书以“社会”这一微细的单一概念为基础,将清末报刊和著作中使用“社会”一词的频次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社会”逐渐取代“群”“人群”等词的原因。同时,作者以“社会”一词为切入点,再现了严复、梁启超等近代学人对“社会”概念的讨论,呈现了晚清民初各种思想和潮流的角力、争持和交替。

《煌煌大明:考古、服饰、礼制》

徐文跃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材料,综合传世实物、文献、图像,对明代帝王后妃、品官命妇、士庶及妻的冠帽服饰做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客观上体现着明代礼制的变化,是一部有着多重价值的明代服饰专著。

《五代九章》

郑也夫著,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主体近似五代史述评。作者带我们进入那段让人眼花缭乱的走马灯时代,评政治,评用兵,评道德,评时代命名和历史写作……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代史学者杨国强教授最新著作。他带领我们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这一过渡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这期间,科举停置、变法立宪、辛亥鼎革及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次第登场,以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造就了一种“速成的现代化”。作者透过这一段历史的矛盾错杂、人物之多变和世事的纷乱,寻究这种激变、剧变挟前所未有的烈度和深度造成的断裂和脱节。

“孙英刚精讲隋唐史”(全三册)(《隋唐:帝国的形成》《隋唐:盛衰的痕迹》《隋唐:文明的转向》)

孙英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隋唐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帝国时期。孙英刚教授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以中古政治史的宗教面为线索,展现隋唐盛世的完整面貌。这套书跳脱了传统上以政治史为主线的写法,选取各色政治军事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家族网络、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介绍了隋唐统治阶层与其国家性格的形成。

《远尘离垢:雷峰塔与雷峰塔所藏》

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从目击者、亲历者、记录者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吴越国第五位国王钱俶建造雷峰塔的由来,直至1924年雷峰塔倒之后所引起的文化震荡,以及雷峰塔发掘出土大量宝藏的历史故事。

《传统与现代:〈红楼梦〉中的明清时代图景和女性书写》

林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背景与启蒙主义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女性生活新变化及文人女性观,深入考察《红楼梦》中对当时主要的三种思潮“理”“情”“欲”的书写与表现,认为这三种思潮在小说中是相互交织、融合为一的,共同编织出《红楼梦》复杂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本书通过宫廷政治视角,围绕宋代宫廷政治斗争中聚讼纷纭的关键事件,如陈桥兵变、斧声烛影、澶渊之盟、绍熙政变等,力图从史料中寻找未被遮蔽和美化的蛛丝马迹,还原宋代宫廷政治权力的聚散变幻,最大限度地发掘两宋宫廷斗争的真相。书中将宋朝政治史划分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四个时期,揭示不同时期宋朝政治权力中心纷繁复杂的派系争斗问题,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

顾农著,中华书局

陶渊明归隐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坛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时尚。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本书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

《化外与化内:12—18世纪的赣南地域社会》

黄志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18世纪,赣南山区经历了一个从“化外”到“化内”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山区开发、地方动乱和国家认同。从宋代的“峒寇”、元代的“畲贼”到明代的“流民”和清代的“客家”,各色人群在赣南山区轮番登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转变。

《乡国变奏——清末民初的地方意识与文学书写》

冯仰操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上,蕴含着众多原点与变数。其间,人们为了建构新的国家,宣扬“爱国必自爱乡始”,将地方意识作为国家认同的起点,将再造地方作为再造中国的阶梯。在乡与国的变奏中,中国文学不断发现、利用和书写新的地方,涉及地方政治、地方先贤、民间歌谣、地方方言的发现与建构。在清末与民初的更迭中,中国文学不断调适个性、地方性与时代性,逐渐从政治的地方主义转向艺术的地方主义。本书力图越过不同学科的藩篱,论证二十世纪早期文学现代化的地方性与复调性。

《俞宣孟论文选》

俞宣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作者自2000年以来的29篇学术论文,分为四个部分:澄清本体论的意义,揭示两类不同形态的哲学,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及视野,探寻哲学观念的更新。本论文集专注于一个主题,即倡导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西明堂散记》

周伟洲著,凤凰出版社

西北大学周伟洲教授从事民族与边疆历史研究工作以来,撰写过若干书评、研究述评(包括学术史)、笔谈、序跋和学术会议发言等形式的小文章,本书将这些文章结集,分为四个部分:“边疆随笔”“书林品评”“书序撷粹”和“研究述评”。

《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

武志勇、甘莅豪著,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立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梳理老子著作在西方世界、阿拉伯世界以及印度、日本、泰国、越南等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情况。同时,以涵盖美、英、澳、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近300家新闻报刊和网络媒体对老子及其思想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究老子思想在域外媒体的传播样态。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精讲》

张其成,天喜文化 | 天地出版社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本书即是对易经中《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逐句详解,张其成教授精研易理四十年,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深奥的易理讲透讲通。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